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三年,由于各種因素,總感覺少了剛畢業的盡頭和沖勁。
出發的久了,該停下來理一理當時為什么要出發?
特翻箱倒柜,找到了13年剛畢業入職寫過的兩篇文章。
第一篇是入職培訓后小結;第二篇是架構師訪談錄。
現在讀來,別有另一番滋味。
常讀常新,以此再鼓勵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一滴水、一片海——研發培訓心得
“一滴水怎么樣才能不干涸,放在空中會蒸發,放在土壤會被埋沒,而只有放入大海才永遠不會干涸……”這句話讀初中的時候就有聽過。但是這次培訓的時候,聽人事主管同事這么一講,結合我們所處的學生人轉變為職業人的特殊的轉型期,體會的尤為深刻。當然了,這只是培訓中的一點體會,雖僅有短短兩天的時間,對于我,著實受到很大的啟發。趁著記憶最佳的時候,聽著“α調”減壓的卡農音樂,考慮著學生轉入職場的“角色”的轉變與應對,特將培訓的心得和體會總結如下:
一、目標的設定
“僅有3%的人能有目標、寫下計劃并堅持執行并最后獲得成功”,是的,雖數據無從考證,但差距就是這么產生的。來到公司開始可能會有些迷茫,但有導師的指導,一方面給我指引了方向,另一方面讓我少走了不少彎路。導師會為我的適用期導航,但作為一名職業人,從長遠角度講,肯定要結合開發組分配的任務,定出目標,并列出分階段實施的計劃,然后逐項去落實,這點對我的成長很重要。
二、心態的轉變
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不單單是“角色”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心態的轉變。我們已不再是學校那個叱咤風云的“人物”,不再是老師、導員的“得力干將”,學習成績的“佼佼者”,女孩子心中的“白馬王子”。進了XXX,就意味著我們要拋棄這一切所謂的“身份”,不論“出身”如何,都要腳踏實地的工作,不再“眼高手低”、不再“好高騖遠”、不再“趾高氣昂”,為公司做出屬于自己的一份貢獻。 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均等的,但“機會永遠屬于有準備的頭腦”。這點從分析公司老員工快速職業發展的成功晉級案例能夠看出,這些人除了技術實力屬“上層”之外,更重要的是能站的更高、更遠去思考問題,并能勇于攻克“難題”。這就要求我平時的工作過程中,除了技術能力的提升、完成分配工作,同時要勤于思考,思考比如“算法有沒有改進的余地”,“代碼有沒有簡化的空間”,“代碼的魯棒性對于某些特殊條件有沒有考慮進去”,“產品的設計有沒有更新的點子”諸如此類。充分積累、夯實基礎、勤于思考、追求完美才能真正去抓住每一個機會去提升自己。
三、集體奮斗的重要性
培訓中多次提到企業文化:“XX,XX,XX,XX”。而集體奮斗是放在第一位的。正如“一滴水”和“一片海”的關系,個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而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更好的融入集體,融入團隊,才有集體利益最大化,當然這個過程也已順帶實現了個人利益。
四、勇于承擔責任
工作的過程雖然我們臻求完美,但難免會有所紕漏、疏忽導致或大或小的問題的發生。這個時候推脫、打“太極拳”,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是自己的過失要勇于擔當。不怕出錯誤,怕的是不去思考、總結錯在何處,不去反思自己工作的細節哪里出了問題,一味的埋怨、抱怨只會導致同類錯誤的再犯,得不償失。這也是職業人必備的素質之一。 時間管理視頻培訓模塊老師講到“生活就像馴獸場,如果你不想成為馴獸師,那必然淪為動物。”聽似很殘忍,但的確有一定的道理。在我大學畢業那會,老師有曾講過學校和社會的最大區別是什么?最簡潔的回答是“學校是生活、社會是生存!”。鏗鏘有力,直擊要害。是啊,我想只要我們想著“進了社會我們是為了生存而去拼搏、去奮斗”,我們的前進的步伐才會更加堅實、更加有力!
而XXX正是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和公司一起奮斗、一起發展的平臺,讓我們去施展“拳腳”。當務之急是完成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有目標與計劃并付諸實施、心態的轉變、分清輕重緩急的時間的規劃、情緒的調整等。相信我們“一滴水”能被XXX的“一片海”所吸納,自身永不干涸,也期待XXX“一片海”多了我們“一滴水”后會變得更有活力、有更好更大更快的持續發展!
2013/7/13 am1:01
你的問題是什么?——架構師葉哥的訪談感悟
初識葉哥是因為做代理需要lotus的lz1壓縮算法,這塊以前是他做的,現在部分內容交接給我來做。當時對算法的理解不是很到位,整理了思路去問他,我印象很深刻,我當時將問題的來龍去脈加自己的理解說了一通。這時候他突然打斷我:“你的問題是什么?”這時候,我忽然意識到,對啊,問題的本質還沒有拋出來,作為程序員,簡潔、明了的說明問題是一種能力,更是高效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點對我的感觸很大,我做過反思,但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今晚的訪談又被問到了,“你的問題是什么?”,這時候,我意識到要跑偏了,懸崖勒馬很快的拋出問題,才算走向正軌。
選擇葉哥做訪談除了上面的原因,還有他是我導師XXX的導師,這樣延續性較好;又是資深工程師,技術方面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當然了,我們部門這個季度光榮榜更是濃墨重彩一筆,新增了1個資深、2個高工、YY哥的3萬行代碼的11個bug的低bug率更是另我們新員工艷羨不止,他們都有著不同的閃光點。
聊了1個小時的時間,葉哥真誠、質樸的回答了我們的所有問題,很有感觸。特總結以下幾個核心點:
一、時間、效率、目標達成、結果導向
就自己而言,將近兩個發現的遇到的問題,“導師安排的任務和自己達成情況的問題,剛開始還好,隨著項目的深入,可能有時候盡管很努力,但還是完成的不夠好。”葉哥談到,這塊可以和導師協商,但是答應下來的一定要做到。可以通過自己抽業余時間加班的方式來實現。是的,這點和公司的結果導向是一致的。但時間、效率方面的衡量,要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有目標、分階段高效實現很重要。
二、技術的積累和深度
其實效率的達成和知識的積累和技術的深度是分不開的,我提及看過他與YY的代碼,感覺很工整、思路很清晰。他謙虛的說道,也是好多人都改過的。并告誡我們,還是要夯實基礎,比如我們以前搞Windows的,對Linux不熟悉,就要平時花時間去學習、去積累。他提及,當時他剛來的時候,也是遇到問題,他的導師很快的幾個命令就把問題解決了,這時候當然可能憑記憶一下記憶不住,但一定要拿本記錄下來,并下去通過“Google、baidu”了解其具體的應用,這樣才能舉一反三。道理很簡單,但很值得我去反思,葉哥提到“Google就是最好的老師”。
三、多讀書
是的,搞技術的沒有不讀技術書籍的。我詭異的問道“像你這個級別了,都資深了,個人儲備都很足夠了,要不要看技術書籍”。當然了,我們知道答案肯定是要看了,但想聽聽葉哥的深刻見解,他笑笑說,技術的書肯定要看的,有部分知識可能遇到的時候再去學習會理解的更深刻。并指出早期其讀《代碼大全》對現在編碼都有影響。他說道“一本書,一天看一點,遲早會看完的”,的確,值得我去好好學習下的。他還提到,當時他的導師就曾花十一假期的時間,專門閉關“研讀代碼linux內核代碼”。頓時感覺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想到了葉哥肯定做過面試官,就好奇的問道,“作為一個面試官,你最看重什么?”,他提及自己做過一面,主要問具體的技術,當然很重要的一點會問應聘者“有沒有遇到過技術難題,是怎么解決的?”。這點的確很關鍵,做技術的都會遇到技術難題,尤其我們進入公司團隊開發后,遇到問題、思考問題關鍵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重要。其間,他提到當時AF團隊好久解決“踩內存bug”后的大家的心情,能體會到那種“如釋重負”的快感和“團隊協作奮戰”的喜悅;也深刻感覺細節處理的重要性。
五、創新
公司是鼓勵創新的,公司甚至都有創新論壇模塊,可見公司的重視程度。我們就公司的創新、去年的“技術創新大獎”做了咨詢。他提及,這些創新不一定是多大的創新,有的可能就是一個微創新,一個簡單的想法如果能給公司帶來開發效率的提升,公司都是鼓勵的。
六、對新員工要說的
這點我是感覺是整個訪談的核心,葉哥工作近5年的時間,我們很想聽的就是肺腑之言。“一路走來,有沒有想對新員工說的?”,葉哥提及,工作態度很重要,新員工態度要端正,干勁要足。公司的相關政策,比如職稱評定、買房無息貸款、未來的公司上市計劃等都會給員工帶來收益的。
當然,訪談還有很多細節不能一一列舉,總之,很順利、很有收獲,葉哥也對我們說了很多鼓勵的話。總結一句話就是“態度積極、提供效率,對自己的發展、對為公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都很有幫助!”。
兩個月來,不止這次訪談中,平時的工作中也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正如我們訪談中笑談到“看到公司的員工一個個像打了‘雞血’似的,倍感壓力巨大”。是的,有壓力才有動力!希望自己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能認識到不足,及時跟進與改進,好好反思!至少能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試圖改進提高效率;至少能端正好工作態度,每天以飽滿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至少再問問題能抓住重點,不會再被問道“你的問題是什么?”
加油ing!
2013-8-24 1:08
2016年6月19日 0:04 思于家中床前
作者:銘毅天下 轉載請標明出處
如果感覺本文對您有幫助,請點擊‘頂’支持一下,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寫作最大的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