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沒有,現在買東西好像很少砍價了,尤其網購的,基本看完就付款了。以前買個衣服去夜市還要討價還價的,現在買東西連聊天都沒有,看完直接買了。那么為什么現在很少砍價了呢?
1、互聯網時代,購物習慣不同了
以前買東西都是去實體店的,很多也都是看人叫價格的,所以實體店的價格都是看人賣的,大家就習慣的討價還價。還記得以前高中時候買個衣服去夜市的,看同學能從100元還價到40元,想想我這種不會討價還價的基本都是被宰的。
但是,現在互聯網時代,拿起手機購物,里面的價格也都是五花八門的,什么價格都有,但是按銷量高的幾個價格也都差不多,基本現在電商大家也都是低價的賣,即使討價還價的也沒有太多的利潤空間可以降低,這樣的話討價還價的還浪費時間,很多也都是看完直接購買的。購物習慣不一樣了。而且網上買東西經常這個活動那個活動的,都是便宜的超低價購買了,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必要了。
2、 支付手段、消費渠道多樣
現在年輕人出門基本就帶個手機就可以了,微信、支付寶等支付手段逐漸替換了紙幣,在支付時,年輕人不必為了找些許零頭去跟商販砍價。正是支付的便利,為了節約時間,年輕人很少有砍價的想法。都是直接手機支付完就走人了。
現在年輕人大部分也都在網上買東西,至于到線下消費的時候,也更多是去明碼標價的專賣店消費,在市場價格統一透明化的情況下,年輕人沒有討價還價的必要。價格都已經透明了,即使討價還價也不會有多少商家降價的,所以還不如節省點時間。
3、“怕麻煩,好面子”不愿砍價
現在年輕人購物都是拿出手機對比下價格,覺得差不多在自己接受的范圍內就直接購買,沒必要去砍價了,現在互聯網時代商品的價格太透明了,大家對于價格也都很清晰,覺得貴了就換一家就是了。或者直接網上購買就可以了,反正看好了價格差不多了就買,沒那么多時間精力的去砍價。尤其當周邊的朋友購物時隨意大方,而自己卻與商家斤斤計較于分厘。給人感覺就是摳門小氣的,大家都不希望在別人那里留下不好的稱呼。
4、 消費觀念不同
以前很多家庭比較窮困,父母都會告訴孩子要省吃儉用的,這樣形成了大家買東西討價還價的習慣,而現在的家庭相對都不是太窮,培養的年輕人的消費觀念也不一樣。年輕人在用錢時,父母沒有教育孩子該有的消費觀。年輕人不懂得父母賺錢時的辛苦,才會在花錢時,花得那么理所當然。才會在該砍價時,裝大方。等到他們能夠明白賺錢的不容易時,“到底要不要在買東西砍價?“在每個人心中便各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