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人都會面臨著各種選擇
社會上也流傳著這么一句話,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高考時需要選擇,報考哪個院校,哪個專業
就業時需要選擇去大公司還是初創企業
工作不順心,是選擇跳槽還是創業
等等,可以說無數的選擇造就了我們的人生
既然選擇如此重要,那么有沒有什么方法或者說思維工具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呢?
很幸運,人類社會的知識是逐漸積累的,是有一個現成的工具幫助我們做出選擇的
選擇的悖論
擁有選擇意味著擁有更大的人生回旋空間,但是過多的選擇,則會造成我們產生較高的篩選成本
同時由于選擇較多,我們一般會預期較高,較高的預期,有可能造成,選擇過后的后悔
以上這種現象,往往存在于一種人身上,我們稱之為,最大化者(maximiser)
這種人在面對選擇時,往往要求選擇到最好的那個!
以下將會講述一種方法幫助最大化者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選擇,對于世界這個動態的系統來說,并不一定是最優選擇
1.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需求,設定合適的期望
心理學家舒伯在1970年研發一個WVI(Work Values Inventory)職業價值觀量表(如果是感情也可以自己羅列出對應的價值觀要素)。把人的職業價值觀分成了15項,分別是:
利他助人、美的追求、創造性、智性激發、成就感、獨立性、聲望地位、管理權力、經濟報酬、安全感、工作環境、上司關系、同事關系、生活方式、變異性。
2.根據自己的核心需求選擇出其中的5-8項,并且分別對這些價值設定權重分數(1-10分)
3.然后給不同的選項按照自己現階段的滿意度打分(1-5)
4.加權之后計算出總分,你就可以選擇分數最高的那一個選項了
最好的選擇從邏輯上來說就是量化后分數最高的
同時如果您確實不知道如何選擇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和需求,而且不知道他們對于您的權重
您可以檢索舒伯職業價值觀量表,進行自測
謝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