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因為學校領導對老師成長的重視,有幸參加了國培教育,因為參加了國培教育,有幸聆聽了來自河北師范大學的劉毅瑋博士的《教育中的智慧》講座,劉博士娓娓道來,信手掂來的案例分享,讓我感覺到這些案例中有自己的影子。
? ? ? ? 曾幾何時,去商店買東西,三言兩語間,別人就會問我“您是老師吧”,有的人會說話,接下來再說喜歡老師,尊重老師之類,有些人是滿臉的不屑一顧,有時真的很納悶,到底什么地方與眾不同讓別人這么準的認出我的職業呢,今天聽完劉教授的課,這個心中的疑惑終于有了謎底,原來是自己的職業習慣讓自己的身份固化,話語間流露出了自己的職業特點,原來是自己生活當中沒有注意自己的角色轉變,到哪里都以一種跟學生說話的語氣與人交流,大街上遇到一點不文明的做法也想出面批評指正,在家中,看到孩子,想讓他與最優秀的學生對比,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劉教授所說的那么多的案例,似乎都在我身上發生,我真的是應了“辛辛苦苦做工作,認認真真犯錯誤”那句話,生活中失去了做媽媽、做女兒的、做妻子的角色,到哪里都是一種教育人的語氣,教育人的習慣。因為這種職業習慣,表達在對家人的關愛時方式方法語氣時往往收不到想要的效果。不是孩子被壓抑,就是孩子被打擊,耕了別人家的田,由此又聯想到教師節期間網上流傳的一段“當你走在大街上,看到有學生橫穿馬路的時候,即使不是自己的學生,你也會提醒他們注意安全。這,是一種責任。”現在想來,說這是一種習慣更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