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為博主 @殘燈飛雪
的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傳播知識。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并留言告知博主,方便文章有誤改正之后能找到原文!!!
原文鏈接:www.xiaoguochun.com.cn
起點中文網:https://book.qidian.com/info/1010623693
創世中文網:http://chuangshi.qq.com/bk/qc/20623693.html
第一卷 童年伊始
第二章 八月半前的趕集
時間一轉已經入秋,在這個南方小村鎮9月的天氣依舊延續著夏日的炎熱,幸運的是早晚的天氣慢慢開始涼爽些許,不再像夏日那樣連夜晚都是熱浪滾滾,令人煩躁。臨河高大整齊的樹木上還有幾只知了(蟬)在鳴叫,只聞其聲不見其影,此起彼伏的蟬鳴與和緩的風聲交融在一起,蔥郁的樹葉在陽光下閃耀著翠綠的光芒,光是在這秋風蟬鳴的自然交響樂中欣賞著絢麗迷人的樹木,就足以讓人度過一個下午的時光了。時間就是如此在不經意間悄悄地流逝著,寧靜、平和、舒適、溫暖,你幾乎感知不到她的存在,但你清楚她一直客觀的在你身旁,與你一起走過光陰,一起在河道樹旁安靜的呆了一整個下午,從未離開。
不經意中,農歷八月十五的日子快到了,中秋這一傳統的節日象征著家人團聚的日子,而這個小村鎮也一直延續著自己獨特的節日風俗。八月節前兩天剛好是趕集的日子,方圓十幾里各個村子里的人都會在這一天聚集在延伸一兩公里的集市上,那叫一個熱鬧。
農村趕集時間并不是統一的,幾乎每個鄉鎮集市的時間都不一樣,在這個小村鎮的時間是逢五逢十為大集,次日為小集,五天一輪轉。趕集這一天,村子上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一定會起個大早,梳洗一番,然后三三兩兩的從遠近不同的家中出發,邊走邊聊,好不熱鬧。要是路上遇到許久未見的老友或者親戚朋友,便停下來互相了解一下對方近況以及家中事務,又或者寒暄幾句家常。那個年代的鄉村沒有公交,有一輛鳳凰牌自行車的人家也是不多的,這就讓很多鄰村的老朋友無法經常見面,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或者偏遠的村子,那么趕集就成了一種很有默契的聚會。每逢趕集日,買賣東西是一部分,鄰村老朋友見面也是一部分。到集市去的人中,有很多就是為了能夠碰到個老朋友,以便敘敘舊的。
天剛蒙蒙亮,近乎圓潤的月亮就那么像是燈籠一樣掛在青色的天空上,尤其是在星星的襯托下顯得更加明亮,把點點光芒灑向這人間。有幾戶集市街道兩旁的人家已經起床亮了燈,集市上可以見到許多村民已經早早的占好了自己的攤位,正忙著把帶來的物品擺放起來,有幸運的已經迎來了今天的第一筆生意,來了個開門紅。在集市上有一條大家都心照不宣的規矩,如果你是攤主今天開張的第一位客人,那么你也會有一個額外的驚喜福利,那就是你跟攤主的談價幾乎都可以被對方接受,除非實在是對方接受不了的過分壓價,只要能夠回本,哪怕不賺錢甚至吃虧些許都是沒什么大問題的,開張做生意圖的就是個吉利。
不多時,太陽隨著時間慢慢升起,太陽的強烈光芒慢慢掩藏了月亮的蹤跡。一大早來趕集的人流逐漸多了起來,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打破了清晨的寧靜。石橋上宰殺雞鴨鵝的牲畜交易區,一只精神飽滿的老母雞被顧客挑選中了,在被主人抓出籠子的那一刻,它撲騰著翅膀展示嘹亮的歌喉,做著臨死前最后的掙扎,像是一名赴死的戰士臨行前的壯歌。
集市上,有村民在叫賣著自己家田里的當季農作物,比如瓜果蔬菜、藕粉、玉米面,不但新鮮而且價格實在,還可以講價;水產攤位的地上并排幾個大盆,里面分別盛著草魚、鯽魚、鰱魚、黑魚、鰍魚、龍蝦、河蚌各種河鮮,螃蟹在桶里揮舞著鉗子叫囂著;賣豬肉的攤位上,凌晨新鮮宰的半邊整豬安靜地躺在案桌上,攤主正按照不同部位一塊塊的切割著,旁邊的鐵架上懸掛著大豬頭、豬尾巴以及豬心、豬肝、豬肚、大腸、花油(豬板油,用來熬制豬油,剩下的油渣燒菜也是很美味的)之類的豬下水(豬的內臟);服裝攤子上賣的不是牌子,價格實惠、穿著舒適為主;做手工的老手藝人面前擺放著編制的竹簍竹筐、簸箕、扁擔、菜籃子、雞毛撣子、竹枝扎成的掃帚、高粱糜子做成的笤帚、高粱秸稈做的炊帚,老人們雖然上了年紀可是手腳依然麻利,每一件經過半天或者幾天做出來的手工制品也是經久耐用,能用上個十多年依舊完好如初。
鄉村趕集不像城市的逛商場,鄉村的集市相較商場有一種喜慶熱鬧的氣氛,就像是過年的感覺。好多人去逛集市主要不是為了買東西,純粹是為了感受一下那種喜慶熱鬧的氛圍,順道看看集市上有啥新鮮貨,如果如意的話就會下手買回家。農村的集市不同于商場,每天擺出來的產品都一樣,頂多就是個價格差異。但是鄉村的集市幾乎每次都是不同的,有時候還會遇到一些山珍野味,比如有人賣野豬肉啊、野兔啊,這些都是不定時的,要運氣好才能遇上的。
年少的孩童也是喜歡跟隨大人一起趕集的,集市不僅熱鬧,還有很多美食和趣味。看到集上賣的糖葫蘆,孩子們都饞的了不得,能吃上的都能高興上一天。令孩子們垂涎的,還有擺在攤子上論個叫賣的包子、饅頭,糖果攤上擺放著的罐子里裝滿了水果糖、薄荷糖、芝麻桿、奶糖、五香瓜子等糖果瓜子,糕點攤上挨個并排擺放的桃酥、麻花、餅干。
從家長那接過酸甜可口的糖葫蘆,滿臉興奮的孩子跑去和小伙伴們分享,炫耀著剛到手的美味,然后一起跑去看修鞋匠的奇妙技藝,待上老半天。修鞋的老師傅在修補著一把雨傘,經過師傅加固的傘比新買的天堂傘還要結實的多,幾雙皮鞋、一只鋁鍋、還有一個背包都在師傅的身邊排著隊,仿佛不管什么東西經過師傅的一番改造都能化腐朽為神奇。不遠處還有一位腳踏“蝴蝶牌”老式縫紉機的裁縫,若是衣服上有個縫縫補補的交給她就好了,不著急的等一會,要是有急事的下次趕集的時候來取便是。
當下時節,臨近八月半中秋節,集市上還售賣著沾著露水的蓮蓬、藕、石榴、雞頭米(新鮮芡實,水八仙之一,下章節拜月會詳細講述),以及飄香的月餅、新鮮的水果,集市上幾乎每人都手提了一些,嘴饞的小孩已經拿起一個蓮蓬剝了起來,或者小手握著一個五仁餡的月餅心滿意足的吃著。
正如冀東一首民歌所唱:“從春忙到大秋里,腌上了咸菜忙棉衣,雜花子糧食收拾二斗,一心要趕樂亭集。樂亭南關把糧食賣,賣了糧食置買東西,買了江南的一把傘,又買了圓正正的一把笊籬。槐木扁擔買了一條,擔糞的荊筐買了兩只,零碎東西買完畢,饸饹鋪里拉驢轉回家里。”趕集村民都有著一股喜滋滋的勁頭兒。
鄉村集市上的樂趣比買賣東西更有些意義,趕集不僅加快了鄉村的商品流通,還豐富了村民的生活,同時促進文化交流、信息傳播,增進村民之間的感情。而對走過那個年代的人來講,更多的是對曾經生活的家鄉的依戀,以及對那段曾經時光的留戀與回憶。
作家的話:
小時候每到逢集的時候,我都很開心。閱讀完本章的你呢,是否有牽動你的一些回憶,趕快加入討論吧!
希望您繼續支持本書!!!
版權聲明:本文為博主 @殘燈飛雪
的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傳播知識。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并留言告知博主,方便文章有誤改正之后能找到原文!!!
原文鏈接:www.xiaoguochun.com.cn
起點中文網:https://book.qidian.com/info/1010623693
創世中文網:http://chuangshi.qq.com/bk/qc/20623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