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Emirates航空公司的能搭載一千多名乘客的空客A380,經歷20多小時的飛行,從南半球南端南非到北半球的美國。
看電影,睡覺,再看電影,地圖顯示飛機在地球上的位置,快速地穿過一個個曾經騎過的國家,離開了騎行9個月的非洲,離開了揮灑了無數汗水緊張不安又樂趣無窮的土地,離開了那些狂野又安詳的動物世界,離開了黑色皮膚簡單直接笑容最自然的人類,離開了無數幫助過我的中華同胞。
總有那么一種感覺,我還會踏上這片土地。
飛機還未落地,就感覺確確實實的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了,下方都是茂密的樹林,縱橫交錯的道路,一棟棟的洋房如火柴盒般散落。是啊,接下來半年我就將在這塊土地上度過每一天了。
Dulles杜勒斯國際機場入關,一切都那么自然有序,工作人員禮貌十足。機場大廳出口組裝好自行車,艷陽高照,藍天白云,涼風習習,前方道路極其寬敞,開局不錯!
機場距離首都華盛頓DC有四十公里,在那之前我得先解決手機卡,采購食物,熟悉規則。
超市遍地,雖有準備,但一看價格表還是心里咯噔。畢竟是騎自行車,要在沒有經濟收入的情況下生活半年,必須得嚴格控制預算。
買汽油,加油站都是自助加油,對于我這種小白來說只好求助收銀員,她的熱心幫助也是讓我又多了一項技能。
電話卡55美元,對于當地人來說小菜一碟,但對于我們來說,算上匯率(1:6.85)就不那么美妙了,但還是得用啊。
折騰好這些繁瑣的東西后,天色不早,找個公園露營。小鹿和我不期而遇后迅速跑進森林。在一個小公園都能看見這種大型生物,這讓我感到不可思議。
一覺安穩醒來,收拾朝著華盛頓前進。野鵝夫妻帶著寶寶們橫穿馬路,車流如此密集,我也是驚了個呆。顯然,司機們沒有讓他們失望,都停下來等他們一家慢悠悠穿過。
查看google地圖,發現多了一個選項,自行車和徒步路線,選擇它后,地圖上會用綠色線條顯示自行車專用路線。選擇一條通向華盛頓,避開無聊的車流和紅綠燈。騎友跑友散步者絡繹不絕,頓時改變了我對城市的不好印象。
一雙腿殘疾的年輕人依靠假肢滿頭大汗地奔跑,速度絲毫不慢,面部表情有些痛苦,咬緊的牙關繃緊了肌肉,堅韌的眼神目不斜視。無需語言,我超過他,在休息亭休息,他很快又超過我,真可謂堅韌不拔。
公交車大巴車前面都有可擺放自行車的裝置,人性化。因為行人較少,十字路口有供行人通行的按鈕,這樣那樣減少紅綠燈時間,提供交通效率。
跨過大河,就進入華盛頓DC市中心地帶了。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英文全稱為Washington District of Columbia,縮寫為WDC,簡稱為華盛頓。
美國人取名字真是太簡單了,不少地區都是因人命名,導致不少重名。西北部還有個華盛頓,前往別跑錯了......
各式學校都是沒有圍墻的,當時一些偉大的理想加實踐派推倒了圍墻,給予了普通百姓受教育的機會,給予了希望,最終推動整個國家快速前進。(或許是剛到美國時的膚淺認識)
建筑風格越來越復古,一棟棟具有歷史韻味的大樓夾雜在現代化鋼筋水泥森林中。
計劃今天先看聯邦政府的建筑,自然,先是尋找白宮了,畢竟是出境率最高的地方。朝著白宮前進,沿途聽導游講解每棟建筑在歷史中的故事。
通往白宮正門寬闊的人行道禁止機動車通行,自行車可以暢通無阻,遠遠就能看見絡繹不絕的游客紛紛在留影紀念。維持秩序的警察沒有想象中的威嚴,雖然全副武裝,但友好地偶爾提醒游客們,也提醒我不要離開自行車太遠。也有騎自行車的,方便快速抵達需要的位置。
正門馬路一側是華盛頓雕像,幾家電視臺正在錄制節目,背稿后一遍遍反復對著鏡頭演說。我們看見的新聞或許就是這樣出來的。
人太多,加上背光,計劃明早再來。
經過國家財庫中心,不知道打劫這里是不是所以搶劫偷盜狂人的夢想。
各色人物的雕像隨處可見,才疏學淺,并不能一一道出其名。
接著來到華盛頓紀念碑,遠處看其像一根巨大的尖針直插天空。一圈巨大的國旗隨風飄揚。169米的高度使之成為世界上最高的石結構建筑。
游客、跑步者、騎自行車者在寬大草坪間的小道穿梭不息,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沒有壓抑感。
然后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紀念碑以此紀念參戰國——美國,共有1600萬人參加了這次戰爭,其中40萬人獻出了生命。一大圈石碑掛著橄欖枝,上面刻下了參戰的州和盟友國(有中國),左右兩座高大的拱門分別是代表了太平洋和大西洋。鐫刻了一些字樣,比如“美國人的靈魂、犧牲、名譽”,還有人送上了鮮花。
緊接著的就是反思池,長方形的池子水淺,倒影著高大的紀念碑,看過《阿甘正傳》的朋友應該對這個場景非常熟悉,不過現在兩旁站的不是聽阿甘講訴的人群,而是野鴨和野鵝,他們才是這里的主人,毫無顧忌地吃草戲水。游客什么的對于他們都是浮云。(問題是美國人你們反思什么?)
碰見從南部經過四個月騎車過來的夫妻倆,又是這種雙人自行車,他們旅程結束了,而我剛剛開始。
左右兩側有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紀念地,他們始終認為自己是正義的一方。不幸的是他們遭到了來自中國方面的頑強打擊,最終兩次戰爭都飲痛而歸。上面都沒有任何有關中國的記錄。
有人給老兵獻花,還有個女孩對老兵說“謝謝您所做的貢獻”。感覺他們對老兵充滿了尊敬。
繞湖一圈,馬丁 路德金當年就在此演說。推動了黑人平等,但自己獻出了生命。歷史上就是有那么一些真的勇士,敢于犧牲自己改寫歷史。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遙望對面,巨大的羅馬建筑內是托馬斯 杰弗遜紀念堂。始建于1943年,為紀念美國第三界總統托馬斯 杰弗遜誕辰200周年。正中間是其青銅雕像,高5.8米,墻壁上刻有他起草的《獨立宣言》。
沒能趕上最美的時候,周圍櫻花已經落盡。
松鼠和野鴨野鵝一樣,隨處可見,而且更加膽大妄為,偷偷摸摸靠近人搜索食物。這個家伙大膽地爬上我的車,我拿出來自遙遠非洲嚴姐買的干果,他絲毫不客氣地啃起來。
得,你也算是吃過進口食品的松鼠了。
一群中國游客又是各種合影,說了不少夸獎和鼓勵的話。
騎車溜達了一天,加上時差問題,下午就困得不行了。在小島公園露營,旁邊就是廁所,還有飲用水,真是完美。
劃艇隊員在積極訓練,垂釣者大汗淋漓,費了二十來分鐘才把大魚弄到精疲力盡捕撈上岸,看得我心癢癢。我也要釣魚,增加樂趣的同時也能改善下伙食。
時差早早喚醒我,再也睡不著了。起床,煮早餐。晨曦下又來到那些熟悉的地方,游客很少。游走在這些雄偉的建筑中,心中充滿了敬畏,這些人改變了歷史的進程,也創造了這個今天非常強大的國度。
上班族陸陸續續走上街頭,最喜歡的還是騎自行車的,帶著駝包,可能是方便到公司換裝吧。
再次來到白宮,同一個游客互相拍照,也算是到此一游 。
接著去美國國會,最高的權利機構,開始還擔心自行車不可能進如此重要的地方,把自行車停得遠遠的,但警察走過來告訴我自行車可以推過來。真是受寵若驚。白宮和國會在911之前都是對外開放的,但需提前預約。現在我們只能在門外瞻仰下了。但那種依然寬容開放的態度真是具有大國風范,普通人具有該有的權利。
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 )是美國一系列博物館和研究機構的集合組織。該組織囊括19座博物館、9座研究中心、美術館和國家動物園以及1.365億件藝術品和標本。也是美國唯一一所由美國政府資助、半官方性質的第三部門博物館機構,同時也擁有世界最大的博物館系統和研究聯合體。管理和經費來源于由美國政府撥款,其他捐助以及自身商店和雜志銷售盈利也在其中。該機構大多數設施位于華盛頓特區,此外還有部分設施散布在從紐約到弗吉尼亞州,甚至巴拿馬的廣闊區域。該機構與1846年成立,資金源于英國科學家詹姆斯·史密森(英語:James Smithson)(James Smithson)對美國的遺贈。該機構的諸多博物館除圣誕節外,全年對公眾免費開放。
部分火熱的博物館早已排起了長隊,比如現代雕塑,我選擇先看冷門的。
國立美國原住民博物館,其實就是印第安人紀念館,不過沒有入侵者對印第安人血腥的屠殺之類的。
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啊!
美國藝術博物館,太大,匆忙瀏覽了一些名畫,最重要的是梵高的自畫像,和莫奈的教堂系列。
梵高這種天才人物,我等凡人是無法理解的
也有畫師在臨摹一些名畫。
莫奈的畫,近看亂七八糟,距離越遠感覺就來了,果然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和創始者。雖然沒有啥藝術細胞,但越看越覺得不可思議。
更早的畫注重宗教與寫實,那三滴眼淚非常具有立體感
國家航空和太空博物館,喜歡太空的人絕對可以大飽眼福。
一天的走馬觀花,徜徉在各種免費的博物館中,時差和眼界大開的世界弄得我精疲力盡,根本來不及消化,也不可能詳細介紹每個景點和照片。(總之,借口很多,反正就是瞎寫)
我同學說華盛頓DC是美國東部最漂亮的城市,確實如此。想詳細了解這座城市的朋友可以上網看別人的游記,或者自己身臨其境。我就不多說了。
翌日,小雨,學生們排隊進入國會大廈,我不知道在他們這個年齡段會產生什么影響,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看見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