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坐公車只要兩塊,車上的人洋溢著笑容,公車拉近了人與人間的距離。
現在坐公車仍是兩塊,車上的人表情呆滯著,公車傳遞著沒有靈魂的軀殼。
今天要講的故事是發生在半月前,盡管時過境遷,但其過程仍讓我記憶猶新。
公車到站了,路邊上來了一位中年婦女;她矮矮地,身著灰色調的服裝,穿著一雙運動鞋,棱角分明的臉能預估40左右的年齡。
她左手提著菜籃,右手拎著蛇皮口袋,青筋繃起的胳膊不難感受到物品的沉重。
公車發動了,車廂里滿滿都是乘客,擁擠地很難讓人呼吸。人們在前擁后仰地來回顛簸,就像一群人的華爾茲。
婦女還站在投幣箱前,焦灼地翻尋自己腰包,一番摸索后,終于掏出了一張褶皺的5元人民幣。
正準備將錢投入箱口時,她猶豫了,又默默地把錢收回來,把眼光掃向了車內的乘客。
多扔的三元錢對于年輕人來講可能是嗤之以鼻,但對于一個家庭主婦來說,他們時刻都在為著生活精打細算。
終于,在一段目光搜尋后,婦人徑直地走向我前面的一位靚女。
靚女看起來不大,穿著打扮地很潮流,不時還拿小鏡子看看妝容,坐她后面能聞到一股少女氣息。
“姑娘,你有多的零錢嗎,我拿5元和你換一下?”婦人拿著褶皺的錢,面露笑容地問道;
也不知道是出于冷漠還是防范,靚女沒有吭聲,抬頭看了一眼婦人,又把頭埋了下去,從兜里掏出了手機不停擺弄著。
婦人見狀后尷尬地笑了笑,于是就走開了。
“剛才上車的乘客有位沒投幣哈....”
司機傳來了一陣催促聲,婦人顯得更加著急了;
“不好意思...我沒投幣...稍等下...”婦人匆忙地回應道。
聽到聲音后的乘客們好像被激活似地,一個個把頭扭了過去,紛紛地盯著哪位婦人。但發現沒什么熱點事后,又像一群泄氣的鴕鳥,把頭低了下來。
世態炎涼,人心更隔一堵墻,身處社會,我們都學著為自己套上一副武裝。有人說這就是活著,我覺得這更像死了...
看著凌亂的婦人,一旁的我也挺著急地。因為設身處地地親身經歷過,所以很能體會到這種情況的尷尬。
“諾,我這兒有,拿去用吧....”··
正當我想要掏出錢時,一個地道的東北口音響了起來。順便聲音尋過去,才發現是一個大姐。
她手里握著兩枚硬幣,正朝哪位婦人揮舞著。臉上沒有太大的表情,語氣聲卻淳厚而有力。
有一些本性的善良,都源于簡單的生活,真正的大愛,其實都源于小愛。
婦人接過硬幣,并嘬米式地點著頭。由于汽車太嘈雜,我沒能聽見她說些什么,但從口型上看,不難揣測是在道謝。
投完幣后,她擱下了手中的口袋,又朝那位大姐迂了回來,并將5元錢遞給了她。
大姐擺了擺手,執意不要,直接把錢推了過去,嘴上不停說著沒事...沒事...
兩人在這趟路程中你推我讓地進行著,他們的說辭很簡單,行為也只是相互禮讓。大姐說她是舉手之勞,婦人說大家掙錢不易。
樸實又簡單的語言,都在流露著真誠的善意。
城市很冷,人心很暖。這是今年入冬以來,感受到最暖的一抹陽光。
一陣推脫后,錢還是回到了婦人的手上,雖然臉上有些落寞,但又只好把錢收了起來。
都說志同道合的人,更有同頻率,她倆也剛好詮釋了這個道理。
兩人一會兒談談家庭工作,一會聊聊生活瑣事,因為年紀相仿,又都是家庭主婦,歡聲笑語中充斥著一見如故的融洽感。
要引用一句“高山流水遇知音”,估計也再合適不過了。
沒過一會兒,婦人好像是到家了,便提著東西下了車,離開時還不忘回首點點頭。
人之間都存在著一層微妙的關系, 很多來往,不一定是為了某種交易,也可能是源于兩心共鳴。
等婦人走后,大姐的笑容也淡了下去,學著身邊人的模樣,默默地掏出了手機。
當拿出手機時,一顆紙團大小的東西被拖了出來,透過擁擠的縫隙,我看見了那張褶皺的人民幣。
大姐怔怔地盯著錢,鈍了一秒,隨之又揣了進去。
陽光照在玻璃窗上,映出了一張臉;臉上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會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