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我看了兩遍。第一遍看的時候忙著做筆記,覺得這句講得好好哦要記下,那段要是用來實踐肯定不錯也要記下,反正就是一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狀態。看完之后有種入寶山而空回的感覺,覺得有點遺憾,于是又看了第二遍,這一次更注重在全局上的把握。
這本書與其說是時間管理的書,不如說是管理自己管理人生的書,因為里面講時間管理的只占一小部分。作者自己也強調——“管理”的焦點根本就不應該是時間,而應該是自己。
與一般的時間管理方面的書相比,作者更強調心智的力量,強調要開啟心智、開拓心智,甚至說開啟自己的心智等于重生。
言歸正傳,我們來看一下這本書究竟講了些什么?我們究竟如何才能把時間當成朋友?
第一章心智的力量
1.a 了解心智的力量
每個人所擁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異會給每個人的一生帶來無法估計的價值差異。
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除了看得見的相貌、身材、出身、財富之外,還有看不見摸不著的心智力量差別。
1.b心智力量的差異
心智力量的不同,最終會使一個人無論在學習上,工作上,還是生活上與另外一些人相比甚至會產生不可逾越的鴻溝。
(一)上司真的很蠢嗎?
可能的原因:一個人如果不做事情的話,是不會暴露自己的缺點,上司做的事,大都是顯性的。
遇到上司真的愚蠢的:
如果有辦法:1.想辦法提交,并推行實行。2.暫時閉嘴,不要抱怨。
如果沒有辦法:1.可以平靜地對待:專心做自己的工作。2.不能平靜對待:安靜地走開。
大多數不停抱怨上司的人只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偷懶找借口。
(二)你真的那么優秀嗎?
例:獵頭看上的往往是二流人才,因為一流人才的可流動性太差。
(三)興趣真的那么重要嗎?
興趣并不是很重要,只要一件事情你能做好,并且做得比誰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數人好,你沒辦法對那件事不感興趣。往往不是有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興趣。
(四)學習方法真的至關重要嗎?
方法固然重要,但比起“用功”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只靠兩件事: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堅持,其實就是重復,而重復,說到底就是時間的投入,我是說,大量的時間投入。
與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還不如馬上行動,省得虛度更多的時間。
(五)盲打是否值得學會?
有些哪怕是常識的東西也需要親身經歷過才能體會。
(六)小結
事實上,沒有什么比發現、培養、呵護、調整自己的心智的力量更重要的事情了。
第二章開啟自己的心智
2.a起點。我們的認知不僅可能也確實往往背離現實。
2.b控制自己的大腦。你不應該隸屬于你的大腦,而應該擁有你的大腦,并且應該控制你的大腦。“即使在極端惡劣的環境里,人們也會擁有一種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態度的自由。”
2.c控制自己的情緒。逃避痛苦是人體自我保護機制。把必須要做的事情當作快樂的事情來做,否則大腦會讓他們被遺忘。
2.d推遲自己的滿足感。
第三章如何與時間做朋友
3.a精確感知時間
如《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的“事件-時間日志”記事法:
烏里揚諾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
分類昆蟲學(畫兩張無名袋蛾的圖)——三小時十五分。
鑒定袋蛾——二十分。
附加工作:給斯拉瓦寫信——二小時四十五分。
社會工作:植物保護小組開會——二小時二十五分。
休息:給伊戈爾寫信——十分;
……
基于過程的記錄,不僅更詳盡,還有另外一個巨大的好處——遇到結果不好的時候,更容易找到緣由。
3.b最好的工具——紙筆
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都是需要掙扎才能做成的。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養成一個習慣,平均需要五年的時間。
養成紀錄每日時間開銷的習慣。
只有一個要求:確實每天都在記錄。
3.c開始記錄時間開銷
第一組練習
(一)認真回憶錄一下并記錄你昨天做了什么。逐條記錄下來,前面寫上標號,后面標注出做那件事的花費的時間。如:
1.上午去健身房。8點半從家出發,10點15分離開。花費時間105分。
(二)認真回憶錄一下并記錄你前天做了什么。逐條記錄下來。
(三)認真回憶錄一下并記錄你大前天做了什么。逐條記錄下來。
第二組練習
(一)認真回憶并記錄上一周你做了什么。
(二)認真回憶并記錄上一個月你做了什么。
(三)認真回憶并記錄上一個季度你做了什么。
(四)認真回憶并記錄過去的一年里你做了什么。
第三組練習
(一)用一個星期時間,每天晚上回憶一下并記錄你當天做了什么。
(二)用一個星期時間,每天隨時記錄你剛剛做完的事情花費了多少時間。
3.d制作時間預算。每天制作自己的時間預算。開始一天的活動之前,話費15-30分鐘仔細制作當天的時間預算是特別劃算的。要給列表中的每個任務區分重要不重要。
3.e審計時間開銷。
每天早上制作時間預算,每天晚上記錄時間開銷。
每個星期找一天花上一小時,審計這一周預算和實際開銷。
提高時間使用率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同時做兩件事。
在做一些機械的事情的時候,想辦法做一些輸入的行為吧。
3.f使用列表減少失誤。
(一)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必要制作列表。
(二)最好的列表記錄工具是紙和筆。
(三)列表不必要工整。
(四)列表一定要隨手可及。
(五)最重要的任務永遠只有一個。
(六)制作下一階段任務表。
千萬不要在整個任務完成之前中途更改列表中的項目,可以選擇增加新的實踐列表,標題為:“下一個階段列表”。
(七)給你的每一個任務指定一個核對時間列表。
提前制作一個可以勾畫的核對列表,逐一核對,確保萬無一失。
(八)列表一旦開始執行就一個要執行到底。
一事無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放棄,放棄的方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換一個更好的方向”。
一個人最終成功,并不是他曾經精確地計算自己的成功,關鍵在于他的堅持。
3.g計劃,還是不計劃,是個問題
(一) 計劃成功的前提:目標現實可行。
對普通人來講,證明目標顯示可行的方法是:
1.已經有人做到了。
2.我于那人沒有太大差距。
(二) 長期計劃是需要實踐才能習得的能力,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達成的,只有牛人才可以。所以,一般的計劃從一周開始比較好。
(三) 有一些計劃是沒有必要的,行動比計劃更重要。
在逐步的實踐中習得計劃的能力。
不能一開始就有詳細計劃的事情,就開始努力去做好了。
第四章開拓自己的心智
1.要熱愛考試,因為你喜歡通行證。
2.分辨考試的重要性。
3.提前很久開始和尊重重要的考試。
4.做題是最好的準備方法。
5.通過做題了解考試的重點、難點。
6.全面補習難點重點、并經常重新審視。
7.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從今天開始養成隨時記筆記的習慣吧。相信我,最樸素的紙和筆是最有效的的工具。只有筆記被稱為長期習慣之后,才會真正體會到這樣做的好處。而那些自作聰明的不這么做的人,只會因為從未體會到那樣做的好處而“無怨無悔”。
第五章:小心所謂“成功學”
5.a人人都能成功——鬼才相信。
資源原本就是有限的,經濟學上的措辭是“資源稀缺”(scarcity)。
5.b成功的定義——“成功學”的核心缺陷。
從今天開始,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全部羅列出來,仔細分辨:我做完這件事之后獲得的歡樂和幸福是不是一定要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才能獲得?然后優先實施那些無需比較就可以獲得的歡樂和幸福的行動方案。時間會一如既往地分分鐘鐘、歲歲年年地流逝,但,你會驚訝于你生活的變化。每一分,第一秒,每一天,每一年,時間的質量竟然會如此與眾不同。
5.c成功學的方法缺陷——個案分析。
個案分析的道理不可能通用。
5.d強調努力,是可笑的。
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的弗蘭克?H?奈特有一個著名的觀點:“決定人富有的三個條件,一是出身,二是運氣,三是努力,而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我們不應該被人鼓勵了采取努力。努力是應當的。無論有沒有人鼓勵。無論最終如何,我們都應該努力——當然,在任何努力之前都應該確定目標是否實現。
5.e最浪費時間的錯覺——我是獨一無二的。
接受自己與別人沒什么不同,至少沒有什么本質上的不同,是心智正常成長的總要前提之一。
5.f留心成功者說的話。
他們會夸大,保護自己。
有一個很有用的建議是:不妨假設反其道而行之——努力從失敗者身上汲取經驗。
5.g不要相信“運氣”,更不要相信“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運氣”不是可控制的。
愛默森:“弱者相信運氣,強者只信因果。”
蘇軾:“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5.h打造人脈不如打造自己。
某種意義上,盡管大多數人不愿意承認,但他們所謂的“友誼”,實際上不過是“交換關系”。如果自己擁有的資源不夠多不夠好,最終會成為負擔。
往往只有優秀的人才擁有有效的人脈。
1.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并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交往的人;
2.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人制造麻煩為美德;用你的獨立贏得尊重;
3.除非有特殊的原因,應該盡量回避那些在物質生活上都不能獨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獨善其身的人,就更應該回避——盡管甄別起來比較困難;
4.真正關心一個朋友的意思是說,你愿意在他身上花費甚至浪費時間;
5.記住,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決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脫離外部世界的依附。
5.i關于“成功學”的最后一點羅嗦。
“個人奮斗”是一輩子的事,而心智開啟之后,“進化之路”又確實“路漫漫其修遠兮”,值得我們“上下而求索”。
第六章:更多思考
6.a關于效率。
記住,你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有效率,至少不可能總是百分之百地有效率。你需要確定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很多時候,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再次,你必須選擇。選擇意味著放棄。不管怎樣,挑出一件你認為最重要的事兒,然后自己做個時間表,在未來的一個星期乃至一個月時間里,每天專注2小時以上。
6.b.把生活節奏調整的慢一點。
為什么很多人無法堅持?第一個可能性是,他們在最初的時候,一下子練得太狠了——狠到不要說他們,誰都堅持不下來的地步。凡事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6.c關于遲到。
1.養成規律生活的習慣。這其中,睡眠時間的固定和規律是最重要的。
2.每天檢查自己的時間表至少三次。上午10:00,下午2:00, 晚上10:00。
3.假定自己做的時間需要的時間和想象中的更多一點。
4.假定你永遠都會遇到交通堵塞。無論如何都要有一些應對措施。如果你開車,帶有聲書籍(audio books);如果坐車,帶一本沒看完的書。
5.假定其他人都會遲到。
6.盡量不要因為別人遲到而責怪他們。
6.d開源節流。
開源:認真選擇哪些事情可以做,同時做兩件事。
節流:
1.首先,不要盲目地試圖減少睡眠時間。
2.其次,盡量不要減少與家庭成員和親屬交流的時間,家庭是最重要的,血緣關系幾乎是我們唯一無法解除的關系。記錄每一次和家人朋友聯系的時間。
3.最后,最好不要放棄你的社交時間。
e .不要浪費時間去“證明自己”。“你比別人強一點,根本沒用,真正有用的事你不僅比別人強,還要比別人強出很多才行。”
f.最浪費時間的句型:“要是……就好了!”
g.停止自卑。我們的“感覺”是非常不準確的。第一步:停止嘲弄他人。下一步:忘記自己的優點,或者:在自己的語言中,把“優點”和“缺點”這兩個詞換成“特點”。最后一個方法:適當的放縱一下自己。
6.h時間不一定就是金錢。
越是收入高的人越是吝惜自己的時間。
“我的時間可以標價多少呢?”——這就是一個人決心不再浪費時間的最有效的起點和動力。只有愛惜才能產生節約的動力。
6.i我們對時間和金錢的誤解。
人們還普通相信他們在明天會擁有比今天更多的金錢。
人們普通相信自己明天會有更多的時間。
第七章:從此時此刻開始改變。
7.a萬事皆可提前準備。
之所以“顯得”游刃有余,是因為之前做過太多準備。
7.b提前準備的好處。
所謂“靈感”,凡事兒都只不過靠累積。如果大家都努力的時候,你最好早點努力,并且更努力才好。了解耐心的好處,就不得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投入的時間相比,聰明,勤奮之類的因素實在是微不足道。
7.c成功的核心素質——耐心。
所謂堅持不懈的本質是時間的投入。所謂的耐心,就是甘于把時間投入到簡單、枯燥但是最終會意義非凡的重復當中去。毫不夸張地說,一個人有多大耐心,他的成功幾率就有多高。
7.d越早醒悟越好。
過去已經過去,無法更改。未來卻可以更改——通過改變我們今天的起始條件。開啟自己的心智,就等于重生。然而重生并不等于直接幸福。無論如何,反正我們早晚要為自己的過去買單,逃不掉的。所以,越早醒悟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