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自由第一天:愛恨就在一瞬間
1
愛恨就在一瞬間
舉杯對月情似天
我常常在想,在愛與恨之間,有沒有其他的選擇?一瞬間很短,但是按照佛教解釋,一瞬間有二十念,在心念閃動之間,選擇愛還是選擇恨,或許是基于人性最底層的部分:有足夠的善良和寬容,或許就會選擇愛;而如果生命中一直充斥著灰暗的色調,也許就會自此墮入仇恨的深淵。
堅持與放棄,其實也是在一念之間的選擇。當內心滿滿都是積極主動的正能量時,你會痛并快樂地選擇奮斗;而當內心裝滿了沮喪、煩躁、郁悶、焦慮、自責、逃避、困惑、迷茫、彷徨等等負面情緒時,也許你就會選擇逃避,用小我暫時的滿足來麻痹自己。
分身術教會了我們在刺激和回應之間有所選擇,自律,則指引我們作出正確的選擇。因為自律,才能提升能力,積累價值,獲得成長。而自律的前提是,建立積極主動的底層信念。
2
真自由的第一條法則是,正念,在源頭把握正確。
生活和工作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你會怎樣看待它呢?轉身逃避,還是向前迎接?
想起800米跑步測試。作為一個沒有絲毫體育細胞的人,這對我而言簡直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坎。一遍遍想要找什么借口來請假逃課,一次次惶惶然腿發抖地迎來測試,聽到自己名字后面如死灰地站在起跑線上,在老師的槍響中無助地迎接死刑的到來,跑完一圈氣喘如牛,卻絕望地發現還有那么遠的距離,然后是倒數第一或第二到達終點線……800米真是有太多恐怖的記憶。
直到高三時,我每天晚上在圖書館自習,有兩個姑娘相伴。課間,我們總是一起去操場跑步。其中那個略胖的女孩,開始會落在后面,然而總是在最后階段,她反超我們率先跑到終點。一次,我氣喘吁吁的問她:快到終點我都沒勁了,你怎么反而加速啦?她笑笑對我說:只要你想,就能沖刺。
這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在獨自跑步時,每每想到她的話,就會有意識提高自己的速度。慢慢的,似乎800米也沒有那么可怕了。這樣到了大一,我們那組女孩全體通過測試,我拿到了前所未有的良。至今還記得那種將世界拋之腦后像風一樣奔跑的感覺,告訴我有些考驗你可以面對,有些困難你能夠克服。
自由,就是從認知到實踐不斷改變的過程。
3
從問題到解決,這一步究竟有多遠?
在此,易仁永澄老師有個非常經典的闡述:面對問題,你放棄了,就會困在里面;你糾結了,就會內耗;而你突破了,就會成長。從問題到成長,最難的地方,就在解決問題之前。
反思自己,那個在遇到困難的工作后,轉身去看小說逃避的,不就是我嗎?那個在接到一大堆任務后,想著明天再干吧的,不也是我嗎?那個將工作一拖再拖、一推再推,任身上爬滿猴子的,不更是我嗎?那個暗暗抱怨,懼怕挑戰的我啊~那個習慣懶散,重度拖延的我啊~那個賴在舒適區不思進取的我啊~
人的小我都是趨利避害的。目光短淺活在當下的小我要舒適,要快樂,要哄要抱要摸頭,然而理性的我,卻深知零雨其濛,道阻且艱,可是,在無數次放縱小我之后,理性的我變得那么虛弱,看著小我一味拖延,只能干著急,于是各種焦慮各種煩躁。等到deadlin即將來臨時,小我慌了神,各種加班各種忙亂,終于趕在最后一刻完成任務后,小我又開始故態復萌了……
要暫時的快樂,實則是隱藏著無數危機無數暗礁的虛假的快樂,還是要暫時的痛苦,但最后能夠獲得踏踏實實真真正正的快樂?
猶記那年參加司考,有一個月復習假。每天早早起床,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追著老師問題,晚上挑燈夜戰到半夜兩點,還毫無困意,最后以400+成績順利通過。司考對于每個參考者都是痛苦的折磨,你會恐怖的發現無數要記憶卻記不住的法條;無數重要知識點自以為掌握了卻無法答對;無數模棱兩可的考題讓人糾結不知道到底要選哪個;特別是在考前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無知幾乎要崩潰……然而當通過考試的那刻,一切付出都會得到補償,而我最愛的,還是復習中那種學習知識、無比充實,知道自己正在進步的快感。
只享受小我當前的快樂,就要承受未來更大的痛苦;而推遲了小我的滿足感,就能享受未來更大的價值。先苦后甜,還是先甜后苦?順序真是太重要!
4
愛與恨,是人類最深刻的情感。
因為愛,人會患得患失;因為恨,人會失去理智。
在愛和恨的煎熬中,如何獲得自由?偈語說,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其實人生就是一場場體驗,不愛亦無憎,生又有何趣?體驗,但不因之失去自我,才是理性自我的選擇。
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獲得自由?我想,自律是必不可少的裝備。只有自律,才能讓你獲得更廣闊的空間,更多的話語權,不被外界和別人所指使,游刃有余地安排自己。
當然,我們也許無法只做自己想要做的,但是,當你有了自律,你就可以更充分地認識到自己的職責,繼而以更飽滿的熱情和更主動的態度投入其中,未嘗不能獲得成長的樂趣。
就如同我,今天上午忙著發布推廣微信,中午去跑步,下午做完幾個文件,書寫真自由的作業,臨下班時又來兩個急件,周一要交材料——每天都在12點后睡覺,上個周末兩天全都在加班,這個周末眼看又要泡湯了。但我并不抱怨,因為,有積極主動的信念支撐,因為,我相信理性之我在和小我的博弈中會取得上風,而理性之我真需要刻意訓練呢。
真自律才是真自由。在實踐自律的過程中,我已經感到自由的風,輕舞飛揚。
By超越隊曉夢
以下是筆記部分。
開營儀式:
訓練營目的
1.對自律能力進行刻意訓練
2.澄清自律的重要意義
3.說明自律和個人成長的關系
4.幫助學員構建問題解決能力基礎
5.強化練習使用短期自律提升表
6.形成調用自律能力的觸發器
你設定的標準,決定你的人生。
自律到底在哪里用?如何才能去往真自由?如何承擔自己成長的責任?
在此老師又強調了六條元規范。隨著不斷接觸,我確實感到六條元規范提煉的非常到位精煉,值得反復學習實踐。
自律:重排痛苦和快樂的順序
01天:自律到底在哪里用?
一、目的
澄清問題對于成長的意義
明確自律究竟用在哪里
澄清自律對于成長的價值
真自由法則:正念,在源頭把握正確
痛點(被問題所困)
問題——成長——自律
互動:遇到問題時,會出現哪些不同狀態?
二、認知世界三區理論和成長關系示意圖
能力簡單有挑戰困難
情緒未察覺正面積極負面消極
意愿未察覺高低或無
干勁未察覺充足無
舒適區、停滯區;學習區、成長區;恐慌區、升級區
心流
互動:在學習區中會不會遇到問題?您是如何看待發生在你身邊的問題?
問題意味著護城河(隱形優勢),問題是成長的墊腳石,問題是財富。
三、正念:信念錯了,一切都錯了!
關于問題,我的信念:
問題是成長的基石和契機(機會和經驗)
今天掉過的坑就是明天的護城河,解決問題就是積累經驗和自信,解決問題后反思
解決問題就像推倒圍困住世界的一堵墻,每推倒一點,自己的世界就大一些。(這個比喻非常棒)
問題和成長的關系:
問題——未解決——解決——能力提升——價值積累——我的成長
問題:1.以往遇到特別容易中斷的環節?
2.情緒特別不好的環節?
3.哪個環節最容易放棄?
4.哪個環節小我特別痛苦?
其實可以看出,我的痛苦都來源于未解決時的內耗。
四、讓你與眾不同的關鍵階段
你放棄了,就會困在里面;糾結了,就會內耗;突破了,就會成長。
問題到成長什么地方最難?就在解決之前。
自律是什么?自律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自律是一種有意識的,尊重現實的,承擔成長責任的,把痛苦轉化為快樂的能力。
遇到情緒,打開自律,問自己是不是應該推遲滿足感?情緒就是觸發器。這時需要你調用自律來解決,調用情緒解決,調用問題解決。
失敗只是不達標,要有快感,就要先有痛苦感;先有挫敗感,才有成就感;只有忍受挫敗感,否則就沒有后續的快樂。只能享受小我對當前的逃避,就不能享受未來更大的價值。
五、自律的三個核心要素
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
互動:究竟推遲了誰的滿足感?
目光短淺的大象只會趨利避害。
滿足感是小我的應激反應。大象只管當下的利益和傷害。
分身術教會我們在刺激和回應之間有選擇。
核心觀點:推遲滿足感是在重排痛苦和快樂的順序。小我的快樂在前,理性的痛苦在后;小我的痛苦在前,而自己享受更大更廣的快樂。
三步走:認知——認同——踐行
六、答疑部分:
大象不愿意動,是因為它不知道意義。設法寫出來8條,這件事情對你意味著什么?或者會誘發什么樣的問題?
小步快跑永遠都是資源不足的時候的最佳方案。
如果情緒波動、小我逃避,就調用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