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活對于每個人來說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絕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過的普通人的生活,沒有什么驚濤駭浪,不像電影大片上面演繹得那樣跌宕起伏。但是即使是普通人的平淡生活里,還是有許多不如意的事情要經歷,面對這些不如意的經歷(諸如失戀,與人起爭執 ,升學或者工作上的不如意等等),每個人選擇的對待方式也不一樣。可以說大部分人對于這無奈的生活都是選擇了接受和改變,說的也是不接受又能怎么辦呢,再怎么掙扎好像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這話是不是有一點耳熟,可能你身邊的人就說過這樣的話。當然有很多人出書立傳來批判這種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例如魯迅先生的雜文,那可說對于我們曾經的先輩們(民國時期的大部分民眾)的那種國民性有著比較深刻辛辣的審視。
? ? ? 當然現在的生活可以說已經好了很多,但是還是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可以說如何用文字將這種無奈反映出來,是直接的‘憤青’式?還是小說的‘暗諷’式?還是心靈雞湯的‘勵志’式......可以說選擇非常多,而相關的書籍的數量也就不用說了。我今天要介紹的這本《大裂》可以說是一本小說集,但是小說里面透露出來的對我們生活的那種暗諷,其實也值得我們讀者去思考的。
? ? ? 我一般閱讀小說集都是首先閱讀小說的序言以及小說集中的‘招牌’小說(也就是標題與書名一致的小說),本書中我重點閱讀了其中的《大裂》這篇小說。小說的情節可以說還是比較荒誕的。里面的主人公不是一個,而是好幾個,當然寫作的視角是采用的第一人稱的視角。里面的‘我’是一個一心想要考取電影有關學校的學生,只不過從2006年到2010年思念的考試中我的成績一年不如一年,最后在父母的傷心絕望下我選擇了一所專科院校——山化傳播學院——可以說在介紹學院的背景的時候,作者就用了兩則比較不幸的信息來提醒眼前的讀者,在這所學校里面什么事情都可能發生,老師幾乎是沒有什么存在感的。可以說在看到教學樓都是從化工廠改造過來的,學院改名都能讓新老學院的學生發生沖突,這也是作者刻意安排的一個伏筆 。
? ? ? 劇情比較單調,可以說就是老廣院的學生很想教訓‘我’這一屆的新生,所以處處開始挑釁,最后幾十個人深夜將新生中的男生打了一遍,在這里面不忘安排一個出頭的新生來號召新生團結起來,可惜社會是現實殘酷的,幾乎沒有幾個人響應,而響應的那幾個人也被老廣院的學生堵在宿舍里,最后出頭的新生被打了個半死躺在天臺上。接下來可以說讀者會想到這肯定是來而不往非禮也,新生肯定要報復的吧,是的,但是在這個報復的準備過程中‘我’所在的那個宿舍里面的人卻被我所偶然發現的一件事吸引住了,從而開始偏離了復仇的這個主題。這到底是什么呢?
? ? ? 作者在這里安排了一個藏寶圖事件,可以說這件事對于好奇心比較重的學生而言還是有吸引力的,所以在‘我’的積極號召下,最初在宿舍的一部分的加入下,我們開始了挖掘尋寶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沒有工具,然后就去偷附近農家的工具,可以說這個行為反映了什么,可能有人會批判,但是在這個故事中你很難為這么一件‘小事’去計較,因為還有更大的事在后面等著 。在后面‘我’尋找金子的過程中,一直沒有結果的情況下,在其他人都認為我們這群人是瘋子的情況下,我們居然還繼續這個到后面都不抱希望的事情,可以說這和我們現在一些的無奈但又必須過下去的生活是何其相似。
? ? ? 可以說在本文中的我所尋找的那個‘金子’不僅僅是代表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黃金,也是對于我們那種積極陽光生活的概括。在那樣的學校環境下,在作者的筆下我能看到的就是學生彼此之間的爭斗打架,還有就是頹廢,學習什么的在這里基本上已經被拋之腦后,這樣的表現是不是對生活的一種反抗呢?如果是,那這樣的方式可取嗎?請在閱讀本書的讀者不要那么快回答這兩個問題,請將這些問題帶入自己的生活中仔細的反思一下再回答,這樣才能接近自己的答案。
? ? ? 當然這些都是我在閱讀本書的一些感受,可以說作者寫的這些故事可以說與傳統的小說相比,手法片諷刺路線,對于故事里面所表現的那些東西,我相信不同的讀者所看到的可能會不同,但是有一點我覺得可以肯定的是,這本書絕對能夠讓你看完之后產生一些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