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丑小鴨的故事
一只天鵝蛋在鴨群中破殼了,但因為這只小天鵝長得很丑,不但沒有被鴨群接受,挨啄、被排擠、被訕笑,而且在雞群中也是這樣。他因此覺得很自卑,因為自己長得那么丑陋,成了全體雞鴨的嘲笑對象,連他的親人們也排擠他。無奈之下,丑小鴨飛過籬笆逃走了。有一次,他遇到了一只獵狗,但那只獵狗只是聞聞他,并沒有把他抓住。他暗自慶幸,“我丑得連獵狗也不敢咬我了!”他為自己逃生而慶幸,同時為自己長得丑而懊喪。在這以后,丑小鴨遇到了很多磨難。后來,對美好大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驅使著丑小鴨不再依靠別人生活。有一天,三只美麗的白天鵝從樹陰里一直游到他面前來,小鴨認出了這些美麗的動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種說不出的難過。小鴨感到自己要游向他們,就算他們把自己弄死也沒關系,因為他有一顆追求美的心。但他在水里看到的是什么呢,不再是那只丑陋的小鴨了,而是——一只美麗的天鵝。
二、普通人的概念
- 所謂普通人并不是因為起步時普通,而是因為他們“永遠普通地活著”才成了所謂的“普通人”。
- 首先,不是因為最終不是普通人了才想得不一樣;
其次,恰恰是反過來的,正因為從一開始就想的不一樣,才后來變成不普通的......
最后,更為重要的是,在起點上,絕大多數人都只能是普通人。
三、我對普通人的思考
思維模式與概念會影響一個人的行動,因為概念不清晰所以導致思考也缺乏依據。大部分人都認定自己是普通人,最常見的話是:這個世界多的還是普通人,像那種權勢極大、財富極多的人畢竟是少數。我想這個在日常中經常出現的一句話對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影響,因為我們時刻都在被影響著,如若不是元認知開啟,很多東西都是不假思索的吸收的。
關于寫作這件事,為什么大部分人都認定自己做不好,因為他們已經認定了!所以在還未開始時就已注定了敗局。什么才是普通人呢?我們普通人的理解是這樣的:類比一下,鶴立雞群,其中鶴是不普通的,雞是普通的。瞧,鶴是置身于雞群中,所以我們默認自己是那只雞,于是永遠像一只雞那樣活著,這也叫自我設限吧!
于是,在起點上,每個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我們永遠以一只雞的角度思考,就永遠的把自己活成了一只雞;少數人能夠用不一般的結構去思考問題,于是做到了不普通。
當丑小鴨一直一直認為自己很丑的時候,它真的很被嫌棄,甚至他認為狗都是嫌他丑才沒有咬他;但當它終于開始思索自己,開始有別人不同的看法,可以有自己的渴望,鼓起勇氣去追求美的時候,美就那樣順其自然的來了。
以前我覺得丑小鴨的故事就是一碗濃濃的雞湯,但現在才知道,之所以我認為這是雞湯,是因為自己本身思維方式有問題,知識視野過于狹隘造成。比如我一直認為你對生活笑生活就會對你笑,你對生活哭,生活就會對你哭這樣的話也是雞湯,其實這世界就是有生命的,其實就是有一個法則叫:吸引力法則。你身上散發出的氣味會吸引相同氣味的人奔你而來。
四、可能的疑惑
或許當你依照自己渴望的樣子然而做了一段時間后,比如你對生活笑了,生活卻一直對你苦著一張臉,這時你覺得這些激勵的話說原來真的是雞湯,可實際上也許只是你自己做的時間不夠長,沒有等到改變發生的那一刻,就已經放棄了。
想法上的不同,最終落實成現實的不同,是需要時間才能“釀”出來的,并且常常需要比大多數人想象得更長的時間。
所以,對自己有點耐心,事情總會越變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