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個喧鬧的集合體,我們是這個世界中的一個小小的分子。每個分子都在做著不規則的布朗運動,所以形成了這個有些看似喧囂雜亂卻又有著內在規律的現實。
每天一睜眼,就不得不面對的這個世界,有時候讓人煩躁,有時候又能給人驚喜。生活永遠是吵吵鬧鬧的,而我們要做的,是在雜亂與喧囂中尋找屬于自己的內心的寧靜。
一、關于畢業
畢業這件事,說來就來了。你仿佛還記得,昨天你才走進學校的大門,走在校園的小路上,走進你的宿舍,走進教室和圖書館,那時候的畫面如此清晰,你連當時的感受都能回憶得起來。但是,畢業就在眼前了。縱然是幾年的時光,在歲月的面前也只是白駒過隙。于是,你又想起了當初小學畢業的樣子,你想起了初中畢業的樣子,高中畢業的樣子。時光不就是這樣匆匆流過嗎,只有你追趕的理由,沒有它等你的理由。
校園的風光四時不同,但是一年一年卻是相似的,迎來送往,大家都是過客。生活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向前,人不可能永遠停留在某一個點上。你得往前走,才能給自己創造機會,也給別人創造機會。
我想起了喬布斯的一次畢業演講,“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他把這句話留給了在場所有的人。具體在視頻里面他講了哪些我雖然已經忘記了,但是這句話一直記得。保持謙卑,保持學習的姿態,是我現在對這句話的理解。我們永遠都不能滿足于或止步于當下,學習認識自己,也學習認識這個世界,把目標定得遠一些,腳下的步子才能走得更加堅實有力。
畢業季,我覺得,是一段人生旅程的結束和下一段冒險之旅的開始。我應該好好抽個時間,對過去做一次回望,對未來做一次設想,最重要的,了解自己現在處于什么狀態。
二、月亮與六便士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抬頭,卻看到了月亮。”
一個有家有室,有著安穩生活的中年男人,某一天突然留下一張紙條,”晚飯已經準備好了“,然后就離開了家。
他要去巴黎,從頭開始學畫畫。
他孤身一人,誰也沒有告訴。
他就這樣逃離了原來的生活,甩掉了壓在他身上的所有的角色——丈夫、父親、員工,以及其他所有的身份,抑或說是包袱。
幾個月后,他一路顛沛來到了巴黎。他住著最破舊的旅館,過著最卑微的生活,但是他的內心是充盈的——他在做著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幾年后,幾十年后,在一般的偶像劇里面,他應該會很成功。可是,命運偏偏與他開了個玩笑。他執著于自己熱愛的事情,生活卻越來越悲慘。又是很多年后,在一個貧窮破落僻遠凋零的小島上,身患重病的他,在孤寂中過完了自己的一生。臨死前,他燒掉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
全世界都在追逐自己的夢想,他卻在追逐自己的厄運。
有一篇讀后感這樣形容他——被夢想俘獲的人生。
被夢想俘獲的人生或許是幸運的,也或許是悲慘的。故事的主人公就屬于后面一種。有時候,我們打從心底想做一件事的時候,整個世界卻都在阻止我們。因為,這個世界在運轉,社會早已給每一個人分配好了角色。
絕大多數人都在沿著現實分配給我們的小道行走的時候,免不了有些人會”偏航“。有些人在這條道路上,確實追尋到了自己的夢想,而有些人,卻在追逐自己的厄運。
不管怎么樣,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面的句子說就是,這是天命。
三、《塵埃落定》
有人說,這是中國版的阿甘正傳。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傻子,至于他是不是真傻,誰也不知道。大家都這么認為,他也就心甘情愿做一個傻子。
在普通人家里,如果孩子是一個傻子,是很難被人接受的。但是,他是土司家里的傻子,他是土司的二兒子。正因為這樣,所有人都喜歡他。他哥哥喜歡他是個傻子,因為未來沒有人與他爭奪土司繼承人的位子。他父親麥其土司也喜歡他是個傻子,因為如此一來,他也少了很多煩惱,比如選擇土司繼承人。官寨里的傭人和奴隸也喜歡他,因為傻子不那么高高在上,傻子對身邊的人很好。唯一不高興的人是傻子的母親,他不希望自己生的孩子是一個傻子,整體只知道呵呵笑。
但是傻子卻做出了其他聰明人都沒想到的事情,在大家都種罌粟的時候傻子說種糧食,在哥哥帶領著軍隊攻城掠地的時候,他在邊境建起了市場,他娶到了最美麗的女人,他讓啞巴開口說了話……一時之間成了民眾眼里的神。
然而,他從來都不想當土司。
后來,白色軍隊和紅色軍隊相繼沖進他們的領土。
土司時代結束了。
四、學校草坪上細碎的花朵
學校有一片草坪,一年四季都是綠油油的。到了夏天,顏色更顯得青翠,常有人在草坪上休憩。
寬大的草坪像一片毛毯平鋪在地上,我常常漫步到那里,在草甸上坐一會,或者躺一會。那天和女友一起散步的時候,我們發現草坪上好像藏著一些星星點點的花。那花特別小,特別細碎,掩映在綠草叢中,不仔細看的話還真不容易發現。再仔細一些,我們發現整篇草地上很多地方都開了這樣的花,如果是匆匆路過,肯定不會發現這平凡角落里的美好。我們為自己的發現而欣喜,仿佛這些花是專門為我們而開的。
五、龍應臺
母親突然失智了,龍應臺辭去自己的工作,回鄉下照顧母親。
患了阿茲海默癥的母親,早已經不記得自己的孩子,也無法和她正常交流。她很想跟母親說說話,但是,母親雖然還在,卻仿佛已經走了。
于是,她提筆下了《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在信里面,她回顧了母親的一生,把許許多多以前想說卻未說的話傾訴于筆端,給母親,也給廣大的讀者。
我向來很喜歡龍應臺,從目送開始,一本一本的,看了她不少的書。
我很喜歡她寫的散文,不是那種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說教,而是,隨手拈來卻又娓娓道來的對話。她的用字、用詞風格我也很喜歡。比如“說不清楚她的病癥是哪一年開,因為失智癥是那樣一個逐漸的過程,就像一顆方糖進入咖啡,你不知道,它什么時候就融化了”。
寫在最后
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寫什么。斷斷續續,兩個星期的時間,偶爾寫一點。最近一直很忙,忙得找不著北,找不著生活的滋味,找不著自己。
忙著有忙著的好處,就是你沒有時間去思考一些其他的事情。但是一旦閑下來,很多思緒便會鋪天蓋地而來,即使你不去想,它們也會出現在你的腦海里。
生活太喧囂了,因此,我們應該學著去尋找生活中的那一方小小的寧靜。這一點寧靜,或許是一種興趣,或許是某個時刻,或許是一件事物。總之,這一點寧靜,會給人一種向上生長,向前走下去的動力。
時常寫點什么,我才能感覺到大腦在運轉。大多數時候,我覺得,自己在被動的走,被各種事物牽著。
寫下這點東西,就當作寫作班的一個結點吧。
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