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聽見有人說:“做設計要學會活學活用”,但如何才能活學活用,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所以今天菜心就來用一個簡單的水波紋動效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
大綱如下:
1.水波紋的動效原理
2.我們學的不是水波紋
3.總結
1.水波紋的動效原理
之前我有發過一個水波紋擴散的動效:
但是沒有講解原理,今天我們先來說說這個動效的原理,如果你動效很厲害,可以直接跳過了。
做一個循環動效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開始和結束的狀態是一摸一樣的:
無論過程怎么變,你必須要保證這兩個狀態一樣,這樣才能無縫循環起來,這是第一個知識點。
那過程是如何變化的呢?
其實這個動效一共有四個圈,只是最開始的狀態,最里面的小圈是全透明的: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們把這四個圓圈用序號來表示,從里到外為1、2、3、4: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分析,這個動效過程發生了什么?其實很簡答,就是1變成了2,2變成了3,3變成了4,4變成了全透明。
也就是最后的狀態,我們只能看見2、3、4了,而最開始的狀態,我們也只能看見2、3、4(1是全透明的)。一個循環就這樣誕生了。
至于1如何變成2,2如何變成3?其實變化的屬性就只有大小和透明度,讓兩個圓的大小、透明度一樣就ok了。
當然,做這個動效,還是需要有一些動效軟件的基礎(如AE),如果不會的話可以先明白原理,留著以后備用!
2.我們學的不是水波紋
這一部思考其實挺重要的,如果我們僅僅把這種動效局限于水波紋的效果,那以后用到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減少,所以我們可以進一步將這個動效提煉一個關鍵詞——擴散。
這樣,能夠用到擴散效果的地方就比較多了,例如,太陽光的擴散:
雷達信號的擴散:
再比如,水波紋擴散的效果不一定是圈圈,條形的波紋也一樣可以實現:
動效的原理都是一樣的。
總結
如果我們只學案例的表面,那永遠都學不完,因為案例是無窮無盡的,但如果能思考總結案例背后的共性和原理,我們就可以舉一反三,這樣成長的速度必然會快出很多,而且這也是提高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的一種正確鍛煉方法!
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