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月的炎熱中,我依然感到周圍一片冰冷的寒意。
昨日,單位一同事神色匆忙的跑進科里,說是家屬馬上“生”了,需要請假回家,滿臉的焦慮,我一看時間,已是晚上十一點,在單位,這是正常的“工作”時間,合不合理,合不合法,沒人計較,也沒人聆聽。在幾經“匯報”下,假最終批了下來,同事也立馬踏上了歸途,他的家在陜西,從單位到機場,從四川到西安,從西安再到家,又會是一整夜的奔波,一路的焦慮。我們不能做到感同身受,但早已體會為人夫為人父的苦楚。
再后來,科里一名同伴發了一條朋友圈,還是單身的他寫出了已婚的沉重,在這個職業工作,人除了自我催熟便是堅強,背后卻是無盡的心酸。要知道,那位同事上一個小時還在參加會議,馬不停蹄的工作,妻子卻躺在千里外的產床上,對于一個男人,保持這份定力,這需要多大的忍耐;對于一個女人,保持這份堅強,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即便是這樣,他也僅僅被戴上“大局為重”的花環,因為在單位,這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而一旦錯過時間,將會給一個男人一生留下一份巨大的遺憾。由此想到,前幾年,類似的情況還在不停的被吹捧,那些所謂出色的新聞工作者,筆下全是“某某為工作推遲婚期”、“某某因任務無法照顧病重父母”的調調,細思極恐,讓人心寒,這將會把人性引向何方?
盡管有的工作注定著犧牲,有時會帶著一種無可奈何的必然。但在大家滿身疲憊的同時,不再感到滿心憂傷,卻是一對現實的矛盾。在單位,那位同事是領導眼中的“老實人”,是大家心中的“踏實人”,他不懂訴求,更不會違背單位的管理制度,他只會獨自默默的忍受一切;但這份沉默,并沒有換來更多的理解和寬容,如果他不說,直到現在他或許還在加班加點,而一旦一項工作出了差錯,迎接他的將會是一場暴風驟雨的洗禮。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冷漠的事物,因為不具備生命體和辨別力,比如說法律、制度,他不分你是男是女,不分你是胖瘦輕重,更不會分你是主觀還是客觀,它的存在更多是為了規范,為了規矩,透著強制和冰冷。但人是帶著體溫的動物,不應該冷冰冰的活在這世界上,隨時讓他人感受一身寒霜,心與心之間更多是一份溫暖和體諒,不能如同規則一般行尸走肉的活著。在嚴格的制度約束下,作為具備主觀性的人,更多需要做“有溫度”的事情,讓他人在苦惱中找到一絲希望,在等待中找到一份知足,在痛苦中找到一點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