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過了多久,蘇青被敲車窗的聲音給驚醒。坐起來一看,還是那兩位老人家。蘇青趕緊搖下車窗,老人家遞上西瓜:“來,吃點西瓜!天熱!”蘇青心里一熱,不過是萍水相逢,老人家竟然還惦記著天熱,專門給她拿西瓜!而且估計這西瓜也是大家分著吃的,并不會有多少。兩位老人只是憨厚的看著她笑笑,轉(zhuǎn)身欲走。
“等等,我跟你們一塊吧!看看能不能幫上什么忙。”蘇青熄了火,跟著老人重新進寺,邊走還邊啃著西瓜。
走到一個小小的辦公室,里面坐滿了人,幾乎都是上年紀的老太太,除了一個四十開外的,間或有幾個男人,看起來年紀也挺大了。“慈云師兄,這小姑娘也是準備做義工的。”
“哦,”那個叫做慈云師兄正是其中最年輕的那位,慈眉善目的:“你不是來學習的?”“學習?學習啥啊?”老太太笑了:“大和尚慈悲,這次針對想要了解和學習佛法的年輕人,安排了五天的學習。”“學了就要出家?”“不是的,只是學習一些佛教基礎(chǔ)知識。”“哦,要多少錢啊?”“不要錢的,吃住學習都全免費。”
“這么好啊?什么時候開始呢?”“就是明天,下午報道,晚上就開始學習。”“哦,那挺好的,我學學吧。”“好,你先填個報名表。我們先開個會,安排一下義工的工作。”
蘇青拿了表,坐在門口的凳子上,認真地填寫著。對佛法的認識?不清楚,不了解。有沒有接觸過佛經(jīng)?對,幾個月前誦過《地藏經(jīng)》,前幾天還看過《金剛經(jīng)》。蘇青拿著填好的表進屋交給慈云師兄。“喲,還是報社的呢!真好!”
“師兄,我們一會還有個關(guān)懷呢!”旁邊有人插話。“關(guān)懷?”“簡單說就是去看望病人。你要不要一起去看看?”“好。”“那就吃過晚飯去吧、”
晚飯是跟著上山時候遇到的老人一塊吃的,大約是五點半的時候,一個人一碗粥,一碟咸菜,一個花卷。聽大伙說慈云師兄算是廟里的常住義工,也算是義工的負責人,威望挺高的。
跟隨著幾位老人一起下山,山下不遠處是個小小的集鎮(zhèn)。當?shù)氐囊?guī)矩,每逢農(nóng)歷的初一,初八,十一,十八,二十一,二十八是所謂趕場的日子,非常熱鬧。各種賣山貨的,新鮮蔬果的,還有遠地來的藥材,甚至衣服毛毯,林林總總,不一而論,附近十里八鄉(xiāng)的村民也都會前來。
而這里的趕場還有個與眾不同的地方,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不光是當?shù)厝耍€吸引了遠近不少的游客。大部分的趕場都在白天,其中又以早市為多,蘇青去過的某些地方,遇上趕場天,也基本是下午就結(jié)束了。
可這里的趕場,卻是以晚市著稱。從下午七八點開始,攤販們陸續(xù)登場進行交易,直到第二天的凌晨三四點,方才結(jié)束。據(jù)說是在當年戰(zhàn)亂時候,百姓們白天不敢外出,為了滿足生活交換購買的需要,大家約定俗成的晚上出門做買賣。那時沒有電燈,人們拎著油燈,流動不止,遠遠望去,如同鬼火影影綽綽,于是形象地把它叫做鬼市。
現(xiàn)在的形勢已經(jīng)和從前大不相同了,一片安靜祥和,可晚市的傳統(tǒng)卻保留了下來。蘇青他們今天去的時候,剛好遇上晚市。有攤販在售賣不知名的野菜,草藥,她好奇的這個問問,那個摸摸。
慈云師兄:“我們先去辦事,回來再慢慢看。”“好,對了,師兄,我們要去看的是個什么人呀?”“老年人,好像是老年癡呆。具體的也不太清楚,到了再問。”
走完了市場,再穿過兩條街,就到了今天要去的老人的家,她的女兒已經(jīng)在樓下等著了。看見他們,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女人迎上來。
“是慈云師兄吧?”慈云師兄開始跟她了解老人家的情況。老人家今年75歲,得老年癡呆已經(jīng)差不多十年了。開始是腦子糊涂,記不住事,慢慢就不認得人,現(xiàn)在連女兒和老伴都通通不認識,生活也沒法自理,已臥床多年。
慈云師兄問:“你跟她說話有反應(yīng)嗎?”“她耳朵根本聽不見,眼睛是青光眼,去醫(yī)院查過已經(jīng)一點光感都沒有了。”“哦,那這可有點麻煩。”“是啊,前兩天她突然就昏迷,搖也不醒,也不吃東西,就昏迷了兩天。我們急壞了,以為是不是不行了,這才跟你們聯(lián)系的。沒想到她睡了兩天又醒了,也能吃能睡。”“好,那我們?nèi)タ纯窗桑 薄霸跇巧稀!?/p>
樓上迎面放著一張最新式的通常可以在醫(yī)院看到的病床,一個老太太半躺在床上,并不是想象中的形容枯槁,老太太頭發(fā)灰白,面容白凈,收拾得利利索索。老人眼睛是睜著的,眼珠卻不動,似乎是定定的盯著空中的某一點。另一個老年人手里拿著個不銹鋼碗,小半碗米糊樣的東西,正拿了勺子往老太太嘴里喂。老太太似乎吞咽困難,半天也喂不下一勺去。
慈云師兄說:“讓她先吃飯吧。”于是大家在沙發(fā)上坐下。她的女兒上來介紹:“這是我爸爸,現(xiàn)在都是爸爸在照顧媽媽。我們是外地人,因為聽說這里空氣好,才把老人送過來療養(yǎng)的。我姐姐在廣東,隔得很遠,也沒有辦法,只有我每個月來一次,看看他們。”
“您父親看起來還不錯。”“是,我爸爸身體還好,只是耳朵聾了,聽不見。”“她是吃不下東西嗎?”“不知道,吃不下飯有一年多了,只能把飯菜用料理機打成米糊。她吃得很慢,一碗要吃差不多一個小時。現(xiàn)在夏天還好一點,冬天得熱幾次呢。”“她在老年癡呆之前,有沒有什么情緒刺激之類的呀?”“沒有,沒發(fā)生什么事。開始就是忘事嘛,這是老年人常有的,我們也沒當回事,慢慢就不認識人了。去醫(yī)院看了就說是老年癡呆,大腦功能已經(jīng)出現(xiàn)問題了,沒辦法。”
看老太太基本吃完了,慈云師兄帶了兩位義工坐到老太太的病床前,蘇青也跟過去。慈云師兄示意蘇青握住老太太的手,她自己湊到老太太耳邊:“老人家,我們是云峰寺的居士,專門來看您的。”老太太嘴里一一嗚嗚咕噥幾句,也不知道聽明白了沒有。老太太的手很溫暖,卻一點反應(yīng)也沒有。
慈云師兄接著說:“老人家,我們先給您念會佛吧。”“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悠揚的佛號聲在室內(nèi)響起,蘇青突然感覺老太太的手動了一下。蘇青盯著老太太,老人眼睛慢慢閉上,猛然間身子一震,又把眼睛睜開。
佛號聲漸漸小下去,慈云師兄:“老人家,我知道您現(xiàn)在很痛苦,想說話又說不出來,躺在床上想動也動不了,所有的一切都要靠別人幫忙。但我相信您心里一定是明白的!我們的一生,充滿了痛苦,人生一切都是苦空無常,像一場夢,誰也帶不走什么。您要知道,一個人的貪心有多深,痛苦就有多深,我們的情感執(zhí)著有多重,我們受的傷害就有多重。
看看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痛苦不堪,地震,海嘯,瘟疫,氣候不正常,更別說我們自己的生老病死。我們仔細想想,誰能夠幫我們?誰能夠帶給我們究竟的快樂?只有阿彌陀佛!我不知道您從前有沒有聽說過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創(chuàng)建了西方極樂世界,那里的人永遠不會病,也不會老,更不會死,那里的非常美好,我們遇到的一切痛苦在那里都不會有,只要你心念一動,心愿都可以實現(xiàn)。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好!”
“好!”老太太突然清晰的吐出了一個好字。慈云師兄接著說:“老人家,我剛才說的話您都聽明白了?明白您就點點頭。”老太太竟然真的點點頭。
“好,老人家,那我們一起念念佛號好不好?您能念就跟我們一起,不能念就聽。”老太太又點點頭。”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沒想到的是,老太太居然開口跟著大家一起念佛了。雖然不像正常人那么語音清晰,但也分明聽得清清楚楚。
老太太的女兒無比興奮;“媽媽有一兩年沒開口說過話了!”慈云師兄:“佛是大醫(yī)王,相信佛不舍眾生,佛法不可思議!”
出門的時候,老太太的女兒迫不及待地約定了下次看望的時間,還在忍不住地喃喃自語:“太神奇了!真沒法想象!我給老大打個電話。”
蘇青心里懷著疑惑:“慈云師兄,您說她是真的聽明白了嗎?”“不相信吧?”“嗯,是有點奇怪。不過我記得曾經(jīng)看過一部電影,就講到阿爾茨海默病,就是我們俗稱的老年癡呆,音樂是這種病最有效的療法之一。你們念佛號一段可以暫且稱為音樂吧,是不是這個的原因?”
慈云師兄笑了:“你說的我不懂,我只相信佛說的,聽聞一句佛號,可滅八十劫生死重罪。”“哦。”
“你好奇的究竟是什么?”“老年癡呆我記得是大腦的海馬部分萎縮,可她怎么別人說話都聽不到,偏偏能聽到您說話呢?”
“按照佛教的觀點,除了眼耳鼻舌身這些通常意義上的視覺觸覺聽覺這些感覺以外,最根本的是第八識,也就是阿賴耶識。這是真正因果輪回中神識的不滅。哪怕他其他器官都出問題了,但是第八識是一直起作用的。這才是佛教所謂真正的心。”
“阿賴耶識?心?那我們常常說的把話說到心上去了,骨子里指的也是這個?”“我們面對外界的不同事物或者環(huán)境,真正起作用的就是我們的心。”
說話間,幾人已經(jīng)回到了市場上,慈云師兄:“你想要看什么稀奇就去看吧,我們順便也買買明天的菜。”
上一章? ? ? ? ? ? ? ? ??目錄? ? ? ? ? ? ?下一章
如果你喜歡看連載,如果你喜歡讀小說,歡迎點擊簡書連載風云錄查看更多哦!言情,武俠,玄幻……任君挑選,總有一款你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