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為什么公司都在提大中臺?

公司級的軟件過程實踐系列文章,請參見連接。

大中臺的意義:

自阿里推出大中臺模式之后,業界就一直在持續關注這大中臺技術的發展。這里作者也想說說我對大中臺的理解。作者認為:大中臺就是基礎設施,并且是跟廣泛的基礎設施。它為公司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三個能力:

  1. \color{red}{創新支撐能力}
  2. \color{red}{資源聚合能力}
  3. \color{red}{能力聚焦能力}

這三個能力定義了,公司/團隊/社群的戰斗力或者是輸出能力。雖然這三個能力最終會成為公司的戰斗力,但是構建這三個戰斗力所依靠的是建立者三個能力的過程。所以,下面會針對這三個能力說明它們的意義和建立過程,我們下面具體的說明

能力解釋:

能力

提到大中臺,一定會聯想到《賦能》這本書。因為在阿里推行大中臺概念時就直接說明大中臺就是為了賦能的。而《賦能》這本書里面有沒有明確的告訴讀者怎樣建立賦能的環境以及賦哪些能力。這樣就會出現,大家一直要喊叫著要賦能、要賦能,但是沒有人真正的進行賦能。

因為美國的企業環境和中國的企業環境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美國有很多大型的,歷史深厚的,技術深厚的公司。而中國的大型企業的企業很少,歷史悠久、技術積累深厚的更是很少。所以,他們只需要在現有的組織結構中做出調整就可以提供出很高大上的能力。而中國企業需要將自己的能力進行建立,并合理的整合起來才能向外提供賦能的能力

綜上在中國建立能夠賦能的企業需要自己有能力,并整合出來。再向外提供賦能的能力。作者總結的大中臺提供的三個能力:創新、聚合、聚焦。是用來提供給外部的能力,下面可以具體的說明這三個能力:

  • 創新支撐能力
    創新能力是為公司、社會提供的創新環境和基礎。也就是大中臺提供了公司內部快速創新,快速試錯,快速反饋的能力。讓公司可以快速的更新自己的業務模型,更新自己的技術實踐。這種快速構建業務,并快速上線,快速的得到反饋的能力。就像一頭巨大的大象可以輕盈的起舞的感覺。就像《誰說大象不能跳舞?》所要努力做的那樣。

  • 資源聚合能力
    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會有資源浪費,呆滯資源。這些資源可以是知識,可以是能力,可以是數據,可以是人力,等等。資源聚合的意義在于可以將各項資源充分的,有效的利用。并且資源聚合的能力并不是叫你讓所有的人都忙起來。而是最大的提高這些資源的利用率。
    舉一個反例:我之前去過一個傳統工業企業。這個企業是當地的利稅大戶,所以政府給了這個企業大量的優惠。優惠包括大量的占地、政策鼓勵、資源配置等等。這個企業里面有一個IT部門,負責企業內部的運維工作。而這個企業的企業主為了提高土地使用率,就在沒有被廠房占用的土地上進行了各種嘗試。嘗試種蘑菇,嘗試太陽能發電,嘗試種植糧食作物等等。因為企業不是做農業的,所以在做一些農業嘗試時發現又很多不足。然后企業主就想辦法,企業主的辦法就是把農業的事務分攤到公司的每一個部門中。也給IT部門分配了一片麥地。
    這是作者見過的最令人咋舌的《向團隊要利潤》的代表。作者認為軟件團隊是一個成本團隊,不是利潤團隊。就像你能向軍隊要利潤?向醫院要利潤?向航天團隊要利潤嗎?
    軟件團隊是向利潤團隊賦能的團隊。軟件團隊唯一提供價值的點就是可以為其他團隊賦能。

  • 能力聚焦能力
    能力聚焦能力是效率提升,迅速斬獲戰果的能力。公司內部不管分工再細,也會有能力不聚焦的問題。這里可以參見《聚焦》這本書。

綜上,公司建立賦能,建立能力的基礎就是提供給外部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可以任由團隊去折騰。并且肯定可以折騰出更好的方向。

建立能力:

大中臺提供了什么?讓我們可以認為他是基礎設施?它又以什么樣的形式提供出來的?上面所說的三個能力優勢以什么內容提供出來的?

對于大中臺是否要建設,在剛接觸大中臺時是有很多疑問的。而作者會以建設大中臺的方式闡述公司能力建設的方法。建設大中臺可以為公司提供了業務基礎,提供了實施過程標準,提供了技術支撐群。以這三個方向作為指導,建設出有意義的大中臺。

業務基礎:

  1. 公司的業務基礎,可以在業務基礎上發展出各種變化與創新。例如:淘寶第一步做的是C2C,有了這個C2C的業務基礎之后,可以在這個業務基礎上發展出B2C(天貓)、二手交易平臺(咸魚)、支付平臺(支付寶)。這些其實是在一顆大樹上不同的主干分支。還可以分出小眾的旅游公司等等。這就是公司的大方向確定了業務支撐。
  2. 業務知識庫支撐。很多公司忽略業務知識庫的建立過程。業務知識庫其實是公司的業務核心。為產品經理的工作做了很多總結,與經驗的支撐。可以讓產品經理在一個有基礎的地方進行工作。

實施過程標準:

在軟件開發過程中,肯定是需要各種形式的標準化,規范化的操作流程的。所以,在使用軟件技術在建立業務基礎的過程中就會形成很多規范,來覆蓋整體整個軟件過程。例如:測試標準,開發規范,運維規范等等。
這些標準一方面成為公司內部的規范,另外一方面可以提供給技術支撐或技術基礎。而這個技術支撐和技術基礎就可以成為最后對外輸出的產業鏈的一部分。例如阿里開源的Dubbo,RocketMQ等等。

技術支撐群:

這個支撐可能在公司較小的時候由行業內其他公司進行支撐,但是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肯定是在公司內部需要這樣的技術支撐群去做專業的支撐的。

這里面支撐包括:專業的大數據分析技術支撐,人工智能技術支撐,IoT技術支撐,區塊鏈技術支撐,云計算技術支撐。

為公司真正的對外做通用性技術賦能做出最大的貢獻的部分。也是一個公司最終實力的體現。

總結:

有理論支撐,有實踐指導。為什么不開始使用大中臺呢?

參考:

精益創業
企業IT架構轉型之道:阿里巴巴中臺戰略思想與架構實戰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