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現代快報5月17日消息,車子停在路邊,不明不白地就被人砸得面目全非。南京秦淮警方介入調查后發現,車子是小朱和其領導楊總砸的。
說起砸車的理由,實在讓人三觀盡毀。當時楊總喝多了,發酒瘋砸車,而小朱為了博領導好感,居然幫著砸。
記者了解到,看到楊總發酒瘋,另外兩個同事站得遠遠的,而小朱卻心想,"雖然我才到這個公司不久,但如果能趁此'良機'博得楊總的好感,那我以后突出重圍,被委以重任的幾率就大了,這次我一定要好好表現表現"。
于是小朱也沖上去,跟著楊總一起用腳踹車,造成車身右側多處嚴重變形。因為有人加入,楊總也越來越起勁,最后還用手砸碎了轎車后面的擋風玻璃。
小朱的這種匪夷所思的行為就是嚴重討好型人格的表現。為了博得楊總的好感,不辨事情的對錯,而是幫著醉酒的楊總故作非為,最后,小朱和楊總因涉嫌尋釁滋事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其實討好的本質是交換和需求滿足,是人際關系中的一種合作方式。我們通過提供他人所需,建立良好印象來滿足自己的目的,例如討好心儀的姑娘,討好即將簽單的客戶。
在東方文化里,討好也是面對長輩和權威時必要的禮儀。實際上每個人都多少可以被視為討好型人格。
但是真正受到討好型人格困擾的人們,并不僅僅是包容對方,不表達情緒和怕起沖突。病態討好行為的背后,可能是嚴重受損的自我認知和自尊水平。
討好型人格的人心中堅信的理念:“一個人應該以別人的需求為中心,即便本心上做不到以別人為中心,也要假裝能做到”。
把別人的評價看的特別重要,不敢做自己,表達自己,平常容易唯唯諾諾,害怕與人沖突,行為以取悅別人為主
總而言之,就是要犧牲自己,成全別人,委屈自己,悅納別人,如此行為上才能貼合一個主流并正常的人際行為標準。
這種人真的會處處犧牲自己,成全別人,一切圍繞著別人的需求轉,一切看別人的眼色行事,特別委屈自己,不敢表達意見,活的特別苦逼。
02
閨蜜小甜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在所有的夸贊和表揚中成長,從小到大,她都是別人眼中的乖乖女,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家長眼中的好孩子。這么多年以來,無論是學業還是工作中她都是別人的榜樣。
小甜和同事朋友相處的時候總是處處為對方考慮,一味避免發生沖突和矛盾,不想讓對方不高興,每次有什么為難的事她總是自己默默承受。雖然自己很優秀,但是她一直扮演著討好別人的角色,只因為她過于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
大學暑假的時候她被父母安排到親戚那里工作,她在那里生活的非常痛苦,面臨龐大的壓力、空前的疲憊和無端的指責,她幾度崩潰,卻只能強撐著,去努力的滿足各種要求。我問她,有沒有考慮過離開或者跟父母交流。她說:“不可以的,我不能讓他們失望,我不能給他們添麻煩。”
小甜總是無法拒絕別人的要求,有一次同事找她借錢,她明明已經有自己的安排了,準備用暑假賺的錢去報個培訓班,但因為不想傷了感情,就答應了,后來去培訓班的計劃推遲了大半年。之后她就一直非常后悔,覺得自己明明應該拒絕的,但即使當時想清楚了,下次被詢問時,卻還是無法做到拒絕別人,依然會下意識的說:“沒事的,反正我也沒什么事。”
斯蒂芬·平克在其著作《心智探索》中有說到這么一個觀點:動物會對那些能夠傷害他們的,亦或是能幫助他們的事物表示順從。
小甜因為自己的這種討好型性格也經常容易感覺到不開心,明明不想做的事,卻還是硬著頭皮,委屈自己去做,就連戀愛中也是如此。
男友小陳習慣了她對自己的照顧,所以在家什么事都不想管,下班回到家,所有的家務都是小甜一個人做,小陳則躺在一邊沙發上打游戲。
有一次小甜肚子不舒服,沒有及時煮晚飯,男友小陳不但沒有及時給小甜安慰,反而責怪她偷懶。后來還是小甜跟他主動道歉兩個人才和好。
過度討好他人的本質就是這種想法的極端。討好者過于渴望通過對他人好來獲得別人的好,以及避免他人的拒絕、拋棄和憤怒帶給自己的傷害。
討好者活在別人對他們的期待中,不停的追逐著別人對他們的認可,為此他們愿意去做任何事;他們總是將他人的需要擺在自己之前,即使對方的要求不合理,也會硬著頭皮去滿足。
我們小心翼翼地觀察著自己的行為是否得到了別人的認可,然后在心里默默長吁一口氣;
可是在慶幸之余,我們似乎也忘了自己做這件事的初衷是什么,難道僅僅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嗎?
真心希望在未來的人生里,你有人疼,有人愛,不必再小心翼翼地討好別人,更不用再誠惶誠恐地害怕得不到幸福。
03
“停止討好,不代表收起善意;停止討好,只是為了讓你做自己。”
杜江曾經給他的兒子嗯哼寫過這樣一封信:
“你是我的希望,也不是。你是你自己的希望,我那些沒能實現的夢想還是我的,與你無關。成年人的我們都知道一夜長大的殘酷,希望你像現在這樣,想哭就哭,想鬧就鬧,做一只可愛的小怪物。”
杜江希望嗯哼能夠做自己,想哭就哭,想鬧就鬧,不必為了討好父母,而丟掉了自我。
眾所周知,何炅老師是娛樂圈出了名的“會做人”、“會說話”、“讓人很舒服”的高情商典范;
然而他卻主動承認自己也有著“討好型人格”,不過他并非把“讓別人開心”當做自己唯一的目標,而是讓自己開心的同時,還可以照顧好別人的情緒。
他的討好并不卑微,而是出于自信,因為有足夠的能力成全自己所以才討好他人,并且他樂在其中中;讓別人舒服,但也別為難自己。
在他眼里,用自己的善意去溫暖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樣的朋友一定值得人好好珍惜。
何老師曾經在一個節目中說過:“每個人都有一個他獨特的價值,在他實現這個價值的過程中,他有可能是張牙舞爪的,他有可能顯得很笨拙,但是如果你放棄了追求個人的獨特價值,去建造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設的話,那其實是冒了非常大的風險,你吸引來的人,也不是你真正欣賞的人,真正能夠欣賞到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故作討喜的樣子。”
何炅老師則讓大眾看到了討好型人格的正確打開方式:自信善良地生活,讓別人舒服,也要讓自己開心。
所以學會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點,也敢于把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呈現在眾人面前,卸下偽裝的我們也許就會活得快樂一些;
學著勇敢對違背自己原則的事情說“不”,不對別人的情緒產生愧疚的心理,先取悅自己才會因自信而生出更加真誠的溫暖。
“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種草,待到春暖花開時,就會有一批駿馬任你挑選;
不要去巴結一個人,用暫時沒有朋友的時間,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時機成熟時,就會有一眾的朋友與你同行。
用人情做出來的朋友只是暫時的,用人格吸引來的朋友才是長久的。”
最近很喜歡一句話:“人最應該的,難道不是討好自己?”
所以,豐富自己比取悅他人更有力量,與其花心思討好別人,不如花時間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