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秋老虎
現在已經入秋,所謂"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頗兇。由于暑熱最易傷心,熱擾心神,人常表現出心煩不寧,坐臥不安,思緒雜亂。
此時,除仍需加強防暑降溫之外,應有意識避開這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合理安排個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時,生活規律,保證適當的睡眠和休息,避免過度疲勞,提高機體對高溫的耐受能力和對"秋老虎"的抵御能力。
同時,人體在末伏消化功能較差,不宜大量攝入各種肉食以補充夏日的消耗,另外"秋瓜壞肚",對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損傷脾胃。
重清補
末伏清補,以健脾利濕為主。健脾益氣,可以適量多吃祛濕熱、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芡實、山藥、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紅小豆等豆類,也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護脾胃
末伏天氣仍熱,且雨水較多。濕熱交蒸,合而為濕熱邪氣。在這個時節,如果脾傷于濕,不僅會出現飲食不化、脘悶嘈雜、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等癥,還可能為咳喘病癥種下病根。中醫講"濕氣通于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養生的重要環節。
末伏時節養護脾胃,可按摩豐隆、足三里、脾俞三個穴位,每天各按100次,能夠化濕、健脾和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
莫貪寒涼物
末伏時白天溫度仍較高,但早晚氣溫則明顯變涼,晝夜溫差逐漸增加。進入末伏時,取涼須有節制,切忌猛吹空調、過吃冷飲,以免損傷脾胃陽氣,不利于健康。
此外,適量戶外運動可振奮陽氣,促脾氣運化,改善胃口。需要注意的是,進入戶外運動以微汗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
吹空調要把握好"度"
立秋過后,天氣依舊悶熱難耐,這種前提下,大家可以選擇空調、電扇、鋪涼席等方式適當解暑降溫,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切忌盲目貪涼,空調可設定在25℃至26℃為宜,更不可對著直吹,也不要頻繁一進一出空調房,減少在電腦前的工作時間。老人、兒童等免疫力較差人群和長期伏案工作的白領人士尤應注意。
末伏吃什么?
鯉魚,祛濕消腫
現在這個時候的鯉魚體內積蓄了很多脂肪和營養成分,身體肥碩而結實,因此肉的味道最鮮美,吃起來有種香甜的感覺。溫熱潮濕的季節,適當吃些鯉魚,有助于祛濕開胃、利水消腫。
桂林啤酒魚
材料:豆腐乳、桂林辣椒醬、桂林啤酒、酸豆角、酸辣椒,青辣椒、西紅柿和姜蔥蒜。
第一步:鯉魚去筋
1、在接近鯉魚的頭部和尾部的地方各切開一個小口子(刀口不要太深),然后用刀輕輕拍魚的身體,然后從口子那里慢慢地把筋抽出來(不要太用力,慢慢來)。
2、兩邊魚筋抽完后,在魚背上開口,把魚整條切開(不要把魚肚子弄破),取出內臟后,用清水洗凈魚身,放在一旁備用。
第二步:煎魚
1、西紅柿切塊,酸豆酸辣椒和青辣椒切斷,然后用姜擦一下鍋底,然后燒熱鍋,多放一些油,再把魚放下去小火慢煎到魚皮變成金黃色時,晃一下鍋,把魚出鍋備用。
2、鍋里放油,放入切好的酸豆角、酸辣椒和姜蒜爆香。然后把煎好的魚放下去,煎過的魚皮這面朝上,再倒入桂林啤酒(不要放太多,更別沒過魚皮)。
3、小火燜5分鐘后,按個人口味加入豆腐乳、辣椒醬、青椒和西紅柿,再加入料酒和生抽調味,大火收汁即可出鍋!
鴨子,滋陰養胃
鴨肉性涼,具有健脾益氣,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發熱、大便干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黃瓜
三伏天氣對人體最重要的影響是暑濕,暑濕侵入人體后會導致毛孔張開,過多出汗,造成氣虛,還會引起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適當攝入涼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水、排毒通便。黃瓜就是涼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鉀低鈉的特點,適合大量出汗后補充水分及流失的無機鹽。
綠豆粥
綠豆粥是老百姓最喜歡的消暑粥。綠豆可用以清熱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熱煩渴、水腫等。不過應注意,綠豆屬于涼性藥食之品,身體虛寒或脾胃虛寒者過量飲用,會出現腹痛腹瀉,陰虛者也不宜大量飲用,否則會致虛火旺盛而出現口角糜爛、牙齦腫痛等癥狀。
酸梅湯
酸梅湯的原料是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該湯消食合中,行氣散淤,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常飲可保健強身,是暑熱天里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
西紅柿
西紅柿富含抗氧化劑番茄紅素,每天攝入15毫克番茄紅素可將曬傷的危險系數下降40%。番茄紅素還可增強免疫力,改善皮膚老化及老年斑;還能抑制包括乳腺、肺、胃及內皮組織病細胞的生長,血清中含較高量番茄紅素的婦女,罹患子宮頸病的幾率較低。
末伏期間,飲食上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以助肝氣,多食用平肝潤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蘿卜、木耳、山藥、扁豆、枸杞、銀耳、豬肉、鴨、雞肉、兔肉、花生、黃鱔、鯽魚、黃魚、柚子、梨、蘋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