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那個洗文的公眾號大V章


原創之死

文/情何以甚

1

“該貼發布時間是13年1月17日,早于15年的那個帖子,也早于劉德所宣稱的在個人博客的首發時間2013年1月20日。”

關亮在鍵盤上敲下最后一段話:“所以,劉德最后的解釋仍然是在欺騙。他當然不是在17年才抄襲的這篇文章,而是早在13年就抄過一遍!事實證明,口口聲聲問心無愧的劉德,就是一個謊言連篇的竊賊!”

全文洋洋灑灑七千字,圖文并茂,例舉了劉德兩次抄襲的事實。

終于是塵埃落定,鐵證如山了。關亮移動鼠標,點擊了發布。

他知道這篇文章發布出來意味著什么,也知道會造成什么樣的結果。

如今是自媒體的時代,他賬號上百萬的關注者,很快就會把這篇文章很快就會傳播開來。

輿論丑聞會在劉德身上炸開,讓把他所有的陰暗卑鄙都炸得一覽無余。

從他被舉報抄襲時第一時間的反應不是刪帖道歉,而是百般抵賴后時,結局就已經注定。因為他沒有想到關亮手里有多么多證據。事實無法抵賴,而他消磨了所有看客的同情,甚至那些粉絲的信任。

一點火星順著網絡無限蔓延,如今熊熊燃燒起來。

“今天凌晨三點,在實錘出來后的半小時里,劉德修改答案,承認抄襲了!”原始爆料貼里,關于劉德的信息及時更新著。

曾經劉德的鐵桿支持者,曾經滿懷信任地寫著下:“我讀劉德的文章已經很多年了,相信他的人品,他絕不會抄襲!”

在劉德承認抄襲后,他默默地修改為尷尬地改口:“劉德居然承認抄襲了,虧我一直這么挺他,太尷尬了,好歹掙扎一下吧?”

也有劉德的粉絲在文章里列舉出劉德狡辯時提供的證據:,“劉德早在13年就發了相同內容的帖子,怎么會抄一篇15年的文章?到底是誰抄襲誰?”

當劉德承認那份證據也是假的后,這位粉絲刪除了全文,只留下一句話:“太刺激了,劉德這個騙子,我再也不會相信他了。”

更多的是看客的憤怒,“抄襲可恥!”

“滾出這里!”

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并非是以眾凌寡,也非仗勢欺人。只是因為,老鼠是壞的,代表陰溝、骯臟、疫病、丑陋。

無論什么人,都有對善惡最基本的判斷。再如何陰暗的人,也向往著陽光。

當然也有一些或蠢或壞的人,在那里泰然自若:“內容好就行了,管它是誰寫的?”

更有甚者:“不就是抄襲嗎,我不懂有什么好撕的?”

網絡社會有一句名言:你永遠不知道電腦后面坐著的是人是狗。

因為每個人都不必為自己的言論負責,所以網絡上的言論往往暴露著人們最真實的內心,并且往往是丑陋的那一面。

當然,這種聲音很快就淹沒在人民的汪洋中。

三歲的小孩也知道偷竊可恥,一個多次偷竊,并且恬不知恥抵死不認的人,當然尤為可恥。

關亮一條條的地翻著評論,情緒復雜。

他沒有想象中那么痛快,所有的痛快似乎都在訴諸文字的那個瞬間發生了宣泄掉了。

他感到有些悲哀。

如果不是這次劉德自己露出了馬腳,留下了鐵一樣的證據,誰能夠拿他有辦法呢?

他將抄襲,繼續抄襲,關注者滾雪球般增加,名利紛來。

而大部分真正的創作者,卻因為得不到相應的收益,不得不另謀生路。他們放下了筆,搬起了磚。只能痛苦地放棄夢想,扛起生活。

原創者的版權,誰來尊重?知識產權,誰來保護?

這需要的是整個大環境的支持,是無數人約定俗成對抄襲者的摒棄抵制。人人喊打,老鼠才只能躲在陰溝里不見天日。

然而,抄襲是卑鄙的,也是低級的。

然而有許多人已經跳過了這個低級階段,開始有了更高級的做法——洗稿。


通讀全文后,抓住文章的創意和節點,把文字重新排列組合。

一篇似是而非的洗稿文章,即使訴諸法庭法律,也得不出什么結果來。

這些附在原創者身上的吸血蟲,吸血吸出了新姿勢。理所當然的,被吸血者愈發的宿主無可奈何,只余一地干癟的尸體,倒在黑暗中,偶有些艱難的怒吼,也無人能聽見。

又有什么辦法呢?

2

關亮不是路見不平的正義使者,盡管他曾多次為保護原創發聲。但至少就劉德事件而言,他并非正義的第三者。

如某位冷眼旁觀的大V看客所言:,“雙方早有宿怨。”

是的,早在去年,關亮與劉德間就爆發過浩浩蕩蕩聲勢浩大的撕逼大戰。

事件的起因在于,關亮寫了一篇基于先賢典籍的故事。而在一周之后,劉德發布的另一篇文章里,里面有三分之一的部分,與關亮這篇故事諸多高度相似。

素材的選擇、故事的節點、情節的編排,諸多雷同。不一樣的是文字,是表述。

問題在于這里,不一樣的是文字。沒有完全相同的文字,也就不能論證抄襲。

就像兩篇影評,盡管情節的切入點都是一樣的,文章的結構都相同,編排順序也如此,但文字不一樣,最終呈現出來的氣質便有所變化,那么,還能說是抄襲么?

電影人人都可以看,難道就不可能有相同的感受嗎?難道就不會有雷同相似的靈感嗎?

放到關亮和劉德之間的這件事也是如此,先賢典籍誰都看過,那么,憑什么就不能有一樣的靈感?

但關亮堅持認為這是抄襲,至少是抄襲了靈感。

他的理由很簡單,即使兩個人靈機一動都想到要借先賢典籍發揚,又巧合地選擇了相同的素材做文章,素材的編排順序,也不該是完全一致的。每個創作者都應該有自我的特質,獨特的內核。但兩種特質無限趨同,必有一個人失去了自我。

但關亮沒辦法否定會有撞梗的可能。即使可能性只有萬分之一,他也不能夠否認。

讓他堅持的理由還有一個:他是一個相當自負的創作者,他認為以劉德的水平,寫不出這樣的文章。

可這話,不便明說。驕傲的人總是惹厭。

他不想表露這樣的情緒,可還是不自覺的在字里行間隱約表露了。

字以陳情達意,悲歡離合常表現在臉上,但更多時候表現在文字中。在很多時間里,他無法控制文字。就像當他難過的時候,再怎么大笑,眼里也有憂傷。

當關亮正式發文質問劉德時,再細微的情緒都在觀眾面前放大。

觀眾對這個狂妄的小子顯然缺乏耐心,“憑什么認為只有你有這個創意?你以為自己是誰?”

劉德的粉絲更是憤怒不已:“想紅想瘋了吧?”

“綁著劉德炒作?”

當關亮提出自己的粉絲實際比劉德多一倍,要炒作也不會找他時,咆哮的聲音變成了:“粉絲多了不起?仗勢欺人?”

如潮水般的質疑聲傳來涌來時,許多人都退縮了。包括關亮的朋友和讀者。

因為事實上關亮的確拿不出確鑿的證據,靈感的迸發、故事的編排,終于被一句輕飄飄的“撞梗”取代。

只有關亮依然固執地認為是抄襲,但他也只能沉默。

關亮不知道,以后再被“撞梗”,該怎么辦呢?。

或者永遠只能沉默。

在鄙薄和咒罵的河流洪流里,他無法反擊,只能做沉默的礁石。

有時候,沉默,代表著堅持。

3

時間轉到今天。手握兩份抄襲證據,一份來自被劉德抄襲的人,一份來自于扒皮好事的路人。

關亮毫不猶豫地寫下了檄文。

朋友勸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萬一給旁觀者留下個逞強好斗的影響,對于將來的發展不利。

有的人靠撕逼漲粉,而對于關亮這種內容創作者,撕逼毫無益處。

道理他都懂,可終究意難平。

關亮不明白,抵制抄襲,有什么好怕的?

維護正義,有什么好怕的?

為什么抄襲者泛濫成災,而維護原創權益的人卻寸步難行?

于是他再一次站出來了,頂著“早有積怨”的名義。

這一次輿論沒有偏轉,評論一面倒的地抨擊劉德。

在鐵證面前,再能言善辯的人也找不出辯解理由。

一切都很順利,就像所有美好故事的結局,朝陽融雪,春風化雨,正義終于姍姍來遲。

劉德自己成立了一個劉德文化有限公司,借助他在網絡上廝混多年的名氣,倒也漸漸發展起來了。但最近情況很不妙,許多正在進行中的業務都中止了,還有一些談妥的合作被無限期擱置。

劉德求爺爺告奶奶多方補救,但成效甚微。他靠在網絡上建立的虛擬名譽起家,當這種名譽被摧毀,他所有的依托功業都隨之而去了。劉德知道,他只能靠網絡復起。

他非常清楚,現在只能沉默。網民都是三分鐘熱度,等過了這段時間,他再好好地寫幾篇迎合大眾情緒的文章,再拉黑一批咬追著自己不放的網友,一切都會重新開始。

但事情比他想象的更嚴重。

在劉德抄襲事件持續發酵,直到他終于無可抵賴的承認抄襲,成為人人喊打的對象之后。他所運營的自媒體賬號,被官方封號了。

劉德坐在電腦前,眼里布滿血絲,他已經兩天兩夜沒有合眼。

但他渾不在意,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刷新自己的賬號。

灰白一片。

像永無生機的灰,永遠死寂的白。

公司陷入困頓,本來只要回幾筆款,就能撐過去。但正在合作的那幾家公司紛紛像驅趕躲瘟神似的中斷了合作。回不了款,別說還清負債,連公司里那十來個員工的工資都發不起。

但這些并不能擊倒劉德。他知道,只要自己的粉絲還在,他就依然能夠東山再起。

但賬號封得太突然了,他想先沉默一陣,避過風口浪尖再說,而后但不想竟只能永遠沉默。

一切都完了。

劉德把自己丟到椅背上,整個人都松了下來。

不是松懈,是松垮。垮掉了斗志,垮掉了精氣神。

整整一夜,劉德沒有離開椅子,他疲倦之極,的睡著了。

驚醒他的是雨聲,一場突來的狂風驟雨,敲得窗戶砰砰作響。

劉德整個人都驟然一縮,惶然地睜開了眼睛。燈仍然亮著,因為暴雨的關系,窗外也仍暗著。

已經睡了這么久,天還是不會亮么?劉德看著墻上掛鐘的掛鐘時間,默默地想道。

桌上的手機一直閃著信號燈,對劉德發出無聲的邀請。

拿手機的時候,他不小心把旁邊的煙灰缸碰到了地上,聲音刺耳,煙頭和煙灰散落一地。劉德不去管它,滑開手機,入目是一長排的未接來電和未讀信息。

“劉總,什么時候發工資?我明天還得交房租啊!”

劉德只看了最新的一條短信,便把手機丟到一遍。

陷于沉默,也歸于沉默。

良久,他敲亮打開電腦,新建了一個號-劉德的小號。

他開始敲字。

“如今我終于明白,什么叫‘墻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

他以這樣的句式開頭,然后詳細描述了自己現在遇到的困境,公司負債、員工追薪、成名的自媒體賬號被封、合作伙伴毀約、無數人通過各種方式攻擊他。

“抄襲是原罪,但我能有今天,難道僅僅是因為抄襲嗎?難道我沒有寫過很多好文章嗎?難道這兩次抄襲,就能夠否定我的所有?”

他說:“你知道夢想被一夕摧毀是什么感覺嗎?你知道多年的奮斗被一次抹消是什么感受嗎?你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是絕望嗎?”

劉德沒有指名道姓,但誰都知道他說的是誰。

文章還在繼續:“對,我是抄襲了。可抄襲的人那么多,你為什么就揪著我不放?對,我是抄襲了。可我也已經道歉了,你為什么還死死纏著我?你一定要把我逼到山窮水盡,一定要把我逼到一無所有?”

“你做到了,你滿意嗎?”

劉德在文章的最后說道:“我會讓你更滿意的。”

文章上傳,很快就被幾位關注此事的大V分享傳播開來,閱讀量迅速破萬,并且還在瘋狂增長中。

人們總是天然同情弱者,很多人開始回憶劉德的閃光點。

更多人則在“活該!”“罪有應得!”的討伐聲中起了疑惑,劉德文中的,所謂讓關亮更滿意,指的是什么?

他們很快就知道了答案。

劉德自殺了。

他從居住的高層公寓一躍而下,在大雨中墜落,擺成了一個自由的形狀。


4

網絡時代信息傳播總是很快,劉德之死為他最后的文章寫下了最暴烈的注解。

百萬加的閱讀量,只用了短短兩天時間。

一開始只是有人說:“劉德太可憐了,他其實一直都是個好人。”

“劉德可惜了,他挺有才的。”

在某位客觀中立的大V發表言論之后,逐漸響起了討伐聲,那位大V只是說:“得饒人處且饒人,關亮未免太咄咄逼人了。”

更多的聲音慢慢傳出,“是啊!道歉了還不夠嗎?關亮為什么抓著辮子不放?”

“當初撞梗,關亮非說是抄襲,被人家罵了個狗血淋頭。現在好不容易看到劉德的把柄,他能不激動嗎?”

劉德的文章下面,點贊最高的一條評論是:關亮,你滿意嗎?

關亮從始至終都沒有滿意過,是的,他想的就是讓劉德封號。但目的只是為了讓大家看看抄襲的下場,讓抄襲者不敢再抄襲。或者更赤裸的說,就是讓人不敢再抄襲他的心血文章。

這沒有什么難以啟齒,關亮對自己的想法很坦然。但是他真的沒有想過劉德會自殺,這畢竟是一條活生生的人命,而在中國,死者為大。

關亮沉默了,任憑私信箱一天天塞滿。他從來只會寫字,不知該怎樣面對公眾如此復雜的情緒。

直到一篇名為《殺人者關亮》的文章,再次引爆網絡。

這篇文章的作者一向很擅長挑動公眾情緒,他在文章連續提出了三條質問。

“為什么那些抵死不認抄襲的人尚有無數人為他申辯,而承認了抄襲的劉德面對的卻是更瘋狂的攻擊?”

“抄襲有罪,但罪過大到了要被人逼死的地步嗎?”

“抵制抄襲有理,但殺人有理嗎?”

群情激憤,關亮在各個平臺都收到了瘋狂的攻擊。

人們不會對一個手上染血的劊子手客氣,極盡侮辱的謾罵不絕于耳。

偶有關亮的粉絲發聲,也迅速被憤怒的群眾粉碎。

關亮被放到了顯微鏡下觀察,他所有的經歷都被翻出來評論。

包括他早年喜歡打架的事情,包括他過于豐富的戀愛史。

劉德所經歷的一切,關亮又重復經歷著。

甚至有一天,關亮正和父母吃飯的時候,一塊石頭砸碎了他家的玻璃。石頭上用紅色顏料寫著,殺人兇手。

網友終于人肉出了關亮家的地址,并且相當直接的地發出了聲音。

輿情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強硬地砸進關亮的耳朵,砸進他的生活。即使他已經閉了嘴,蒙了眼,遮了耳。他也不得不聽,不得不看,不得不發聲。


5

關亮開了直播,直播房間名叫:“公審犯罪嫌疑人關亮”

這個直播網站迎來了建站以來最大的流量,無數觀眾蜂擁而入。

瘋狂刷屏的咒罵彈幕和偶爾出現的粉絲支持彈幕關亮都沒有注意。

他開著直播,眼睛卻看著陽臺。

陽臺上開著窗,碧空如草原,白云似野馬閑移。

他回過頭來,對著網絡對面無數的觀眾說,“我沒有錯。”

這是他說的第一句話。

那些憤怒和咒罵顯得更瘋狂了,彈幕密密麻麻地刷過。

“我知道三人成虎,我也知道眾口鑠金。”關亮的聲音很平靜,正因平靜,才顯得堅定,“可是三人成虎,變不了真假。眾口鑠金,改不了對錯。”

“劉德抄襲,他是錯的。我抵制抄襲,我是對的。”

關亮站起來,轉動了一下攝像頭,于是大家清楚地看到了他的陽臺,陽臺上的躺椅,躺椅邊胡亂堆疊的書。

關亮走過去,手指在書本上輕輕劃過,“我寫的文字里藏著我的心,我做的事里有我讀過的書。”

他回過頭,正對著攝像頭,對著網絡那頭數不清的觀眾,“如果你們一定要說,是我逼死了他。”

“如果你們一定要說,抨擊丑惡是在逼死一個人。”

關亮的聲音第一次激動起來:“如果你們想用這種方式阻止維權者發聲!”

“那么請你們記住!”

他猛地轉身,對著陽臺的窗口躍出:“這次是你們逼死了我!”

碧藍的天空像海,關亮像游魚躍向海洋。

所有的彈幕都停止了,直播畫面像瞬間被人清空了一般,留可怕的、空虛的沉默。

這真的是一場公審,他當著公眾的面,判自己死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食堂門口蹲著一只貓。 它和平常的貓沒什么兩樣,白皮上綴著黃色的斑斑。 它似乎永遠都蹲在食堂門口,偶爾到別的地方走走...
    高川清輝閱讀 285評論 0 0
  • 中考借用教室,兒子放假在家。感賞兒子早早起床做作業,做了兩個小時作業才玩ipa。 感賞兒子昨晚去參加同學生日會,基...
    張怡妹閱讀 184評論 0 2
  • 查理.芒格曾經說過,「如果你想成為理性的思想者,必須培養出跨越常規學科疆域的頭腦。」那么,當你跳出常規學科后,你我...
    秦巴武少閱讀 3,955評論 2 31
  • 或許有一天,你會想起某個人。他讓你對明天有所希冀,然而他卻永遠不會出現在你的明天里。 今天的我,聽了很多人的求...
    子文1942閱讀 195評論 0 0
  • 那些經歷滄桑的女人,當她出現在舞臺上時,她會放下鐐銬, 回歸自然,把最天籟的舞蹈呈現給你。 ...
    三橫三閱讀 695評論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