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破框架---思想的力量
琦琦首先分享了她自己的兩個故事,在團隊只有幾個人的情況下租下了深圳1500平米的場地,通過不斷做分享會活動的形式,逐漸在深圳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在不懂日語和英語的情況下,也并不妨礙行動派國際公司的成立和發(fā)展壯大。
漸漸明白,人的行動都是由思想支配的,所以人的思想是比行動更重要的東西。如果你的認知維度不夠高,你的格局和視野不夠高,那就只能限制你的行動。改變命運的開始,首先是思想,然后才是行動,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打破那些社會或者父輩灌輸給我們的思想觀念上的框架。
二、打造個人品牌--行動起來
分享會結束后與琦琦聊了很多,她的一番話擊中了我思想上的要害,醍醐灌頂,更加引起了我的深思。我的思想框架在于“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和“我不夠優(yōu)秀”的執(zhí)念。
我和susan合作成立了寫作訓練營,我獨自一人憑借著自己的中文專業(yè)功底和在新加坡四年多的教學經驗設計了一套寫作基礎教學課程。她說,也許你比很多人都優(yōu)秀,可是你沒有讓別人看到你的優(yōu)秀,你沒有分享出來,別人怎么會看得到你,你沒有表現(xiàn)出來,大家怎么會知道你的優(yōu)秀?
一直以來,我在骨子里就有種低調的心態(tài),也許是因為”出風頭“等各種框架。當時在新加坡工作的時候,我是同去的老師里面差不多硬件條件最硬的,高學歷和專業(yè)的對外漢語教學背景,又常常寫文,被稱為”才女“,同時工作又特別認真負責,對學生又特別好,但是因為”低調“,”不善于表現(xiàn)自己“,也只能做著平凡的老師一枚。相反,在同部門有一個中國同事,不是國家派過去的,而是中介過去的,學歷不如我,專業(yè)背景和能力都不如我,不如我有才華,也沒有我認真負責,可是卻受學校領導和主任的喜歡。比較了解我的同事都替我打抱不平,可是我卻始終也沒有能突破自己的那個框架,但是好在我慢慢改變了一些?;貒院螅谶@個IP競爭激烈的時代,人人都在建立自己的IP,都想著讓別人看到自己的才華。可是我仍然沒能做到這一點,我以為實力夠強就可以被別人發(fā)現(xiàn)??墒窍啾扔凇狈窒怼岸?,這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道路。我受susan的影響,我學到了表面,卻沒能學到精華。
關于在朋友圈和微博的分享,我并沒有做到,沒有利用好這個平臺。這個就源于我”在意別人看法“的框架。如果在朋友圈和微博發(fā)太多東西,尤其是在朋友圈發(fā)太多狀態(tài)的話,我就會想到”大家會怎么看我?每天發(fā)那么多會打擾別人,別人會以為你在發(fā)廣告”等等各種奇怪的想法都會冒出來。我的好面子,我的清高,我的在乎別人的看法,直接限制了我的一些發(fā)展。
三、分享的力量--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琦琦說,只要你的初衷是好的,不是功利性的,那分享就是在幫助大家?!皩W習”和“行動”我都有,只是唯獨缺了“分享”這一大塊,而這一塊又恰恰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分享沒有做到的原因,就在于我的另一個框架“我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優(yōu)秀”。也許是因為小時候媽媽灌輸?shù)乃枷?,要出人頭地,也許是因為身邊環(huán)繞的優(yōu)秀的人太多,在別人看來,我已經很好,可是在我自己的心里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這對于我而言,是一個執(zhí)念,于是我一直在向上追逐更高的目標。
比如關于寫文章,最近很久很久沒有更新公眾號了。一方面是因為我在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語,另一方面是覺得自己的文章質量不夠高,寫得不夠好就不想放在公眾號上。琦琦說,寫得好不好怎么樣呢?人都是在不斷進步的,大家不一定要看到非常完美的文章和完美的你,說不定哪一點就可以幫助和啟發(fā)到別人。再說,讓別人看到一個不斷進步的你,對喜歡你的粉絲和小伙伴而言也是一種激勵的力量啊。
每句話都直刺我的內心,我要有自信的同時也要放開心態(tài)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我又何必對自己那么苛求呢?只要保證自己不斷在進步就夠了。
四、保持自己的節(jié)奏--在自己的時區(qū)里靜靜地生長
琦琦分享了自己走戈壁的經歷,來告訴我們不必在意他人的快與慢,要保持自己的節(jié)奏。
周圍的太多誘惑與各種攀比,讓我們也曾迷失自己的道路,也曾深深陷入焦慮。這一切都是自己強加給自己的壓力,我們完全可以專注在自己的時區(qū)里,靜靜地肆意生長,隨風自由奔跑。
最后愿你活在自己的時區(qū)里,愿你生命的價值,與你期許的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