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開始,習慣了睜開雙眼、閉上雙眼之前哪怕一片漆黑,哪怕信誓旦旦說去睡了、準備出門,手上卻還端著手機刷著朋友圈,生怕錯過那圈里精彩的炫夜生活、美食、旅游、雞湯、一家其樂融融……
60天前,我關閉掉了圈、運動等,寫下這樣的話:不再刻意!是的,說明一下,已離開有圈毒品一段時間,是因為真正的朋友要見,真正的悲喜歡樂要和懂的人一起分享,真正的夢想要每一天點滴堅持、腳踏實地踐行……
生活因此改變了什么呢?
突然覺得安全了很多,時間開始充裕起來,不再有雙眼隨時盯著你,無須刻意追求角度去拍圖修圖分享,可以花更多時間沉醉此時此景,思考玩味。作為普通人,不再去渲染自己的強大,生活很多,故事到事故就只差一個翻轉、鏡像。去了哪?什么消費水準?家庭幾口?愛好什么?……我們不當活在數據里,還活在有心人眼里。
去花點時間去樹立自己合適的形象,著得體衣裝,把握尺度和節奏,既要展現自己的身姿,還要符合大眾審美,適時還能互動點什么。在參觀一個職工書法大賽作品時,感受國粹精華非專業展示高山流水,字如其人、畫由心生,雖然水準參差不齊,但那就是生活,各種聲音、個性交匯,各種習俗、思考融合后的載體表達。期間欣然接受電視臺采訪,而忘卻要發點什么,卻告誡自己,要堅持的是什么。
與家人的陪伴越來越多,健身活動更純粹。回家后吃完飯帶著老婆、不到5歲的兒子一起徒步綠道,開始不遇特殊情況堅持每晚8公里的行動。
天微微暗,紅白黃燈光穿過樹葉與一路的騎行隊車燈交匯著,每一條射線清晰可見,光彩奪目,出去走走,夜本來就不寂寞,何必對著手機那端圈層虛擬的活著。
一家人聊著走著,幫助兒子回憶著課本玩著游戲,從2個半小時逐漸1個半小時可以走完全程,20:30—21:00回到家休息10分鐘后洗澡,將手機扔在一邊,與小孩復習功課聊天玩玩具,不再習慣性打開咕咚等一鍵分享、拿起手機怕錯過圈里的精彩,不再焦急的等待著自己發的那條有多少人贊、多少人回復…然后,很認真的去回禮。
曾有段子戲虐朋友圈三段論,早上各種湯中午各種食晚上多樣夜,再加度假各種秀、節日各種孝……我們生活的卻越來越真實,活在工作朝八晚六生活家庭菜米油鹽洗衣做飯,活在店鋪公司生意難維系工人要求工薪越高利潤成本賦稅未見改變,而朋友圈已變成一種大眾娛樂、斷章取義,燈紅酒綠歌舞生平、不斷轉場件件分享,走馬觀花抽離了真實的生活,用一種快餐化片斷式場景取代。
那是真的嗎?也許開心就好,有趣是場春夢,其樂融融,醒后呢?
離開圈后,發現自己變真實了,生活需要雞湯、春夢、調味品,更需要沉著冷靜,說與不說,舍與得。
我本無趣,奈何無條件委屈自己取悅他人,無害人之心,無擾人之閑,無拍馬之功,他人托付之事定熱情幫忙,習慣到處走走、四處轉轉,加之人近中年 1要學會閉嘴,不要用自己嘴去干擾別人的人生; 2要學會閉耳,不讓他人腦袋思考自己的人生。
這是離開朋友圈后于我,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