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這么一個小學生作文題。我知道這個題目根本不會有人點進來,不過剛好我可以安靜講一下自己的故事。
論文課老師為了了解我們中文寫作水平,讓我們半小時寫的作文。
本以為這個題目下,我會洋洋灑灑寫下自己去各種名山大川的事跡。隨行的人,遇到的事,看到的景,收貨的人生經驗......可細細想來,最難忘的假期,應該還是大三寒假在外公家度過的那一段吧。
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由于當事者的心境和需求不同,也可能變成最難忘的。那個寒假,我簡直是個行走的負能量接收器――空虛、迷茫、煩躁、郁悶、有關學習、有關職業、有關家庭、有關朋友......覺得人生怎么那么艱難,為什么要有那么累的競爭,為什么對未來的期待會壓著我喘不過氣。
有時一個昏睡過去的上午,醒來騎了個電瓶車到外公家。門口還有好多積雪,停下來哆哆嗦嗦搓手哈氣進了屋。堂屋沒人,推開東廂房是吱呀呀的木門,眼前豁然。外公一個人生活了幾十年,興趣無非釣魚、種菜、麻。只見東屋里濟濟一堂,四桌子滿滿的老頭子。四個方桌圍城了半圈,中間一個火爐,爐火正旺,火邊幾個老頭子嗑著瓜子聊得正歡,屋里其他空地也都零散地佝僂著人,無不臉著嘴笑?!叭绱伺d致!”我想。住隔壁的張爺爺首先抬頭發現了我,招呼著我像對客人一般。我伸頭仔細一尋,才發現外公被幾個大爺圍住坐在矮凳上,正用經典動作摸著牌。一陣嚷笑后,外公才低頭從黑框老花鏡上方看到我,方要站起,我忙擺手說不用了,自行從墻角的一堆木凳里抽出一個,坐在爐火旁烤著已不那么冷的手。
屋里好吵卻又好安靜。
老頭子們聊著各種家常,有的子孫滿堂繞膝享福;有的兒女在外打拼,過年剛回家甚是得意;也有的門庭清靜,倒也悠閑自在。這小屋里的故事幾天幾夜都嘮不完吧。
我就怔怔地坐在那兒,時不時用手指挑逗躍起的火苗,周圍安靜得讓人沉醉。我好久沒這么放松身心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感受自己的節奏了。耳邊不是車輛機器的轟鳴、眼前不是信息標爆滿的各種文件、鼻子里嗅的不是緊張到令人窒息的味道、頭頂沒有壓迫的高樓、腳下是軟綿綿的泥土地。
有時候我為了放松自己去旅游勝地,搶車票搶門票,搶拍照角度搶朋友圈分享,搶著逃離景點回家睡覺。
很感謝在外公家的那一會,每次自己在異鄉身心俱疲萬念俱灰的時候,就可以回顧那天指尖火苗的溫度,那天腳底心底踏實的感覺。
半小時到了,老師收卷了,結尾夠倉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