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其實一直想說,就是琴品即人品。
有個男孩子,大班年紀。非常非常聰明,講什么一點就通。但頭一節課上,進門就翻我的包和pad。我出聲制止后,媽媽才在一邊接茬說你不可以動老師的東西。隨后上課中途想喝水,媽媽不過在一邊催促了一句抓緊時間,他揚起手中的紙杯摔到媽媽臉上。我幾乎能感受到當時自己的震驚一覽無余地寫在臉上,我嚴厲地對他說你怎么可以這樣對媽媽?結果他媽媽一副習以為常的樣子,撣撣衣服面不改色。
還有個女孩子,已經上小學。每次來上課都遲到。到了之后也不進門上課,非得在走廊和其他孩子高聲叫喊追跑打鬧。把地板跺得震天響。還在房間玩捉迷藏。時常猛地闖進其他老師的琴房,把正在上課的其他師生嚇一大跳。提醒過多次依然不改,反而變本加厲。倒是回課毫無進步,學了七節課連中央Do都沒記住在哪。
現在有些學生啊,來上課時候,進琴房前也不敲門,duang一下把門撞開,也不和老師問好,書包往地上一扔,徑直坐到琴凳上等著老師發指令。上課溝通也不說話,悶聲不吭,甚者還肆意頂撞。上完課也不說再見,把門一摔就走。有時候我感覺自己更像個打卡器,時間到了,來我這滴一下,隨后不告而別。露水情緣。
誠惶誠恐。要是換在我小時候的年代,回課彈不了作業,或對父母師長有半分不敬之處,早被懸梁吊打三日。
琴品即人品。我為什么這么說。一是教養。對待父母的態度即對師長的態度。一個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學識再高也是枉然。其次是對公共秩序和常規禮儀的遵守。最后,是對自己學習的負責。
許多家長常常問我,我的孩子不練琴,有沒有什么好辦法?我只能說,老師只能起到引導的作用,并不能強迫你的孩子去練習。有的孩子是確實從一開始就缺乏對鋼琴的興趣,有的孩子是缺乏基本的學習品質。當然所謂[學習品質],許多成人尚且做不到。這其實是一門終生的課題。
布置的作業及時完成,遇到困難勇于探索,堅持不懈而不中途放棄,不明的知識向老師詢問而非打馬虎眼遮掩過去,對于講過的內容及時梳理溫習,對未來的課程積極預習。
如果一個人能具備以上所有學習品質,恐怕做什么都能有一番成就吧。
今天最后一節課的小朋友,也是大班。之前兄妹倆分別來上鋼琴和葫蘆絲課。中途休息時哥哥登登登跑過來推開門問妹妹你干嘛呢,坐在琴房里聽女兒彈琴的媽媽趕緊拉住哥哥說你怎么不敲門就進來了?也不和老師打招呼?你知道嗎如果你現在是在面試現場你就已經被fire了,因為你沒有遵守基本的禮儀。說罷一邊牽著哥哥的手出門一邊和我致歉。從那以后小男孩偶遇到我都會叫老師好。哪怕他并不在我這里上課。
其實每個小朋友從一開始都是不明白社會秩序和禮儀的,人類生來的惰性更是拖累。大家遇到困難都會習慣性逃避,放棄。但是父母是孩子花園的園丁,除了生養,更重要的是管教。管理,和教育。勢必伴隨嚴厲和溫和。兩者缺一不可,更不能過分側重某一邊。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有時候看著孩子就能猜測父母的性格和習慣。這也是遺傳的奇妙之處吧。
琴品即人品。但其實比琴品更重要的,還是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