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從參加新精英生涯基礎班的學習開始,到現在過去一年多了。當時也一起報了企業版權課。那個時候初衷就是能拿到新精英授權的課件,就可以堂而皇之直接到企業或者學校去講課了。那個時候想著憑著自己在原單位開過幾次講座的經歷,憑著自己也做了那么二十來個案例的經驗,應該是拿來就能用,拿來就可以去拓客。我并沒有想到,成為企業,內訓師或者培訓師是一個專門的課程,是一個歷程(遠大于三天)。
? ? ? 然而在3月22~24號這三天里,我在一個浸入式、體驗式的全過程中發現,不斷有新的認知,新的感受跳出來,讓我應接不暇。還有一個應接不暇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感同身受地體會和理解在企業現場培訓場景,為了把整個講解過程掰開了揉碎了讓我們理解,新精英的老師們要求我們要學會入戲。來,Action:
? ? ? ? 這三天里我不斷地變換著自己的視角:學員、培訓師、觀察者、員工、企業管理者,有的時候,聽臺上的老師講著講著,自己不小心聽得入了神,等到老師戛然而止的時候,問到我們看到了什么,我突然驚覺,趕忙回想我當時是哪一個頻道呢?
? ? ? ? 第一天的指導老師是吳躍龍老師,這是一個身材偉岸,卻笑容溫柔,聲音有磁性的男人,他開場就“甩鉤”:如何把生涯知識運用到企業培訓或沙龍分享中?這是否是大家共同的目標?吳躍龍老師開講第1句話告訴我們,復制一門課程,并不是簡單的模仿背誦。而是要了解課程的關鍵點,以及脈絡。直接點了我想照貓畫虎的穴道。(我是聲控,早在千聊,聽了吳老師的課,就成了龍粉,下課趕緊求簽名)。正是聽了吳老師的課,我才了解成為一名培訓師不是講個話而已,而是有方(套)法(路)的。
? ? 第二天、第三天主講是很有江湖豪俠范兒的廖舒淇老師,聽她的課,一個字——爽!而且干貨很多,從她的講解中,我仿佛看到一個培訓師的成長路徑一直向前清晰的延伸。印象最深的一點是她告訴我們對于聽眾的反饋應該是不點評多贊美;還有一個精彩案例就是面對現場“挑戰者”,如何化解。
? ? ? 算了,不劇透了,請后續報名的小伙伴們親自到場體驗吧。就說說在這三天我還收獲了啥:
1.一個班就是一個平臺,在這個小集體里學習的大家可以互相鏈接,互相提供資源。在班級分享中,很多小伙伴都能熟練運用思維導圖、好些個小伙伴都有自己的公眾號,好幾個小伙伴已經是進入企業分享或者開始收費咨詢的“熟手”,我看到了自己在"成為"路上和他們的差距,所以在現場我珍惜每一次迷你分享的機會,因為可以獲得小伙伴們細致點評,從發聲,表情,用詞到引導方式、陳述結構、呈現框架,明鏡般的映射讓我看到自己最真實的狀態。
2. 感同身受的培訓方式,讓我從外行看熱鬧漸漸可以看門道,不亦說乎啊!!通過身份代入,親身體驗每一個培訓專題,然后切換出來,一起把這個經歷分解一遍,然后就有一種"原來是這樣啊"的感喟出來,這個過程中,老師常常會笑著提醒,注意不要出戲啊!……
3.講課的兩位老師自己就是轉型到企業內訓師(培訓師),各有風格,我們聽、我們看到的就是兩個真實的轉型、進階成功的案例,從他們身上,我感受到強烈的目標感、努力到無能為力的行動力、接納自己當下的局限的覺察力。“所謂專家,就是踩過最多坑的人。”
老師們會講解很多的小技巧,分享自己的學習私藏,真是滿滿的干貨往我們面前送!即便如此,他們也一再提醒我們,要不斷進行這個過程:練習、總結、升華,一步不能少。老師們所呈現的狀態讓我對企業培訓師這份職業(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這也是一堂職業內容展示課程哩,幫我回溯和驗證自己的初心。
4. 企業版權課大大推進了我對職業生涯基礎課上各種模型的理解。學完基礎班,上了實戰班,做了案例,以為自己已經搞明白,但是在版權課上,我們邊聽邊自己講邊聽別人講,感受如同年輪一般循環延伸。比如CD模型、能力三核、三葉草模型,能力四象限,企業需求矩陣等等這些模塊,我們可以像玩樂高積木一樣根據我們的分享內容/達成目標去拼裝搭建出來;還有鉚合這些又會用到引導技術(我第一次在這里聽到引導技術這個詞)
5.不僅僅是給,而是手把手教,又通過現場不斷地演練和分享產生出自己的版本。老師們講,所有的版權課示例都是在實戰中經過千錘百煉打磨出來的。
分享一些老師們的金句吧:
1.沒有不適用的模型,只有不適用的講法
2.成熟的講師更關注學員當下的收獲,當下的體驗
3.方法論的東西往往需要通過"血淋淋"的教訓才能學會
4.不要自己給答案,以免被當靶子打
5.幸福就是做你最擅長的事
6.處理好職場關系恰好是通用能力的體現
7.我是站著的學生,你們是坐著的老師
8.大部分人期待用天賦這個詞語去替代千錘百煉的辛苦
9.學員和老師應該是一個雙面膠的關系,無時不刻在互相學習和提升
10.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11.輸出倒逼輸入
12.覺察才是改變的開始
13.有能力才能捍衛你想要的
14.越枯燥的知識,講授時越需要形式大于內容
15.人和人之間的差別,除了努力之外,還在于對當下做的事情,有沒有深度思考,千萬不要成為又笨又努力的人
16.你一定要按照自己想的那樣去生活;否則,遲早有一天,你會按照自己活的那樣去想。(送給我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