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前任3》刷屏了,起初,我并不愿意想要去看這部劇,總覺得自己還欠缺些許勇氣來面對前任。然而,在論文的壓力掙扎下,選擇了去看,許是想要尋求自虐的心理,然而看完后不像許多人那樣面對電影嚎啕大哭,反而自己的內心卻波瀾不興。
首先,先來談談對此部影片的感受。
從電影的情節上來講,還算將就,中間有些許地方跨度讓人措手不及,但整體來說脈絡清晰,以兩對性格截然不同的情侶,余飛和丁點,孟云與林佳來映射當今的情侶。
很多情侶就像影片中的戀人一樣,因為一點小事,女的鬧脾氣,男的覺得不可理喻,這就是男女之間截然不同的思維差異,很多時候的爭吵都不在一個頻道上,所以很多人就此在心里認為對方并不是自己最合適的那一個,就此而結束了這段感情,在這段感情中有的人選擇了余飛和丁點的處理方式,有的人選擇了孟云和林佳的處理方式。但究其原因,就是覺得對方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個人。
凡事都有兩面,如林佳和夢云,一種溫柔,一種熱烈;一種安靜,一種熱鬧;生活中的人兒也是如此,大體歸為安靜內向或熱情開朗。編劇對人物性格的把握很準,以小見大,再加上每個場景幾乎在任何一對情侶當中都出現過,什么情侶杯呀,什么感情宣泄的方式呀,什么向好朋友土槽對方的點點滴滴呀,等等等等,幾乎每一個場景都來自于生活,來自于每一對情侶。愛情,于每個人來說,美好而真實,甜蜜又殘酷。不管是終成眷屬型的,還是相忘江湖型的,都有過爭執,都有過為雞毛蒜皮的事而悶悶不樂。抓住了這點共性,也就抓住了影片往好趨勢發展的關鍵。
世界上有三種遺憾: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而不惜。在感情中體現的尤為明顯,不管是孟云對林佳的愛而不能,還是余飛對丁點的舍而不能,拋開所有的花哨搞笑,歸根到底都是還愛對方,但愛情的雙方因為自尊,因為不肯首先向對方低頭,因為對自己對感情沒有自信,就此錯過。作為第三方來見證劇終的人物,我們比他們更清楚,所有的氣話,所有的爭執,所有的放飛自我,都是還愛著對方。正如談到余飛和丁點的“他們只是借著思念的殼,來向對方撒著思念的嬌。”現實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呢?無論你經歷過多少個戀人,在你心中一定都有一個你愛而不能的對象,或是愛過而不能的對象。許多年后,這個人只在心里,任何人也趕不走他(她)在你心目中的地位。
任何一段戀情,或結局美好,或和平分開,或從此陌路,或仇而不念,都在對方的生命中留下痕跡,有的人痕跡深有的人痕跡淺。但不免,都會在某個時間點,某個場景,某個不知道何時會閃現的瞬間,出現對方的身影,或以名字、或以畫面,總之,我們會想起,念起,會遺憾,會蹉跎,會后悔,會慶幸,但最終都明白愛過,傷過,可卻無法再來。
所以抱著這樣一種情節,去看《前任》中的他們,含淚懷念自己內心最深的那個人。編劇和導演也正是抓住了這點共性來打動了觀影者。數據調查,《前任3》觀影最多的是20—35歲的公司白領和大學生,該群眾大多都是80,90后,與七八十年代那時單純的戀愛不同,我們這個年代的群體,生活在一個大開放和包容的時代,都有著自己獨立的個性和鮮明對比的性格特征,正如余飛和孟云一樣,嘴上不說,但內心的愛卻無比深厚;像丁點和林佳一樣,單純驕傲又情難自控,但最終都會選擇隱忍不開口。 才會造就對彼此的錯過。
錯過,是我們不可控的事,無能為力。但看著別人的錯過,想到自己的愛而不能;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被挑起的情緒,這種愛而無力加持在影片的脈絡清晰,場面還不算粗糙,劇情還不算無厘頭,讓我們對它一致好評,也就是這樣的好評讓《前任3》一路感染眾多人,走到今天的地位。
也許,我們對前任的懷念,便是《前任3》好口碑的證據。
最后的最后,我想對自己說:“恭喜你,你放下了,前任已經過去了。2018開啟一段新的旅程吧,對自己說聲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