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起由
在三月份揩油答疑會上,永澄老大講到了一個“慢方法快行動”的理念,說要招募幾個小伙伴湊一起,專注21天,這21天里,別的什么事情都不做,就堅持只做你定下的目標這一件事,看看會有什么旸的變化
我選的什么活動
選的是每天閱讀半個小時
做的過程中自己是如何做的
? 工具類:
1.麥克表單:
利用d大和永晴姐制作的表單打卡(打了幾天就轉戰到自己的doit上去了,捂臉 )
2.蘋果自帶便簽:隨時記錄感想
3.doit.im:
設置每天任務,做完打勾
4.永澄閱讀卡片:
閱讀完寫上相應的頁碼和閱讀時間,有精力的情況下自己還可以寫讀書筆記,
5.兩支彩筆,一粗一細:
粗的用來劃下下次閱讀需要著重看的內容,細的用來勾畫自己認為重點的,一方面用筆可以防止自己走神,另一方面方便自己隨時在書籍旁邊及時記錄自己當時的感想,不讓靈感丟失。
? 方法類:
1.自己加入了王立登益分享群,加入外部監督
2.提高工作效率,增加閱讀時間,保障目標的完成
3.獎勵機制:
目標完成90%就可以獎勵自己一部kindle,利用夢想清單刺激自己完成這個目標。
4.懲罰機制:
若中途逃跑或退出給監督者-男朋友發20紅包。
5.學習項目化思維來推進整個目標的完成
取得了什么成果
1.利用在醫院排隊和打點滴的間隙閱讀完了《拆點思維里的墻》,
2.重新細讀《如何閱讀一本書》序言1-5章
3.重新閱讀《把時間當做朋友》前四章
4.閱讀完《復盤+》前兩章
5.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
6.睡眠質量得到了保障,
自己的感受
1.首先,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翻看閱讀卡片記錄,自己并不是每天都堅持了閱讀,有好幾天未閱讀,但是并不影響最后的成果。個人姑且認為可以留出幾天彈性時間,習慣的養成不是靠一朝一夕立馬就形成的,更多的是享受養成習慣給自己帶來的快感,從而心理上愿意主動去改變,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2.先找內部需求。自己做一件事情之前要想清楚為何做這件事,想要達到什么目的-我閱讀想要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除了平時的工作外,想要尋找別的提升途徑,沒有精力參加培訓班,雖然自己看書是比較慢的方式,但是確實是時間比較可控的好方式,于是選擇了它,就果斷地堅持,并享受在書中徜徉的樂趣;
3.再尋求外部監督。一個人走得慢,一群人走得遠。正是遵循這個理念,讓我主動去尋求外部激勵,在別的閱讀群里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一方面將閱讀成果顯現化,另一方面可以得瑟,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4.帶來了附加的東西:工作效率的提升。通過熟悉工作流程壓縮了工作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并沒有減少工作質量,以前的工作是從早上八九點鐘一直工作到半夜11點多互動結束,再寫每日運營報告,工作交接文檔,商城換新商品等,現在幾乎可以把晚上八點多之后的時間空出來自己安排;
5.睡眠質量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之前永澄老大在3月揩油年目標分享會上提到了春困這個詞,通過睡前閱讀這個小行為,看完書后安心睡覺,不再半夜耍手機。竟然奇跡般地春困 溜!走!了!
6.感受積累的力量。雖然這次活動沒有持續太長時間,但是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開始不再貪多,可以持續專注做某一件事了,我不知道現在的閱讀多少能夠真正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我只知道,時間肯定會讓我們看得見!
以上就是我這次參加慢方法快行動的全程記錄。希望大家多多提意見,可以幫助我更快更精準地找到目標,實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