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寫文章了。首先,是這樣子的,我個人創作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都會有那么一點靈感。然后呢,我這個人也比較懶,也比較憐惜自己的身體,所以,總在有那么些想法的時候,我就毫無例外的躺在床上。
共享單車,作為新四大發明之一的創舉,進入我們的眼球是日常生活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然而,我覺得,共享單車的格局是沒有完全固定下來的,我也覺得共享單車出局的企業,也是有些值得我們品味出來的東西的,那絕對是回味無窮的。但由于沒有創業的經歷,也不知想法實現成為現實的技術,在哪些方面是可行的,在哪些方面是比較天真的,但是我還是想很把自己這天真的方法寫下來,作為大家的生活笑料,愉悅下生活,放松下身心,也就有我寫下來的價值了。
我承認我的想法是源于我自己的生活,也是我自己對單車的體驗后的感受。總體上來說,單車體驗起來是相當棒的,它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捷也是有目共睹的。當然也有不堪的一面,那就是競爭力薄弱的單車在我們的眼中看來,顯得那樣的刺眼。然后,我就開始想,如果它要改變這樣的局面,有沒有努力的方向和入口呢?
作為一個目前出行都用mobike的用戶來說,我是相當認可其成功的。但是在自己的使用過程中,我也感覺在用戶的體驗方面以及其他方面還是有完善的余地的,當然,在未來的技術研發方面也是有挖掘的方向的。具體說來,我覺得如果此刻還在與那些已成氣候的單車企業硬碰硬是件愚蠢的事情。
首先,還是要考慮能站住腳跟的問題。在市場布局方面,應該是要慎重考慮的。雖然說大城市普及起來收益顯著,但是格局已塵埃落定,此刻,應采取的是迂回戰術才比較合適。另外,就是在價值的選擇方向,或許我們也是可以選擇比較有個性的能反映我們品牌價值的東西存在。比如說,目前市場上的單車存在的價值是為了滿足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那么,我們可不可以挖掘其存在的其他需求,找到其他元素的契合點呢?比如說,旅游。
總忘不了幾年前,同大學同學窮游廬山時的情景,而且還正趕上五一黃金周,所以景點的旅游都是價格比較貴的。那時候,幾乎就到了累游的程度了。也就是說,很多景點到景點的地方,路途方便,然而卻只能步行前往,那真是累的要死。但是,如果放在現在,踩踩共享單車,既不浪費時間,又不缺失快樂。
另外,就是單車的調度問題了。就mobike來說,它分為半小時五毛用車和一塊錢用車。然而,我發覺這樣的分類在實際生活中沒有多大的影響。因為很多時候,很多地方,你是不可能快速尋找到五毛車的。如果每個地方,不管單車以如何流動,都能非??焖俚卣业轿迕嚺c一塊錢的單車,那么效果就立竿見影了。比如專門設定五毛區和一元區,要么就是雖然沒有設定,但還是有個比較接近1:1的比例投放。
然后,就是收費機制問題了。雖然收費機制分為五毛和一塊,但是,其差別也應該有所顯現出來才比較好。我也有過騎五毛車的經歷,有些騎起來感覺也還好,有些則比較費力。一元的單車比五毛的單車的優勢在哪呢?這的標準似乎就顯得不是很明顯了。如果五毛的在體驗上要比一元的費力些,就應該統一一下,所有五毛的單車沒有任何差別的體驗,而與一元的則有比較明顯的區別。如果真是這樣,那么,收費的機制還是可以進行下調整。也就是說,如果不是純粹的以時間來衡量,那么,時間方面還是可以說進行細分才好。比如說,我騎一元車在速度發揮上,可以比五毛的體驗要好,那么,我用相當短的時間到達目的地,而用五毛車花多一些時間到達目的地,最后五毛車的收費算下來比一元車還便宜,那么就有些不公平了。比如,我騎著一元單車花四分鐘到達目的地,要一元錢;而馬騎著五毛車花二十分鐘,卻只要五毛錢。很顯然地,這就讓用戶在選擇上,沒有更靈活的選擇。如果讓我們騎行前,考慮里程,時間,速度來選擇,那樣體驗就更好了。比如到達同一個地方,是選擇五毛車慢行結果便宜還是選擇一元錢快行更劃算呢?
最后,就是技術研發方面的問題了。這是一個相當有痛點的存在了。那就是,當你對路況不熟時,一手手機導航,一邊騎行,既是一件不安全的事,也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了。當然,這在目前也是一件比較棘手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能解決,那成為后起之秀也不在話下了。當然還有一點也是可以考慮的。在手機幾乎沒有電后,我發覺傍晚掃碼開燈都是一件困難的事了,二維碼周圍涂上熒光粉就有那么難嗎?
由于市場規模已成定局,我相信出局的,應該都是跟著成功的模式走下來的,沒有任何的創新所造成的結果。但是,在我內心深處,我還是覺得,那些在創業的路上,勇敢邁出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人,雖然他可能已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