《農場莊園運營管理三十六技》之13:如何才能把產業型農企的戰略步驟落實好?
原創農業引擎
這是一篇研究國家產業升級的science神文,七八年前的了,一位老師推薦研讀的,非常受啟發。論文的題目是“產業結構空間對國家發展的制約”(The Product Space ConditionsDevelopment of Nations, Science, 2007)。
science和nature是世界學術界享有盛譽的自然科學期刊,作為曾經的理科生物男對能在這上面發表文章的師兄極度崇拜。
science原文大家可以加我微信agrisky,索取。
今天主要是想通過這篇神文來聊一聊我們做農業應該如何入手,是否真的沒有希望了。
如果做農業沒有情懷應該如何做,從一篇Science神文談起
這幅圖描述的是一個叫產業森林的新鮮概念(其實叫產業網絡更準,這里用森林是為了后面的比喻)。
產業森林描述了一個由種類繁多的農業和工業產品組成的關系網。每一個產業即網絡里面的節點,就像產業森林里的一棵樹,例如圖上標出的糧食生產,采礦,電子。森林中心是高級工業品,森林邊緣是農產品和原材料等。
很不幸,正如你所看到的農業產業,包括蔬菜、畜牧養殖、糧食生產、林業和造紙業、咖啡和可可產業等等,就在森林的邊緣。農業所在的邊緣樹木稀疏,交易量(圓圈)也非常小,他們遠離了“樹木密集、枝繁葉茂、盤根錯節(連接密集)”的森林中心;甚至有些產業所處的位置干脆就是一條單線,和外界連接也越來越少,樹木基本上就是孤立的,比如說奶牛和蔬菜生產。
這個網絡如何理解?
首先,每個產業間的連接刻劃兩種產品間的在生產過程中的聯系,外圍的產品是內側產品的原材料,當然內側產品也可以給外圍提供服務。
第二,連線的顏色對應兩種產品的相似度。相似度用來刻劃生產它們時候需要的生產要素的相似性(如勞動,技術,資本...)。
如果重新回去看產業森林的地圖,你立刻明白,森林的邊緣樹木稀疏而中心樹木繁密(樹木的間距即產品的相似度,相似度小則間距大,注意樹木的間距是顏色表明的!)邊緣的樹木果實稀少(小圓,貿易量小)而中心的樹木碩果累累(大圓,貿易量大), 除了石油產業外(靠原材料發財的也就是中東了)。
這里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一個國家的發展,被稱作從森林的某個位置向其他位置躍遷的過程。一個國家被比喻成產業森林里跨越的猴子,它從一棵樹,跳向另一顆樹(產業升級) 。 當然猴子的目標都是朝著果實豐美的中心去的。而這篇文章的新穎之處在于,以往的文章往往重視研究猴子,如果一個猴子長期無法達到中心,那是猴子的問題。
這里有個預設的前提,就是只要猴子跳的足夠好,總能從一棵樹跳到另一棵樹并達到森林的中心。而這篇文章則從另一個角度,森林的結構來闡述為什么有的猴子能夠達到森林的中心而其他猴子就不行,并且提到其實森林的結構是很重要的制約因素。
前面提到森林的邊緣樹木稀疏(產品的相似度小),而中心的樹木密集(產品相似度大),而猴子的跳躍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們知道, 猴子從森林外側往中心跳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森林中心的猴子可以很輕松的在樹木之間躍遷摘取豐美的果實,而邊緣的猴子就沒有什么選擇。
很明顯,一個生產農產品,原材料為主的窮國(石油類除外)很難進入到發達工業國行列,因為生產要素差的太遠,產業升級很困難。復雜工業產品往往也高度專業化,如果不在相關類似領域積累經驗,很難跳進去。而如果你已經具備電視,電話的生產能力,那么轉型電腦也是不難的。
雖然這篇science文章是以國家產業來做的分析,但是神文的意思不僅僅因為其數據翔實、表達新穎,更重要的在于它們都極具啟發性。 那坐森林不一定在產業空間,而猴子也不一定是國家,它可以是你,我,是企業、是社群。對于不同的人,森林具有不同的涵義,都可以從這篇文章得到啟示。
對于從事農業或者即將投身到農業的朋友而言,這張圖會非常有意義,有可能會指明農業道路的方向,也有可能打擊您繼續前行的決心。
如果您原來從事的是居于產業森林中心的產業,往外跳(轉型)從事邊緣的產業,很遺憾的告訴您,在跳躍的過程中會非常的困難。在跳的過程中,您需要考慮好如何跳往那個方向才是有意義的,并且要能夠計算(規劃)出跳躍的最優化路線,再深就是還要考慮跳向的那棵樹是否能夠保證還有第二棵樹、第三棵樹允許你來跳(升級轉型)。
當然,筆者所在的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團隊曾經服務過很多類型的希望涉足農業企業,有些是在跳之前就找到我們,有些是在跳完了才找到我們的。
很有趣的一個現象是,跳完了又來找我們的多數是這樣一種情況,都是大企業,轉型做了幾年農業但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頭緒,需要找我們重新給進行規劃咨詢;相反,有的企業在準備涉足農業就找到我們的企業,按照我們的方案配備相應的技術團隊和管理團隊,則一路高歌發展迅猛,并且都能夠踩上產業發展的脈搏。
反面的例子就不舉了,正面的例子是我們在五年前曾服務過一個從地產路橋產業方面轉型的企業,他們準備涉足農業版塊,而且企業老大非常重視。經過我們研究建議從事馬鈴薯種薯產業,做了整體農業版塊的戰略,同時也對起步的農場園區進行了詳細規劃,對產業產品和細分市場都進行了設計。
經過幾年的發展企業發展良好,產業也擴展迅猛;而且很順利的踩上了國家馬鈴薯主糧化的節拍,未來不可限量。在種薯產業之后還會在馬鈴薯儲運加工等方面有計劃進行二次跳躍(升級)。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典型的案例,對于大農業而言不止一個馬鈴薯,還有很多個產業值得去做。神文中說的蔬菜、奶牛養殖、糧食生產這些看似都在產業森林外圍的產業,其實他們只是大類,不能一棒子打死整個產業。
說農業不賺錢那是不負責任的說法,因為農業的概念范疇太寬泛了。就好像說女人都很漂亮、男人都很丑一樣沒有意義。如果想做農業,后面的路就和談戀愛、結婚生子、過日子一樣,不要和別人去談是否應該談戀愛、是否應該去結婚,而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尋找屬于你的真愛,當然這個過程中也可以求助婚戀網站和專業性格分析師。
在做農業的過程中,暫且允許我用“農業”代替您從事的養豬、草莓、核桃、大棗、加工等等農業所包含的產業,還需要專修自己的核心要素。不管從事的是哪個細分產業,都需要有能夠獨步江湖的功夫,需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就好比做自媒體微信公眾號,今天和新農堂堂主老鐘、新三農的三農君聊天,還有農場主內參的內參君,可以說是農業圈里做最好的了,都是結合自身的優勢在做事情,定位非常精準。
新農堂定位是酷,給農業從業者一些新的理念,采用的社群方式;新三農則發揮了他的政策方面的優勢,加上“新三農青年公社”凝聚了一篇有志青年。
農場主內參定位就是為想做農業的決策者和管理者服務的,所以發送的文章,選題的視角都是從這個定位出發的,也深得大家的關注和認可。
當然內參君、堂主、三農君都是筆桿子過硬的文科男,農業引擎博主作為學農出身的兼修生物的理科男,只能結合自身工作來拾人牙慧,給大家分享點小文章。
在產業森林的圖上,可能像農業引擎的每一個農業微信公號、種菜的企業或者大戶都是處在樹上的猴子,只是距離作為中心的市場,有的猴子相對較近,有的相對比較遠,能夠以最短距離最優價格送到下一個節點的猴子才會有繼續生存的空間。
這就要每個猴子(區域政府、企業、合作社、大戶)看清自己所在的位置,并能夠針對性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找到最佳路線。
沒有情懷,想做農業也是有路可選的。
(本文作者白春明,首發公眾微信“農業引擎博客”,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