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提到了名利就得好好聊聊這方面的話題,如今各種媒體信息發出兩種完全不同的聲音,一種是趨向于追求金錢名利的好處,而另一種卻是趨向追求內心平靜和淡泊名利的觀念,很多雞湯文隨處可見。至于這兩種聲音人們到底會如何選擇呢?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我仿佛聽到了詩作者的一聲長嘆又仿佛看到茫茫曠野中一匹瘦弱的驢駒在弓身徒步。
誰又是那可憐的驢兒?
在過了中年后,日子慚慚變得又閑又窮,怎么講呢?閑難道是無所事事?窮難道是無房無車?顯然并非全是,那到底什么才是閑與窮呢?
如今閑的概念變了,你生活得太悠哉悠哉了以至于胸無志向必然會浪費很多美好的時光,光陰常常就在聊天、微信、游戲、追劇、家務、瑣事中偷偷地溜走。從前認為整天忙忙碌碌的人是勞碌命,閑人才有富貴之相,現如今一種聲音是閑才有毛病呢,閑代表著你無社交,無應酬,無利用價值,無攢錢機遇,無充電需要。無進取之心。
即使到了中年,你讓生命閑著浪費著明顯是不合時代的生存理念,會被人戲謔為你out了。
當有人看到你的滿頭青絲中忽然生出一大片白發來的時候而大驚小呼時,你會莫名地惆悵和失落,因為提示你老了,也提示你不中用了。你的新陳代謝在減退,記憶力也在下降,體力更顯不足,同時你又有很多的人生目標卻沒有如愿以償,這就是中年的貧窮。
這又閑又窮的你該怎么辦呀?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雞湯文,這篇雞湯文正是要讓我們不再過又閑又窮的日子了,而是去積極追求更多的金錢,錢攢的越多越好,這錢會給你帶來高品質的生活和高品位的人脈。
積極地用正當的手段去攢錢去實現更高品質的生活無疑聽上去很誘惑人,也相當勵志。但這是否適合你的個體人生?
我也寫過一篇公號文章題為《堆積起來的幸福》,我從心理學層面分析人只要滿足三大層次的需求就可獲得幸福感,如果再無止境地追求更大的利益幸福感反而會下降,如一條拋物線,幸福就是一條拋物線,滿足于頂點就獲得全然的幸福。
似乎我本人更傾向于另外一種雞湯文即追求內心深處的安定和滿足感。但這種安定與滿足千萬別誤會成是讓你過閑而窮的生活。
我們可以不去過度追求金錢和物質利益但可以提升自己生活的品味,比如閱讀一篇好文,觀看一部好劇,參加有意思的戶外活動,參加有意義的話題討論和有意識鍛煉強壯自己的身體都會讓你的中年生活變得又充實又富裕。
其實兩種聲音看上去代表兩種人生價值觀,但卻不完全矛盾,而且殊途同歸。兩者都是想讓我們的中年人生過得更加舒暢如意,只是一種價值觀偏向追求物質層面的,而物質與精神也無矛盾,有物質才有精神,一個活得很貧困的人也難享受精神層面的豐富和深遠。
問題出在你有那個智商和體力去追求無比充足的財富嗎?世界上有幾個巴菲特?幾個比爾蓋茨?幾個馬云?
即然大多數人是平庸的那就不要太為難自己,就按照幸福拋物線來阿Q一下,但同時也別落入又閑又窮的境遇,我們可以在自己所擁有的能力范圍內讓自己變得充實和富裕,不僅僅是精神也是體魄更是物質生活層面的。
再看看那頭可憐的瘦驢吧,那是另一類人的代表,他們人到中年生活過得又閑又窮但心理卻極度地不平衡,卻又不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把一切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往往當兒女功課不理想時又把一肚子怨氣撒在無辜的孩子身上,他們只會怨天尤人,只會搜腸刮肚地思考明天如何是好,也許明明有了一個思想火花或突破亮點卻從不實施在行動上,甘愿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小人,這樣的人最后就淪落為一頭可悲的瘦驢。
有瘦驢必定也有肥驢,我北京一個親戚某次提到他朋友的故事。這人姓魏。他曾經是諾基亞公司的工會主席和清華大學的MBA,但在中年時事業卻出現了危機,但他并不從此消沉頹廢而是投入到另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保險行業。
我親戚當時為他捏了把汗,但是,魏先生卻在不到2年的時間里,用自己的行動讓人對他的選擇刮目相看!首先,他從不陌生拜訪、也不打陌生電話,而是進入各個外企和高端俱樂部做心理講座、理財講座、健康講座,通過講座找到目標客戶,然后用2個月時間快速成交一批客戶。與此同時,他通過組織清華MBA各種創業沙龍俱樂部活動,逐步樹立了自己的個人品牌。其中,他組織的清華MBA奧森公園晨練局到目前為止已經連續舉辦了57次,參與成員也從剛開始的8人發展到了今天的260人!魏先生用自己的專業策劃能力、組織能力、服務精神逐步得到了校友的認可和信任。相應地,他的保險業務和保險團隊也在這兩年內得到快速的發展!
中年再創業實屬不易而他又如此地成功,這應該與他的勇氣自信及智慧是離不開的。
魏先生的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你是塊金子到哪里都會發光,不管你是到了中年甚至老年都可以發揮余熱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寫到這兒我那激動的心情終可平復下來了,我寫公號文章明顯不是為了名利,而是別讓自己徹徹底底地作個又閑又窮的人,我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流淌于指尖,種下一棵棵文字的小苗苗想必將來終會長成一顆大樹讓更多的人可以乘涼。這就是我的心愿。如果一旦落入名利的圈套里我也許就沒有那么逍遙自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