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抗拒生命的苦惱
不抗拒苦惱,并不意味著自己找苦惱。而是為了洞察苦惱的根源。
反到越是抗拒,就越是難以發覺,苦惱的因。以至于離化解越來越遠。
苦惱并非是無藥可醫的,但這份藥源自于內在的靈性。當我們抗拒苦惱的時候,便會無意識的貪著外面的人事物。這種貪著非但不會化解苦惱。反而將苦惱放大,以至于自己越來越看不清楚。
直到身體承載不了這種負荷,生病停機。讓自己能夠重新詮釋以及覺察自己的苦因。
所以生命中的變故,沒有一個是“反常”的。
? ? ? ? 接納自己的苦惱,并向內覺察,去返觀自己所深信的觀念,是否與生命的擴展同頻。是否對自己進行無意識的評判?或是童年早起所形成的對世界局限的認知?
等等這些都是要在柔軟而勇敢的去接納生命的苦惱才會發覺的。
其實在很多時候,療愈的時間其實很短。反到當我們去抗拒內在的發生時,這個時間可能會被拖延到幾個月,幾年,甚至幾輩子。
? ? ? 所以放下與自己的抗爭,帶著柔軟而堅定的意識狀態,覺察身心的變化與發生。進而深入到信念的層面。于是你會發現,越是向內,越會發覺里面其實什么都沒有,一片空曠。
? ? ? ? 然而在未深入之前,我們往往都會無意識的害怕這種空曠。因為這個空,意味著自我認同的消失,某個角色,某個“我”的概念的消失。
? ? ? ? 可是,當我們勇敢的邁入那個空曠時,你才會真的發覺,原來所消失的,是那個“虛幻的自我設定”
而真實的我,是無法被定義的那個。永恒如是的存在。
而療愈正是來自于這里。療愈也正是來自于這份空性。如是愛,慈悲,喜悅,平安,也都來自于這份單純的空。這個純粹的自己。
這里說的自己,并非指某個自我形象。
而是放下了所有自我形象的自己。放下了所有定義,所有概念,所有色彩的自己。
這個自己便是你。思想,概念,定義,情感,身份,事件,都是從你這里生出的。
然而當我們在白紙上畫上了各種各樣的色彩和圖案的時候,畫上了受傷的圖案,畫上了開心的圖案。畫上了情緒,畫上了思想,畫上了一個又一個人。
? ? ? 我們就忘了這個白紙。忘了自己原來才是那純潔的“白紙”。
所以如果這個世界是一副巨大的畫,那你又如何在越來越復雜的畫中,尋找到自己呢?
? ? ?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放下對自己的抗拒吧,轉向內在,注意到自己內在的發生,一點點的覺察。一點點的了解。如此內在的智慧自然會開啟,因為那個正在覺知的本體,就是你。
這個你從來都不在苦惱的幻覺里。這些幻覺只能浮在表面,卻無法深入到那份純真。
? ? ? ? 療愈,即是超越所有苦的幻覺,真正的意識到,并體會到自己的純真。
它是什么味道呢?它是愛的味道,喜悅的味道,滿足的味道。平安的味道。
這份純真里,它最初的創造,就是這些。這個空里,最初的創造只有那永恒常新的喜悅。
? ? ? ? 所以與無限的空性,一起去面對那心里的“墻”吧。那堵“墻”如此的虛幻。只要你一碰它,感受一下那情緒的刺痛,接下來你會發現,其實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 ? ? 進一步的,你會覺察到心里的軟痛。可能是恐慌,可能是悲傷,無論那是什么,用愛與仁慈擁抱它吧。把它帶到光中,帶到愛里。 于是在那軟痛中所包含的生命力,就釋放出來了。就好像初生的太陽,再度的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