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紀的我們,比起從前更最容易感動,
這個年紀的我們,徘徊在理想和現實之中。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可能這個世界上,最安靜的便是時光的流逝。
總在某個瞬間,驀然回首,發覺青春年少的影子已經遠去。
也總在某個瞬間,被一個場景,一個人,一句話,感動地淚流滿面。
小目說:看完央視達到某個綜藝節目之后,自己已經泣不成聲了。傻坐在哪兒哭了好久好久,哭完之后自己也不知道究竟為何會流淚。
她問我為什么會這樣?
我調侃她:如果說要把你我的人生拍下來,好好剪輯,說不定也能編排出令人感動的節目呢?只不過沒人會去這么做罷了。
我們都笑了,也不知道究竟笑什么。
不過她又繼續說:但是,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并不是這樣的,甚至在十六歲左右到二十歲這一段時間里,我感覺自己是不容易被感動的,甚至是比較冷血的。
我想知道這種現象具有普遍性么,是不是“長大”的一種正常現象?
我只能對她說:是的,也許準確的說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其實,我自己有時候也是比較感性的人,特別是那些自己沒有經歷過又渴望體驗的事情。
比如,一對父子從我身邊牽著手或者父親把自己的孩子抱在懷里走過的時候。我就會默默的看著他們一直消失在我的視線里。
因為,我從來沒有記憶被父親抱過走在街上。
比如,每次回老家看外公外婆,外婆和我講她和外公私奔故事的時候。特別是外婆說到“我們走了很久很久的路,那是你外公帶我第一次坐汽車。”
我都會在一旁像一個孩子一樣淚流滿面。
又比如,每當去做公益的朋友和我分享大山里的孩子,很多時候和父母是是分居兩地的,一年里能見的可能就是過年得那幾天。
這些,我都會特別的感動,甚至會觸碰我內心的其他神經質。
我有時候會突然想:如果覺得一件事突然暖到自己,是不是一定是自己堅強了太久?
我經常也在路上旅行,也很容易被路上的人和事情感動。
這種感動就像是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找到了久違的自己一樣。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寫這篇文字之前,我特意去問了幾個朋友同樣的問題,沒想到都有類似的情況。
也和我分享了他們關于感動的故事。
三個月前進了現在這家公司,前幾天晚上組長突然給我發了微信說:跟你說個消息噢,跟你同一天上班的妹子不來了,明天沒人跟你一起吃飯了,你記得下個外賣軟件明天才可以叫外賣。雖然很小的事情,但是覺得很溫暖啊。(——阿明)
以前和媽媽很少電話,即使打了也草草的結束。最近很多事情不順,給媽媽打電話說想回家的時候,媽媽說想回就回來吧,要吃什么菜?放下電話瞬間眼濕濕的,覺得這些年都白長了。(——小蘇)
曾經不知道誰說:人容易被感動,那是因為這個人很孤獨。
其實,我并不是很認同這種說法。相反,我個人更傾向于那是發自內心的某種感受或者愛,這種東西在自己的內心生根發芽了。
但往往身邊的故事都不能像電視那樣連續集中的播放,也不能多角度多層次的展現。
反而大都是表面的、細小的、瑣碎的、不連續的。不過這些,時間久了,都會積累起一種叫做“感覺”的東西。
不是不關心,是平淡的生活中,能激起人們將這種“感覺”表露出來的點太少,我相信一旦觸到了臨界點。
所謂的“關心”還是會以各種方式體現或者爆發出來的,不一定非要是感動或者哭泣。
我個人認為,容易感動是一件好事。畢竟它讓人呢有血有肉,逐漸明白感恩的意義,成為善良又美好的人。
但我更想說的是,掌握自己的感情同樣也是成長必修的一課啊。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是有備而來的路人甲——大萌,那個對世界上癮的二逼青年。如果我寫過的任何一句話,拍過的每一張照片,做過的任何舉動,曾在你的心里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里,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如果你喜歡鄙文和圖片,那就在右下角點個喜歡吧,你的鼓勵是我最大的動力來源,在此大萌深表感恩。
當然巧好你也喜歡我的話,我們可以互相關注,相互學習的喲!
關于轉載問題:請統一聯系我的經紀人:小飛(微信:L127231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