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一部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如同一匹黑馬殺入大眾的視野,為略顯浮躁的國產劇市場注入了一股清流,收視與口碑雙收。如今它的第二部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也即將上線,劇組官方微博最近不定期放出第二部的個人片花進行宣傳。
寫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源于官博日前放出的郭照個人宣傳片,宣傳片中,病重的曹丕將江山托付于兒曹叡,囑咐他記得善待郭照,然而曹叡在曹丕死后,把親生母親甄宓被毒殺之仇記在養母郭照頭上,最終將其殺死。片花中郭照臨終將曹丕送她的玉佩高高舉起,一如當年她高高舉著它笑意盈盈地與曹丕告別,看片花至此,我也難過地流淚。
隨手翻了翻評論,卻發現評論幾乎一水地罵曹叡。我第一反應,是覺得其實不該完全是這樣,于是也評論了一番,原評論如下:
【郭照固然也讓人心疼? 但曹睿親眼看見甄宓被毒死的當天 就要忍氣吞聲管別人叫娘 難道不可憐嗎? 看到親生母親口塞米糠以發覆面不得善終? 不可憐嗎? 而甄宓受冷落一生 不可憐嗎? 從曹操把甄宓硬嫁曹丕開始? 每個人 誰又不可憐呢】
沒想到這一番評論引起了不少網友的激烈討論,其中不乏上來便指責我的,問我“可憐就是殺人的理由?”諸如此類。
但朋友,請你靜下來聽我說,其實我的三觀不僅沒有歪,反而還挺正,在這里我們不談歷史,只談劇情,在曹叡殺郭照這個事件上,我只是開了上帝視角。
首先,我不肯定曹叡殺郭照是正義的。
事實上一件事正義與否本就難以判別。
在甄宓死的那天,將痛徹心扉的小曹叡緊緊抱在懷中的郭照,毋庸置疑是曹叡的恩人,救命的恩人。
郭照被人下藥失去了生育能力,但曹丕愛她,她知道這個愛自己的男人不會因為自己無法生兒育女就冷落她,拋棄她,而是會將其他妃嬪的兒子過繼一個給她撫養,她未來的后宮生活本身就是樂觀的。然而在剛剛喪母的小曹叡萬般不愿地向她喊出一聲娘的時候,她絲毫的猶豫也沒有便接受了他,不惜忤逆曹丕的心意,不惜觸怒自己的丈夫。
彼時的曹叡年紀尚輕,不受寵愛,甚至面臨著被廢的境況,司馬懿背起他到郭照面前時,郭照看著面前那個哭成淚人兒的、別人的孩子,眼神里流露出的除了驚,還有掩不住的心疼。
軍師聯盟里的郭照就是這樣,善良如斯。
可以說她利用了曹丕對她的愛,護得曹叡的周全,網友們說的很對,沒有郭照,不可能有稱帝的曹叡。
可嘆的是,曹叡最終卻殺了她,她一世善良,卻落得如此下場,因此曹叡的作為,我從未表示認可。
其次,我堅持曹叡亦是可憐人。
這是我在官博下評論的初衷。
曹叡殺郭照的行為固然非正義,但我不贊同將曹叡在這件事上看待成完全的“反派”。
劇集上其實將曹叡這個人物前期刻畫的算是豐滿,我們來試著換位思考。
若我是曹叡,從小生長在不被父親喜愛、母親長年被父親冷落的境遇中,被人謠傳自己不是父親的親生兒子甚至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的身世,見識到父親為了別人一怒之下便提劍來砍母親,最后親眼看見相依為命的母親在自己面前飲下毒酒而死,那杯毒酒還正是來源于自己的父親。一切還不算完,母親被賜死的當天,他的嚎啕大哭堪堪出口,自己便要跪倒在父親的寵妃面前向她叫娘,叫了娘還不算,自己的母親是正妻卻一生不被封后,母親一死,父親就封他人為后,如此種種,從郭照封后大典上小曹叡的眼神中,便知曉他心里有了多大的仇恨。
哪怕是我,也不敢保證幼年在這種環境下長大不會心懷怨恨,何況他曹家人從來代代性格都算不上寬容。
誰都不是圣人,曹叡也不是,殺郭照源于他的恨,源于他已經略顯扭曲的人格,而他的恨和扭曲,其父曹丕脫不了責任,甚至母親甄宓也逃不了責任,這個下面再說。
有網友這時來說,他自己性格扭曲也不能殺阿照啊,沒有阿照哪來的他啊,敢情性格長歪的人多了,都像他那樣殺人報復嗎?
等一等,我可從未這樣說。
你甚至可以說我是以一個白蓮花的心態在說話,無所謂,我只是想表達,曹叡,亦是可憐人。
為什么我要在曹叡殺郭照的視頻下說曹叡可憐,以及曹丕可憐,甄宓可憐?因為我認為--------
郭照的死其實是一系列事情連鎖反應造成的后果。
?
如同我在官博下的評論所說,從曹操將甄宓硬嫁給曹丕開始。
曹丕是什么樣的性格?
在這里沒有抹黑任何一個角色的意思,這世上每個人的性格都不同,我不認為有誰可以絕對評判一個人性格上的錯與對,得與失,性格是社會萬象各不相同的一種體現。
曹丕繼承了父親曹操的多疑性格,在多年與兄弟曹植的爭斗中,偏偏曹操又對曹植有著明顯的偏愛,這又造成了曹丕心中的那一點自卑。作為長兄,父親卻在眾人面前,將世家大族小姐嫁與弟弟曹植,又將甄宓嫁予自己。
甄宓是什么身份?袁熙的棄妻,曹家的俘虜,并且,曹植還愛她。
至此,曹丕心中的屈辱感深深埋下,從劇集后期他親口對郭照說一提起曹植和甄宓,他就會想到自己那段屈辱的歲月這段話中可見一斑(郭照替甄宓出氣教訓公主那集)。縱然他心里明白,嘴上也對甄宓說著你是無辜的,我會對你好的,實則心底的不滿已經播了種。
前面說曹叡的性格扭曲曹丕脫不了責任,甚至甄宓也脫不了責任,我想說的就在這里,曹丕播種在心底的不滿的種子,甄宓有幫它一點點長大。
曹植喜歡甄宓,甄宓自己知道,曹丕也知道,但甄宓卻一而再再而三地為曹植向曹丕求情。在這一點上,有些網友的話我也是同意的,沒有哪個丈夫看到妻子經常拿著別人寫給他的情詩讀,還不心生間隙的,何況這個別人還是與自己爭王位的弟弟,受父親寵愛更多一些的弟弟。
曹丕越來越恨甄宓,冷落她,冤枉她,以至于波及到他與甄宓的兒子,曹叡。
甄宓嫁給曹丕,曹丕與甄宓之間的種種,使間隙漸深,導致曹叡在不良好的環境下成長起來,性格扭曲,郭照被殺。
所以說誰都脫不了干系。
這時候有網友覺得我這是在把郭照的死甩鍋曹丕。
再等一等,我也從沒有這樣說。
回到我一開始的評論------
每個人,誰又不可憐呢?
?
郭照在劇中幾乎可以說是完全無辜的,最終被曹叡殺死,可憐。
曹叡的可憐,前面已經說過。
甄宓的可憐,可憐她一生身世飄零,不由自己做主。
打開上帝視角,從她的角度,她其實也并未做錯什么,為曹植求情,確確實實只是不希望看到他們兄弟不合,畢竟兄弟鬩墻,她在袁家時便見過。不僅為曹植向曹丕求情,她亦曾經為曹丕向曹植求情(這一段播出時被刪減了,有興趣的可以去優酷找甄宓被刪減片段),但她卻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做的后果。嫁入袁府,一夕之間袁府傾覆身為俘虜,嫁予曹丕,一生受冷落,受猜忌,死時喝下丈夫賜給自己的毒酒,吃著兒子為自己買的那她一直揣在袖中珍藏的蜜餞,苦了一生,那蜜餞是一生最后一點甜吧。
要說明,曹丕在對待甄宓的做法上,我認為確實是有不妥之處的。他的性格導致他對甄宓的態度,他可以不愛她,卻其實沒有給予她是自己正妻的正視,不斷地在沒有思考或是不愿意思考的情況下懷疑她,指責她,冤枉她,這在劇集中皆有表現(甄宓送醒酒湯、郭照流產等),我個人認為他在這方面未盡到一名丈夫應有的責任。依然沒有抹黑曹丕的意思,前面也說了性格的是與非其實無從評判,只能是各花入各眼,我這里也是表達個人觀點。
并且我也說了,誰不可憐?曹丕也可憐。
可憐他前半生擔驚受怕坎坷不平,忍辱負重,不過也是個不被父親寵愛的落寞兒子。
可憐他后半生扛著大魏的江山,艱難前行,殫精竭慮,身為帝王,其實背負起的只有更多的東西,面對的只有更多的身不由己。
可憐啊。
從一開始,曹丕、曹叡、甄宓、郭照,四個人就身在命運的局中,逃也逃不掉,躲更躲不開,恩怨糾葛種種因果,在我的上帝視角看來才是導致曹叡殺死郭照的最終緣由,或者說一路上發生的一切皆是命運因果。
世上沒有絕對的黑與白,人與人之間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其實說到底,縱觀全劇人物,可憐可嘆的,何止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