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國治是我想象中作家的樣子
儒雅、高高瘦瘦,常帶笑容。
這本散文集子,關于旅行,也關于晃蕩。
是他的過日子,他的游歷,他的寫作,散漫的旅行、在途中、在旅館、逛1日書店、理想的下午…
發(fā)自內(nèi)心的覺得每次讀都是一種洗禮,字里行間是扶疏掩映的街樹,是下午的陣兩過后,一洗天青,人從檐下走出,何其美好,有種“不盡”之感。
“或許一個人有的怎樣的閱歷,便會寫出怎樣的文字,他曾受過洋化教育、曾獨自浪游美國,從一個小鎮(zhèn)走到另一個小鎮(zhèn),所以時常能讀出一股嬉皮余風,一種自由松弛之感。
他不屑于斧鑿、濃辭艷飾的堆砌,也不故作幽默,沒有埋伏沒有驚嘆、更不去扯什么太平盛世的大道理。
他字里行間流淌出的是一種古老的感覺,無論是行文的韻律節(jié)奏,還是遣詞造句的選擇,帶著一種說不出的深情,似有所寄、似有所遙想,卻又不甚費力。
如斯細碎,如斯的無有意義。
他寫“波羅的海上散列的成千島嶼,如同無限延伸的大湖,大多時候,津浦無人,桅檣參差,云接寒野,澹煙微茫,間有一陣啼鴉。島上的村落,霜濃路滑,偶見稀疏的車燈蜿蜒游過。”
他說,人有時要任性,任性,任性。如今,已太少人任性了,他們隨時都在妥協(xié)、隨時在抑制自己,其不快或隱忍究竟能支撐多久?自己要做得了主。
他說,理想的下午,要有理想的街樹,要宜于泛看泛聽,淺淺而嘗,漫漫而走,理想的下午,過一天就要像長長足足地過一天,而不是過很多的分,很多的秒。
讀他的文章,柔緩了我的眼界,照亮我俗常世界之一隅,即使眼前萬事依舊,但自己就是比往常看多了些什么,才明白讀這樣的書,除了審美上的提升,更多的是人生的滋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