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紅樓夢》是一部帶有批判色彩的著作,它批判封建制度,批判統治者專權,批判當時黑暗污濁社會;但我認為,更應該拋開那些政治色彩,體會它背后的故事,它僅僅描繪了一個家庭的興衰,僅僅是一個唯美而凄涼的愛情故事,一個動人的夢。夢中,千古幽情終虛化;夢中,癡情兒女盡成灰。
它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榮辱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著重描寫榮、寧二府由盛到衰的過程,并且全面地描寫封建社會的人情世態,以及種種不調和的矛盾。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濺落,便是紅顏老死時。”黛玉葬花時,作出這樣的詩句,在書中,她的性格變幻莫測,又有些離奇古怪,后來,她氣盡而死,雖讓人遺憾,可試想,她走黃泉路,喝下孟婆湯,忘卻世間是是非非,升天化作瀟湘妃子,生活在她夢寐以求的“世外仙源”,何嘗不是清高脫俗的解脫呢?
而與林黛玉以身相許的賈寶玉,在書中作者也沒有明確賈寶玉的性格,他任性風流卻又多愁善感,他銜玉而生,肌骨如凝脂,似桃花,他曾兩次夢游仙境,目睹仙界妖嬈華麗,鑒金陵十二釵之命運,卻懵懵懂懂。他生活在紙醉金迷中,模糊而多變,撲朔迷離。他與黛玉間“但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愛情如一夢。
劉姥姥在《紅樓夢》中,其實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但卻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她心中并不羨慕賈家的生活,反而只一心一意計算著平實的居家生活,在塑造劉姥姥的樸實的老農婦形象的同時作者也透過劉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賈府腐敗興盛。她嬉笑無忌,粗糙浮躁的俗樂如一夢。
妮紫嫣紅的大觀園,隔斷了世俗與骯臟。可賈府的衰落是不可逆轉的,小小一園卻也不可能避免悲劇的上演。賈府流水落花春去也,曲終人散的結局如一夢。
這一夢又一夢,組成了一曲千古的哀情,一首清麗而又單純的詩,在歷史的磨礪下,變得更加模糊懵懂,更加透露出釋然凄美的氣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