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再一次用會聲會影做小視頻,雖然大家來自五湖四海,從未謀面,有的伙伴比較活躍,常常出來活動,有的只有在打卡的時候才冒泡,總是覺得冥冥之間有種緣分在,所以想在最后展示的時候給大家留點有點意義可以收藏的東西。
每次生成的過程,都很漫長,以前出門內訓,為了生成一個十分鐘的小視頻,跟同事有的時候一晚上不睡覺,生怕中間出幺蛾子,今天做的視頻比較短,只有3分鐘,所以還是覺得要等生成成功再睡,于是從生成界面切到簡書,想補一補落下的功課。
一瞬間,瀏覽器奔潰了!
一剎那,大腦不是硬盤,是CPU 這句話就蹦出來。
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脈,最近輸入的東西,清晰起來。
電腦只有在各個軟件程序都情況良好的情況下才給你一個高速的反應,但凡有一丁點不通暢,勢必造成緩慢、崩潰、死機的情況。小紅(我的筆記本)已經跟著我3年了,走南闖北去過七八十個網點,里面的資料數量可想而知,所以速度更不用想,曾經開機速度能輕松打敗全國90%筆記本變成了現在輕易被全國90%的筆記本打敗。有的時候能幫我順利完成課件制作、文件資料撰寫我已經是非常感恩了。
反觀大腦,想必沒有人敢拍著胸脯說,自己的大腦運行良好。每個人都知道大腦是越用越好用,但是每天還是被大量的瑣事占領,很難專注。
為什么難,因為突發的狀況實在太多,無法預知今天那個客戶會來,會做哪些業務,會出現哪些問題,大部分時間只能被動的接受,被突發狀況牽著鼻子走
想不想專注高效的做事情?當然,可是該怎么做?
1.每天列出當天需要完成工作的清單,這是梳理大腦的過程。也是評估事件輕重緩急的過程,一方面可以減輕因為工作太多帶來的焦慮感,從心理上放松,另一方面,也是對工作從不緊急到緊急,不重要到重要的初步分類的過程。
2.對工作進行分類,預判工作使用的時間。每一天人的工作都是在簡單重復,因此每一項內容大約需要多長時間都是可以找到規律的,最怕的是突發事件,處理在緊急不重要和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做好處理,壓力就減少很多,對于緊急的事情進行拖延,簡直是一場災難,相信每一個職場的人都懂的。
3.合理劃分時間,使用零碎時間。一天的工作時間有限,即便下班以后可以加班,但是相信也沒有幾個人會喜歡加班。一天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像擰緊了的發條,連軸轉,來需要不斷的去補充,因此中間的小休息也尤為重要。你已經對工作所需用時進行了預判,寫下來每間事情需要的時間,設定好鬧鐘,并告訴自己,鬧鐘時間內盡量不要做其他的事情,一段時間只做一件事,等鬧鐘響了再起身休息一會兒,然后開始下一個時間段。番茄工作法倡導30分鐘為一個循環,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也許你會說工作太多很難執行,這個需要自己在嘗試的過程中,不斷動態調整。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不要貪多,越是想快,往往會越慢,因為你找不到重點,所以造成了黑瞎子掰棒子的結局。
學會提煉,可以用2句話說清楚的事情,絕對不用5分鐘,并不是你說的多了才是有效溝通,意思表達到了才是。
時間寶貴,尊重別人的時間,也是一種很重要的美德。
在時間管理上,就像是摸著石頭過河,河過的多了,也就知道水的深淺以及石頭安不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