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一個彰顯自我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做自己,也都有機會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時代賦予了我們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我們要抓住時代機遇,不要錯過發展自己的大好時光。那么,老說做自己,到底什么是自己呢?你知道自己是誰嗎?最近有幸聽到了古典老師的微課《自我探索的正確打開方式》,幫助大家回答了關于做自己的疑問?,F總結課堂筆記如下。
什么才是真實的自我?
自我分為六個層次
第一層,最核心的自我是基因和人格。
包括你愛看什么電影?身材是什么樣的?你是悲觀主義者還是樂觀主義者?你吃東西的咸淡口味?你喜歡的人的發型顏色?
這一層自我終身穩定,不容易改變。
第二層的自我是價值觀。
這一層的自我是青少年時期形成的,被家庭、教育、社會和自身經歷所限定。16到18歲時趨于穩定,23到24歲時固化定型,但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小幅度地發生變化。
因為不同的年齡階段追求的東西不同,所以要經常刨根問底地追問自己的價值觀,即自己到底渴望擁有什么,必須是發自內心強烈的需求。
個人受到的知識文化教育越多,他的價值觀越像年輕人。年輕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有更多的開放性和可能性。如果一個年輕人追求穩定、安全的生活,那么他不是一個有智慧的人,而是一個心理早衰的人。一個人學習的知識越多,越傾向返老還童,顛覆傳統,追求創新。
第三層的自我是信念和知識。
這一層的自我是源于學習和思考他人的經驗得來的,取決于你相不相信所學到的知識。每個人對如何達到自己的目標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觀念和體系,非常主觀,所以這一層的自我是不穩定、可改變的,隨著自己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終身持續進化。
如果一個人不再學習新知識,總是待在安全、封閉的舒適區,思維就會持續僵化、墮落。所以我們要依據不同的人生階段,持續升級大腦的內在信念和知識系統。要知道自我本身是流動的,我們要努力改變自己。隨時調整自己的信念,提升自己的技能,讓自己的狀態越來越好,得以凝聚新的資源,成為更好的自己。
第四層的自我是技能。
包括你的講話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營銷能力等。這些技能會隨著你不斷的練習,越變越好。溝通能力弱的人不是因為害羞和內向,是因為缺乏溝通技能。
第五層的自我是狀態、情緒和身體。
這一層的自我也不穩定,可持續調整。
第六層的自我是身外之物。
包括名利、錢和先后天機遇等各種資源,簡單來說就是你占有的東西。
這一層是最容易感知到的自我,會不斷變化,現代人都用這一層來定義自我。
第五、六層的自我是外化且不穩定的,容易飄蕩。把這兩層當自我容易焦慮,因為很容易變。把自我和這兩層綁在一起會很痛苦,因為非常不穩定。
那什么是內在的自我呢?內在的自我指的是基因和性格,拿得出手的能力,一直在追尋的價值觀,心里相信的知識、原則和不可磨滅的信念。如果你沒有擁有這些,心里會覺得無根和不安。
把這六個層次的自我總結一下,看哪個層次穩定不變(基因、人格和價值觀),哪個層次的自我會變化(受到重大沖擊時,信念和想法會改變),哪個層次通過持續積累會越來越好(技能和狀態通過自我學習和管理會越來越好)。
通過學習自我的六層次,要接納不可改變的(基因、人格、價值觀、原生家庭)。改變可以改變的(信念、知識、技能、狀態)。只要做到這兩點,你的資源積累就會越來越通暢,你也能體驗更豐富精彩的人生。你就能把自己的經歷和閱歷總結成智慧,分享和影響給更多的人,讓他們看到更大的世界,去相信自己能實現自我。
努力做自己的過程,就是持續地思考我如何可以更好的調整我的信念,整合我的資源,穩定我的狀態,提高我的技能,盤活我的技術,讓我活的越來越像我自己,讓我的生活越來越趨近于理想。
真實自我的三個標準
1、主客觀統一。
2、自我和社會協調。
自我有很多面,因為社會期待的不同,導致扮演的身份不同。每個人都活在關系中間,因為每段關系都不同,所以在不同關系里的自我都是不一樣的。找到自我和社會都舒服的狀態,讓自己在各種關系中都覺得自在,就是在真實的做自己。
3、現在和未來連續。
一旦當下的自我否決過去的自我,出現后悔情緒,就是自我認知不連續。
當你做重大決策時,依照三30法則,想三件事情。
即如果我做的這個決定在我三十分鐘后會有什么感受(短期影響)?我三十天以后會有什么感受(中期影響)?我三十年以后回想起來會有什么感受(長期影響)?
這三個感受都舒服,證明自我是連續的。
具體來說,自我的連續指的是在十年二十年后,回看當時的自己,雖然覺得那時的做法可能不夠成熟,但認為那段歷史、經歷是值得的,我學到了東西,我人生不后悔。
什么是做自己的選擇?
1、我認為好,大家也認為好。
2、我在這段關系中間快樂,大家也快樂。
3、我現在這么想,未來會覺得當初這么想是對的。
自我是一個持續尋找的過程,不會一勞永逸。要不斷確定自己的人格和價值觀,調整自己的信念、技術、技能和資源,真實的自我就會慢慢浮出水面。
對于自我認識的越清楚,你才能有意識地經營自己,才有機會擴大自己的掌控感,才有能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做重大決策時才會更加堅定。你對自己的興趣、能力、價值觀、天賦理解的越來越多,就能把自己更好的表達出來,讓別人理解,人生之路也會隨之越走越好。
自我探索的方法
一、歸納法,畫出自己的人生九宮格。
把一張白紙對折幾下,用圖畫方式把人生最有成就感的九件事表達出來。想一想在哪些事情上你的人格被發揮極致,你的價值觀被特別好的滿足,你的信念被證明是正確的,你的技能被恰好的運用,你的狀態極其的好,能換回世界上的資源。
這些讓你的自我從頂端到下端完全通暢的事情,叫做成就事件。在做成就事件時,你的能力是強的,做法是對的,價值觀也很幸福,天賦能完全發揮出來。把這九件事情的能力合到一起,就能形成技能環。
找到這九件事情后,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為什么做這九件事情會讓你這么有成就感而不是其他事?
2、這九件真正感興趣的事情的價值觀各是什么?
3、為什么你用這樣的方式做事情,而不是用那樣的方式呢?
回答這些問題,可以幫你理解自己的人格是怎樣的,自己是如何下意識的處理問題的。
人生九宮格歸納法能幫助你展現自我全貌,找到自己的模式,適合對過去愿意梳理的人。
二、試錯法。
這種方法需要你在每個年齡階段都不斷的做各種嘗試,然后不斷的反思,不斷的體會。這個階段我的感受是什么,什么地方做的好,什么地方做的不好,這樣反復嘗試后,對自己就會有一個真正的了解。
試錯法適合生命力和行動力都特別強的人。
三、夢想法。
那些讓你充滿激情,持續狂熱的事情就是你的夢想,而夢想的背后,就是真實的自我。想想你從小到大讓自己興奮的1到5個夢想,找出其中的共同東西,就能知道你的價值觀所在。
打個比喻,價值觀就像手電筒,不斷的按它喜歡的方向往前照著。而現實中有具象東西出來的時候,手電筒會有光斑,那就是你的夢想。仔細盯著夢想的時候,發現自己內心的哪個部分被點亮,可以理解為那就是你的價值觀和真實自我。不同年齡階段價值觀投射的夢想是不一樣的,但內心方向是一致的。
四、對比法。
每年年末都要做年終總結,問自己:去年我做的最好、最有成就感的五件事是什么?(背后顯示的是興趣、天賦和優勢)。做的最快樂的五件事是什么?(背后顯示的是能力和價值觀)。
時常梳理自己的優勢和自我集中體現在哪些能力上,明白這些,自我優勢會越來越清晰。不斷地跟自己、跟其他人反復對比,選擇自己有優勢的方式去做事情,才能知道自己在哪個領域會做到優秀。
對比法適合社交多,能持續理性看待自己的人。
五、感知法。
比如內觀、冥想。這種方法不是漸進式的,是突然領悟,適合喜歡安靜的人。
找到真實自我的四要領
1、開眼界。不斷的看到外面更大的世界。等你看到越來越多的人之后,就會知道自己要成為哪一類的人。你的內在價值觀、天賦會投射到你希望成為的人的身上。模仿他,想如果是他,他會怎么對待這件事情,把他的做法用來作為自己處事的方式,慢慢就會有自己的感覺。
2、體驗和踐行自己的狀態、技能、信念。
時刻思考我為什么這么做?這么做有沒有效?沒有效是不是應該改想法?
3、用大量的時間,反復體驗自己的價值觀。
人生有迷茫是正常的,價值觀沒有標準答案。感覺到了就有價值,它只是一種感受,需要我們循環往復的體驗。
4、持續的學習和實踐。
人生的追求,因為外界環境的改變,原來的信念、知識、技能不支持你的價值觀在這個時代落地了。所以你需要學習新的東西,可以讓你變得越來越好,讓你的人生追求在新的環境里持續的升級。少年的心+成年人的心智+非常嫻熟的技巧+剛毅的狀態+越來越多的資源,這是一個人持續地讓初心落地的完整過程。
如果你真的想做自己,想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你所需要的只是持續的問自己:你想成為誰?為什么你想成為那樣的人?這對你有什么價值?如果它實現了,它應該是怎樣的?如果它是那樣的,又是為什么呢?只要你開始向自己的生命發問,你就會得到關于真實自我的所有答案。
說了這么多關于如何做自己的方法,大家就趕緊行動吧!
作者:小艾,提倡多元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自嗨型寫手,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講師。本文為原創,版權歸我本人所有,轉載請聯系我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