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年輕,所以要用力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路加Anne
(一)
2015年,在高考前大部分人翻來覆去失眠的夜晚,我睡的格外香,在夢里變成了拯救世界的大英雄,威風凜凜不可一世,就像兒時想象中的模樣。醒來跟我媽說這個夢,她樂呵呵的笑了:“傻姑娘,這是暗示你美夢成真呀。”
在我還分不清現實和夢境的時候,迷迷糊糊的進考場,完成了高考。之后像個掙脫籠子的鳥兒,把想玩的都玩了個遍。
這樣的日子持續一個月,最初的興奮快樂退離,內心的茫然空蕩讓我漸漸反應過來,哦,畢業了,那些做一百遍都不會的數學和一堆生字的古文還有萬惡的物理化學,跟它們再也沒關系了。這個遲鈍的反應,意外的,讓我覺得并不開心。
不明白這份心情從何而來,直到報考如同一顆石頭打破了我看似一帆風順的人生。面對那些在多年的求學生涯中,都不曾出現過的密密麻麻的專業時,我可悲的意識到,脫離了高考,自己連真正想做的事情都沒想過,十幾年的拼搏努力,付出全部的意義,竟然只是,為了一個考試的結果。
(二)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你真的想過自己喜歡什么,想要做什么。于我來說,被太多人灌輸過高考如何如何重要,以至于二十年的人生,毫不夸張地說,想完成的目標,就是高考。我會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考個師范或者醫科大學,將來有份工作就行。要是沒工作就考個公務員,坐辦公室也挺好的。在長輩看來,將來不愁吃喝,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就是幸福。
他們有錯嗎?沒有。規劃好人生,是打從心里不想讓我們吃太多苦。以前不懂,但自從離了家以后特別能理解他們說這些話的心情。理解歸理解,在報考的時候,我還是按著自己的喜好添了一個在他人看來沒有任何前途的專業。在爸媽失望的目光和嘆氣聲中,提交了志愿。
因為年輕所以要嘗試自己喜歡的事,人就活這一次,為安穩放棄拼搏,為錢權放棄內心僅有的那么點真實,老了之后你是會慶幸還是會遺憾呢?可能你會嘲笑我,太天真,沒吃過苦,不懂生活的艱辛。是啊我不否認,什么年齡做什么事情,在能做夢的時候為什么要選擇抵抗現實?沒有閱歷,沒有財富,能拿得出來的就是年齡,因為一無所有才不怕失去。
我媽經常會望著電視上的于丹老師一臉羨慕:“年輕時就想當個老師,教書育人,可惜喲,老了。” 我爸也會看著鋼琴,沒事去摸摸,用笨拙的雙手彈出一小段旋律,掩飾微微的嘆息聲。在那個物質匱乏年代,他們放棄了自己選擇的道路。所以當我選擇他人不認同的專業時,他們即使失望,不理解,也在他人質疑時,默默的選擇支持。離家那天,父親告訴我,因為不想重蹈覆轍,不想讓你在如花般的年齡屈于現實的腳下,所以選擇用這種方式不去阻攔你想做的事情,只為了老了那一天,你不會像我們一般,留下太多遺憾。
(三)
現在我坐在電腦前,啃著面包寫文章,微信上剛和某人吹完,說畢業了要出一本書。聽起來像不像白日做夢?大眾的文筆,不知道說過多少次的題材,沒什么新意的文章,就是我現在做的事情。但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時的那種興奮感,讓我覺得把青春浪費在這些事上,一點都不虧。
我記得寫出來第一篇文章時,大冰一臉苦大仇深的望著我,嘆了口氣:“ 孩兒 ,咱還是放棄走這條路吧。” 不幸的是它這盆水依舊沒澆滅我寫作的熱情。我像打了雞血一樣每天寫一篇文章,讓他指出錯誤,樂此不彼。
我們只能活幾十年,即使活不成想象中的樣子,也不要放棄為此做出努力。
當我看見大冰皺著的眉變的舒緩,言語間有些許贊賞;微博上的文章開始有人評論轉載;投出的文稿不再是石沉大海而是有消息回應時,我知道,所有的付出都開始變的有意義。
所以我特別想告訴你們:喜歡什么事情就去做,別考慮是否有回報。我們能體會的,除了回報時的感動,更多的是去感受投入時全心全意付出的自己。
(四)
有的人想去旅行,但總說自己太忙,真的有時間了,又找借口說好不容易放假還是在家休息吧;有的人想出國留學,面對一本厚厚的單詞,搖搖頭說高考英語都還沒及格,怎么可能背下來;有的人上大學前信誓旦旦的說一定不會墮落,卻在被窩里渾渾噩噩的度過了四年。
遇見過太多人,對于自己想做的事情選擇等待和拖延。他們永遠都在計劃,不去行動。我也是如此,學了好多年的鋼琴,到了大學就再沒碰過;高中說想出國,卻從未背過一篇單詞;總說去旅行,由于種種原因一直都沒走。寶貴的時間,就在漫長的想象中度過。對太多事沒辦法堅持的我,對讀書有著一種難以想象的固執。所以到大學,我開始嘗試寫作。
我希望用這種烏龜式的方法來彌補所有半途而廢的事情。
選擇一條路,固執的走下去,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家人都是一種賭注。可偏偏,我是個愿意冒險的人。因為年輕,所以要用力得活,百年之后我們什么都帶不走,而走過的路,若能留下痕跡,才是唯一證明你存在過的方式。
(五)
有一句話送給你們也送給自己:唯有行動才能解除所有不安,唯有投入才有資格談夢想。
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