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T恤、帆布包、筆記本,在琳瑯滿目的百貨商店里和電商平臺中可以買到無數種花樣,但是沒有一件是能夠讓我們表達自己的。如果有一個平臺,能夠讓我們自己參與設計與創造,你愿意試一試嗎?
造物App就是這樣一個高品質生活化設計與定制平臺,App包含文章、精選、創造和社區四個板塊,不僅可以DIY自己喜歡的T恤、帆布包和筆記本,在精選電商版塊還可以購買到日常生活中較為少見的傳統手工藝品。在沒有任何推廣的情況下用戶數量接近100萬,其中80后到95后為主要產生購買人群,但活躍度較高的是95后到00后。
契機:2014年冬天的北京,我聽到了一句話
創立造物的契機十分玄幻,創始人黃笳反復強調,這并不是自己的臆想,而是真切發生的事情。
黃笳在互聯網行業有七八年的從業經歷,從小喜歡藝術,學過音樂也喜歡畫畫。在逛街的時候,黃笳總會覺得,掛在柔和燈光下的美麗衣物缺了一點什么,具體卻又說不上來。結合自己的工作特點,她有了一個想法: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的設計通過App實現,再把衣服做出來。
在有了想法之后的兩天里,黃笳都在思考這件事,到第三天的時候,這是2014年的11月份,北京非常冷,黃笳在打開水龍頭的瞬間,聽到了一個聲音,從水龍頭沖到頭頂,這個聲音說:“我們每個人都是造物者所造,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是造物者,不要忘記這個身份和使命。”
就這么有了造物。
T恤:用無襯托用戶的有
創立造物之后,沒花多大力氣就決定了第一件單品是白T恤。衣服是和人最親密的物件。前期打版打了40多種樣品,造物選擇將T恤回歸它本來的樣子,全棉、圓領,合作供應商是CK的供應商,保證質量。
在設計方面,黃笳表示,因為用戶有專業和非專業之分,造物希望DIY的門檻低一些,讓人人都能做出好看的東西,因此會有一些模板作為規范,包括位置和大小,用戶只需要修改圖片和文字就可以既好看又包含自己的元素。
不喜歡模板也可以選擇用文字、圖片特效或者畫筆進行創造。照片是直觀自我的表達方式,但直接放上去會損失美感,在App中可以選擇用波普藝術風格的特效進行處理。
圖案的設計基本上會以用戶為準,如果用戶不放心自己的設計,可以聯系后臺設計師進行修改;如果用戶上傳的資料有問題,設計師也會主動聯系用戶,在征求同意的基礎上幫助修改。修改的過程不會收取額外費用。
在后期的發展方向上,黃笳表示目前的定制產品以印刷工藝為主,后期會增加傳統手工藝形式,正在研發當中。
在電商版塊有設計師的產品,也有在了解相關工藝的基礎上溝通打磨出來的合作款。
特色小鎮:回歸生活本身
在App端的2C業務之外,造物還有在為企業做定制的2B的業務,目前是主要盈利點。去年年末,黃笳開始了造物的民藝之旅。走訪少數民族地區和生態原始的山川,尋找保留比較完整的傳統手工藝,將它們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制造符合主流市場的產品。
近期正在進行的項目是民宿的個性化設計與定制,作為大的空間載體,民宿需要衣食住用行,與酒店的整潔和千篇一律不同。以侗族為例,侗族擅長藍染工藝,他們的民宿則會使用藍染布料,讓游客在生活細節里體會當地文化。
據悉,造物的團隊以技術人員和設計師為主,擁有豐富的設計資源,已經完成天使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