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就是反復“應用”那些通過重復而完成了內化的新技能,通過產出反過來進一步強化那些新的技能。最明顯的例子是寫作,寫作是反復思考,反復輸出思考結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更強的邏輯能力被內化,更強的表達能力被內化,更強的溝通能力被內化,更強的感染力影響力被內化,并且,發生這一切的原因和結果都是元認知能力的不斷強化與內化。
沒有產出的教育,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 這就是為什么過往的教育總是失敗的根本原因。自我教育失敗的原因還是一樣的,你不生產,你就實際上什么都沒有,能識字,能看書,卻什么都做不出來,有比這樣更廢物的嗎?
我一向認為,想明白的人都有很強的執行力,執行力這個東西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只是“想明白”這個動作的自然結果。而一切的“半途而廢”,最合理的科學解釋也是最樸素的解釋:重復與應用的次數不夠,內化過程沒有完成,大腦皮層溝回構建失敗,應該建立的神經元間的聯結不夠強乃至于斷掉,回到了原本沒有聯結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