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究竟是一個什么命題,在我看來就像一部未完待續的一場戲。
我的外婆八十八歲去世的,她老人家離世的時候我不在她身邊,聽媽媽說外婆的最后一句話是:“怎么還沒啥感覺,這一輩子就結束了?”對于一個生于戰亂長于戰亂,又寒心如苦的撫養五個孩子長大的女性來說,這其中的艱辛與困苦絕非幾句話能夠說完。然而她老人家的臨終遺言這是多么的讓人深思呀!似乎她曾經遭受過的苦難根本就沒有發生過。
在2500年前也有一個人對人生說了這樣一段話,他說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边@就是悉達多太子后來成為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中的一段話。外婆沒有什么文化說不出高深的詞句來,這和外婆的臨終感悟,在我看來沒有什么不同。在佛陀四十九年的布教中,他從未說過——他證悟到的是什么,“實相無相”,到底是什么相?在佛陀將要涅槃的時候,他又說“吾說法四十九年,不曾說的一字”。這又是為何?我的外婆沒有什么文化,也沒有什么高深的智慧,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農村老太婆,想必她老人家在臨終之時,也會用一句精煉的語言來概括這一生切身的感受。誰也不愿意嘗試死亡的經歷,可是每個人都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感受死亡的體驗,面對悲痛欲絕、哭天喊地的親人,面對筋骨分離、扒皮抽筋的肉體疼痛 ,面對前程一片未知的黑暗,有誰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形于色?
世間蕓蕓眾生,方死方生,方生方死。匆匆忙忙,得而未得,有而未有。似乎來的毫無預兆,死的毫無價值。
在我小的時候鄰居家的一對夫婦經常吵架,女的氣的嚴重了就不醒人事了,左鄰右舍都急忙去救,等她醒了之后,我最想問的一句話就是,“你暈過去之后,你到哪里去 了”。當時的場面非常的緊張,也沒敢問。
對于“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的疑問從未停止,在有限的智慧和生命中,這似乎是一個怎么也完成不了的終極任務。
在物欲橫流的世俗生活中,人們究竟為何而活。對于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只能束之高閣,流傳后世,我們過一天是一天,如此而已。誰又能知道,我們的問題亦是先輩們的問題,他們解決了嗎,我們這樣問過嗎。
似乎我們都在為了多掙錢而活著,而不去想我是不是為了永遠滿足不了的欲望而活著。我們何時才會停止欲望,當戰爭來臨時,當發生瘟疫時,當天災人禍不期而至之時,當遭受病痛折磨時。這些災難和不幸的發生,每個人都希望倒霉的那個人一定不要是我。然而事實上所有的事,都不會如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
之所以能夠成為古圣先賢,是因為時間足夠的長------而他們的言教與思想又能夠歷經這個足夠長的時間的檢驗而不朽!謂之圣人賢人。他們就為了那個我們凡夫怎么也解決不了的終極任務,一心專念,我們可以理解為,這就是他們的“欲望”。他們為當世和未來世眾生種下福田,而我們卻視而不見,就是看見了也視之謂糟粕。
翻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我們可以看一看,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是多么的和平繁榮,積極向上。相對歷史而言,縱使有地域戰爭和恐怖主義活動,我們也比歷史上的諸多朝代要強好多倍。然而我們過得并不見得有多幸福,究其原因似乎我們并沒有掌握快樂的要領,那就是你是否正真的掌控你的心!
人類的歷史也只不過一百多萬年,這是有據可考的,到底是多少時間,讓科學家們去探究吧。在如此長的歷史中,能夠掌控這個心的人又有幾個?
站在歷史的又一個起點,我們都可以自豪的說,人類的文明又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們也要看到,還有很的人照樣生活在饑餓與戰火之中,這就說明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自滿與驕傲之中只會使思想頹廢,而一無所成。
沒有成績,沒有戰果,一切都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