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我最喜歡的周末了,按照慣例,周末我和兒子是要去看電影的,前些日子和兒子看了美國大片《速度與激情8》,這次在網上看到《摔跤吧!爸爸》評分有9.3分,這個評分是超級高的了,記得當時《速8》的評分也不過才8.9分左右,而且在微信朋友圈《摔跤吧!爸爸》的評價也是超級高的,剛開始兒子還不愿意去,但經不起我的莫嘰,同意了。
其實剛知道這個電影是印度電影的時候,我還是有點猶豫的。因為從我自身的角度,對印度這個國家不喜歡,對這個國家的印象是負面多于正面,從新聞上看到的多是哪個國家的女性被強奸或是輪奸,或是搶劫這樣的負面新聞。又或是印度總理經濟上的一些高談闊論,對人對事,我都不喜歡。于印度電影,也是很小的時候印象里的《大篷車》的主題曲,和前幾年看的《三傻大鬧寶萊塢》,恰巧《摔跤吧!爸爸》的制片人和主演是《三傻大鬧寶萊塢》的主演“阿米爾汗”,在印度寶萊塢這個演員的級別堪比劉德華在香港的地位,而且這個演員的口碑也是相當好的。阿米爾汗在我心中,是一個非常正能量的演員,他不僅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形象大使,呼吁公眾關注兒童營養不良問題,而且還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地球一小時”活動的印度區大使,這樣一個既關心兒童又關注環境的演員,拍出來的電影怎能不好看呢?關鍵是他對電影的理念:他認為創作電影最重要的是走心,比起金錢電影要表述的是能否在講好一個故事的同時也能體現出對社會的關注。所以,我覺得這部電影應該是傳遞正確價值觀和正能量的電影,于我們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電影,相信這部電影是不會讓我和兒子失望的。
果不其然,整場電影看下來,超級感動。這部電影主要描述的是一個印度的摔跤手,因為始終沒能收獲屬于自己的摔跤冠軍,他希望能生一個兒子,并把他培養成摔跤手。可連著四胎都是女兒,令他失望不已。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自己的女兒在摔跤上頗有天賦,所以轉變主意,決定將女兒培養成摔跤冠軍的艱辛歷程。
這部電影最吸引我的是故事本身,這個故事在印度是有原型的。阿米爾·汗飾演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確有其人。如同電影里那樣,馬哈維亞曾是一名出色的摔跤手,年輕時拿過印度全國冠軍,卻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完成世界冠軍的夢想。他想讓兒子為自己實現,但是卻和老婆一連生了4個女兒。但誰也不曾想到,他的四個女兒當中居然有三位成為了未來的世界冠軍。眾所周知,在印度,女性是被歧視的。尤其電影中阿米爾所處的村子是偏僻的,就在他發現女兒在摔跤有著遺傳他的天賦的時候,在按照他的方式進行訓練的時候,男主的這種行為是被人指指點點的,主辦方在男主帶女兒參加比賽時表達了不滿、提供給女性的訓練條件特別差……總而言之就一句話:這個國家,不歡迎女性來參與摔跤運動。其實不光是摔跤,在印度女性在絕大部分方面都無法獲得和男性一樣的權利。
在電影中有一段是女兒受不了父親的訓練,偷偷去參加同學的婚禮,最終被父親發現,來到現場,打了同去參加婚禮的表哥的劇情,之后女兒和新娘一段對話:女兒:哪有爸爸會逼迫女兒成為一個摔跤手的?五點鐘讓她們跑步,像奴隸一樣拼命。如果反抗,就剪去她們的頭發。上帝也不再會給任何人這樣一個父親。新娘:我倒是希望上帝給我這樣一位父親,至少他很關心你們。否則我們的現實就是這樣:以女兒身降生的一刻起,就注定與鍋碗瓢盆為伍。終日操持家務,待到二八芳華,便要嫁為人婦。以此擺脫他的負擔,牽著他的手走向她的新郎。為那個她從未謀面的男人,相夫教子,這是她所有的使命。至少,你們的父親把你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他為你們遮風擋雨,他為你們忍辱負重,他就是為了讓你們有自己的將來,有自己的人生,他又有什么錯呢?
片中父親對女兒的一段話:“只要你勝利了,勝利不光屬于你,還屬于千千萬萬個被認為不如男生的女孩子,被禁錮在家庭中相夫教子的女孩子。如果你勝利了,打敗的不光是那個澳大利亞選手,更是打敗了那些認為女生不如男生的人”。確實在印度,女性得不到公平的受教育的機會,她們必須年紀輕輕就聽從父母的命令嫁給不愛的人淪為生育的工具,她們遭受強奸卻得不到幫助,她們捍衛自己的權利追求自己的夢想卻要被周圍的人看低和攻擊。
片中的父親,與其說是將女兒當成了實現夢想的工具,不如說他看到并尊重了女兒作為一個獨立的、完整的“人”的價值。也是通過這倍電影向觀眾表述了一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女性和男性沒有什么不同,如果一件事男性可以做到,那么在同樣的條件下,女性同樣可以。父親想要作為女生的女兒享有和男生一樣的權力,獲得人們認為的只有男性才能為國爭光的機會,同樣作為女生的女兒也可以。并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幫助女兒站到了世界的最高領獎臺!那一刻,不僅是女兒,還有父親,還有許許多多的人都為他們驕傲,為他們自豪。
在影片結尾,一向對女兒苛刻嚴厲的父親對女兒說的一句話,這句話他們一直等了十年,你是我的驕傲!最終,女兒不僅實現了父親的愿望,也成功主載了自己的命運,成為很多印度女性向往的典范!總之,這是一部很勵志的電影,真心推薦!
無戒21天日更第六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