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睡了一個懶覺
天氣:終于看見了久違的陽光
心情:因為有明媚的陽光?所以還好 照例約了中午的瑜伽
學習·信息·閱讀
甘草分生和炙 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功效。甘草湯、炙甘草湯、甘草瀉心湯、甘草干姜湯等亦用甘草為主藥
:“附子理中湯中用甘草,恐其僭也;調胃承氣湯用甘草恐其速下也,皆緩之之意;建中湯用甘草,以補中而緩脾急也;小柴胡湯有柴胡、黃芩之寒,人參、半夏之溫,而用甘草者,有調和之意。”
仲景言“酒客不喜甘”,因為嗜酒之人,內伏濕熱宜于清化,甘草味甘實脾,有礙氣機調暢宣透,致濕熱蘊結難解,故應禁用。
由于脾惡濕喜燥,濕熱蘊郁往往影響脾之健運而致中脘痞滿,當然不能使用甘草一類味甘實脾之藥以增其滿。
至于因脾虛健運失職,氣機阻滯所致之滿,則甘草又為必用之品
關于發表藥之甘草必不可少,這是組方的原則。
治療風寒在表之麻黃、桂枝、大小青龍等輩必用甘草,而治風熱感冒及上焦溫病之銀翹、桑菊、白虎諸方同樣必用甘草。
因為不論治療風寒或風熱外襲的方藥,常有發汗作用,有甘草調和眾藥緩其藥性,以免汗出太多,傷其正氣。
甘草生用性平,蜜炙偏溫,所以治風熱在表用生,治風寒在表用炙。
但對暑濕郁閉,雖應發汗,則不宜使用
如系里虛或虛實相兼之證,仲景方中如四逆湯回陽救逆,桂枝附子湯溫經和營,厚樸半夏生姜甘草人參湯溫脾行滯等皆用甘草。
此后方書中溫補之方如四君、歸脾、補中益氣等方與清養之方沙參麥冬湯亦均用之,只是溫補之方用炙,清養之方用生之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