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申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 ? ? ? 圖片很美,有景有人,有樹有山,有涼亭有小路,有一段彎曲的上坡路和下坡路。想象一下,在這樣一個云霧燎燒的冬季清晨,一個男人獨自來到山上,雖然形單影只,卻眼光直視前方,似那遠方有他想追求的夢。男人眼神堅定,步伐穩健,鏗鏘有力,道路兩旁,葳蕤的花草繁茂,搖曳多姿的小樹朝他揮手,男人絲毫不為所動,毅然決然的朝著頂峰攀登著。看著這樣的圖片,我產生了思考:男人獨自一人去山頂干什么呢?悟道、思考人生?還是尋訪名師,拜師學藝?亦或是尋找一僻靜之地,修煉自己?再或者是為逃避人世煩擾,做個隱士高人?思來想去,我在腦海搜尋不出答案,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男人要經歷一段很長的上坡路才能找到他想要的。
人生就像一條上坡路,雖然難走,但只要堅持下去,就會發現下坡路更加好走。
上坡之路如人生攀登,艱難困苦鑄輝煌;下坡之路似歲月流轉,輕松卻也帶憂傷。
? ? ? ? 回歸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在爬山,越過一個個山坡,有的人在乎爬山的過程,便放慢腳步,一步步勻速前進著,既欣賞了沿途美景,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就這樣不知不覺,登上了山頂,達到了自己想要的目標;而有的人比較急切,想要走捷徑,只在乎登山的結果,便想抄近道快速前進,然而,由于用力過猛,這些人大部分在半山腰就放棄了。那么究竟如何做,才能像圖片中的男人一樣,心無旁騖地、腳踏實地地登上山頂呢?
? ? ? 記得在《認知覺醒》里讀過古典的躍遷理論,即打磨作品—到達一個小山的頭部—受到更多關注—移動到一個更大山頭的頭部—借助系統推力,實現人生躍遷。書中舉了一個例子,說電視劇《士兵突擊》中許三多被引起注意,開啟他的特種兵生涯,正是因為他無意中創造的一個“作品”引發的影響,受到了上級領導的關注,蕞終實現了人生的大轉變??梢韵胂蟮玫剑绻S三多的“作品”沒有得到正向反饋,沒有引起注意,那么他可能就被埋沒,一生按照正常的軍旅生活,波瀾不驚地直到退休。所以說,想要快速實現人 生躍遷,登上山頂,光靠努力是不夠的,正確的方法是,不斷地打磨作品,通過作品,獲得“反饋,反饋再反饋”,這才是通往頂峰的關鍵。
? ? ? ? 人生路猶如登山,想要破局成長,我們多半人缺乏的不是登山的勇氣,而是到達一個山頭后,覺得沒有什么讓自己覺得成功的,然后就放棄,重新選擇一條路,不斷地重頭開始,始終沒有精進,殊不知正確的那條上坡路雖艱難,但只要你付出毅力,一步步踏實向前,終有抵達山峰的那一刻。正如圖片中的男人,他想要登上山頂,就要克服眼前很長的一段上坡路,在走上坡路過程中,不斷地進步、堅持,鼓勵自己、開導自己,不被身邊花草樹木所誘惑,停滯不前。
? ? ? ?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孫儷的電視劇《羋月傳》吧,跌宕起伏的劇情一定還記憶猶新,那么羋月究竟怎么從一個小小庶女成為大秦尊貴宣太后的呢?
都說低頭走上坡,抬頭走下坡,人生路起起伏伏是常態,不管上坡下坡皆是挑戰,皆是生活的一部分,走上坡要拼盡全力,耐得住辛苦、艱難、有毅力堅持到蕞后,走下坡,雖容易但要抵得住誘惑,抓的穩方向,謙虛虔誠,否則一不小心,就會掉入萬丈深淵,再無回旋余地。
? ? ? ? 回到《羋月傳》,身份卑微的小羋月究竟怎么走向自己的人生巔峰的呢?縱觀全局,羋月的一生充滿坎坷,前半生她的上坡路走的并不一帆風順,而是充滿艱辛,充滿阻礙
? ? ? ? 羋月出身并不高貴,她的生母是陪嫁媵女,本性善良,被寵幸后生下小羋月,出生后因為有“霸星”的傳說,被父王丟到水里,讓其自生自滅,幸運的是,小羋月沒有被水沖走,活了下來,父王覺得這個“霸星”有堅強的生命力,于是留下了她。憑著她的膽大和聰明,讓她和母親再次受到父王的寵愛,但是偌大后宮,樹大招風,在她受寵的同時,招來嫉妒和陷害,為逃離迫害,長大后的羋月又被作為嫡公主羋姝的陪嫁媵女一同嫁去秦國。在秦國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贏得了秦王嬴駟的青睞,不僅幫助秦王解決了很多政治難題,還為他生下了兒子嬴稷。在秦王的寵愛下,羋月的地位逐漸上升,但即使如此,同樣要面對其他嬪妃的各種刁難和陷害,好在,羋月能夠不畏艱難,用她的智慧同后宮妃嬪斗智斗勇,一次次化險為夷,在后宮站穩了腳跟。秦王去世后,他聯合秦朝宗室扶持自己的兒子嬴稷登基為王,自己也成為赫赫有名的宣太后,在她執政期間,為秦國戰士打氣,展現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為以后大秦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至此,羋月成為宣太后,如果不出別的情況,可以說她已經到達人生頂峰時刻,輝煌一生。
? ? ? ? 但人生不光是有上坡路,還走下坡路要走。羋月的下坡路正是她走向頂峰之后,盛極一時的她,后半生開始驕傲自滿,由于思念故國兒時的初戀黃歇,開始找男寵;為鞏固秦國勢力,不顧秦國臉面,和曾經傾慕她的義渠王私通,并生下孩子,蕞后又背叛義渠王,將其殺掉,滅掉義渠國。由于后期的錯誤決策,招致群臣不滿,被秦昭王削弱權利,讓宣太后安享晚年,至此,羋月的政治生涯結束。
人生路無非就是兩條,上坡路、下坡路,羋月宣太后的一生可謂轟轟烈烈,但也起伏不定。她的故事告訴我們,不管是處在上坡路,還是下坡路,逆境還是順境,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如此才能度過一個個難關,化險為夷。
? ? ? ? 是的,人生路無非就兩條,上坡路、下坡路,重點是你怎么看待你腳下的路,用什么樣的心態去面對。上坡路雖艱難困苦,但只要搏一搏、熬一熬,不畏懼道路泥濘,一定會闖過去,蕞怕中途放棄,讓自己空留遺憾。
? ? ? 古有:項羽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不愿東山再起,自刎烏江,而劉邦于挫折中不斷總結經驗,不畏失敗,蕞終創立大漢江山;越王勾踐兵敗于吳,成為吳王奴仆,但他沒有自暴自棄,反而越挫越勇,臥薪嘗膽,蕞終滅吳,相反的,吳王前期雖戰勝越王,但他后期驕傲自大,放虎歸山,不再勵精圖治,一不小心掉入谷底,被越王滅掉。
孟子說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越是看著輕而易舉,越是容易陰溝里翻船。下坡路就是這樣的,世上最難的事情,不是外在磨難,也不是路途艱辛,而是旅途中內心能否抵得住誘惑,不驕不躁,平心靜氣
? ? ? ? 趙國藺相如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在朝堂上得到眾大臣的尊敬,被封為上卿,地位顯赫,但他從沒有為此而驕傲自滿,相反,他沒有被眼前的權利所迷惑,沒有貪圖享樂,他知道身為上卿的責任,在為官時,能夠謙遜地對待每一位同僚和下屬。在處理日常事務時,愿意細心傾聽他人意見,即使是身份低微的士兵,他也愿意傾聽他們的心聲,從不以權壓人。正是他的謙遜態度,使得趙國朝廷上下形成了一種和諧相處的氛圍,而非爭權奪利。他與廉頗大將的相處,更展現出藺相如的寬容、大度,廉頗為趙國立下赫赫戰功,其性格直率,難免有些傲慢,但藺相如從不與他計較,還多次在朝堂上贊揚廉頗。有次出行,為避免引起正面沖突,藺相如繞道而行,對此廉頗不明所以,以為是藺相如害怕他,后來才得知,是藺相如不想因為他們之間的矛盾影響趙國的團結和穩定,廉頗自愧不如,被藺相如的寬容、識大體所折服。
? ? ? ? 藺相如身為上卿,尚且能夠在人生路上謙虛謹慎,寬容處事,用平常心對待身邊人,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既沒有他那樣的智慧,也沒有他那樣的地位,又怎能不在下坡路時放下浮躁的心,緩步前進呢?
? ? ? ? 唐太宗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同理,我們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高人在交流,從優秀的人那里學習經驗,學習他們面對人生路,是如何度過一段段上坡路和下坡路的,如何成就自己的。就像騎車,上坡路要不吝嗇汗水,耐得住艱辛,方能騎穩騎快;下坡路雖容易,卻也要謹慎小心,牢牢把握住方向,不偏離,以免失足。
? ? ? ? 作家莫言是中國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一時名聲大噪,成為很多人的偶像,一次采訪中,他說“不要把這個當成什么了不起、驚天地的大事……更不能輕飄飄的,要站穩腳跟,作家最重要的還是作品,繼續寫作才最重要”。
? ? ? ? 莫言無疑是聰慧的,他知道人生到達一定高處后,就會迎來下坡路,他平心靜氣地面對自己的成就,在名利面前不為所動,繼續前行,這也是他能不斷創作出新作品的原因吧!做人也應如此,風光時不得意忘形,失意時不大意,心平氣和,保持一份敬畏之心,放得下身上的包袱,抵得住云云虛景,方能在人生上坡路、下坡路,走的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