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慧怡
有人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里,人們不再需要緊衣縮食,不再需要為了戰爭而擔驚受怕,幸福地享受著科學進步和市場經濟發展帶來的種種便利和好處。但是在這個時代里,人們也有種種擔憂,通過三鹿奶粉、魏則西事件,我們看到了一些有悖于商業社會道德的做法。
中國需要一場商業常識的啟蒙
中國在過去的30多年里,經濟發生了巨大的飛躍。這其中,市場經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市場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將每個人的利己之心轉換為利人之行,給中國創造了巨大的財富。
然而,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卻是摸著石頭過河的“草莽”過程。在取得巨大成績和巨大進步的同時,也存在許多不規范、不科學、不符合市場經濟游戲規則的做法,企業家精神也沒有被足夠的重視。
這一方面在于企業家精神沒有與知識形成有效整合,企業家憑著感覺做事,沒有科學的經濟理論、管理理論、財務理論等作為指導;另一方面則在于企業家缺乏對商業的敬畏,不遵循游戲規則。
如果一個企業,不能以知識為基礎,持續地進行組織創新和產品革新,讓自己更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那么這個企業就只能做“井底之蛙”。
如果一個企業,不能為他的企業和產品負責,不能為他人創造價值,不講倫理,那么這個企業就不能夠獲得他人的信任,也就根本不可能獲得持續的利潤。
傳統的生產要素忽略知識,而在新的時代,知識才是生產中最重要的要素。
傳統的企業實行“回應倫理”,即在被告知之后糾正錯誤的事情,而世界級的企業實行“主動倫理”,即在被告知之前做正確的事,而是這就是世界級企業與傳統企業之間的一項重要差別。從魏則西事件,我們可以看到一家醫院的倫理狀況,也可以看到一些網絡、媒體所選擇的倫理類別。我們都期待中國可以有更多的企業做到“主動倫理”。
無論是商業社會的知識,還是在商業社會所應該遵循的倫理道德,都是我們所應該掌握的常識。
我們要告別常識缺失的階段,尋找更加商業、更加理性的道路。我們需要了解商業社會的規則是什么,管理的基本常識是什么,什么是企業家精神,如何才能擁有創新的能力。只有掌握了商業常識,我們才能與這個時代、這個社會、這個世界做有效的對接。
擁有商業常識的三個途徑
什么是企業家精神?什么叫貿易順差?企業常見的組織結構有哪些?如何激勵員工?泰勒提出的“科學管理”存在哪些局限性?如何進行商品和服務的開發和定價? 什么是管理會計?什么是財務管理?
以上問題,你能回答出幾個呢?這些,都是商業的常識。
中國人的確需要一場商業常識的啟蒙運動。
那么如何學習商業常識呢?
一是去報個MBA班好好學習,但是需要的時間較長,花費也比較多。
二是翻閱“工商管理”專業所涉及的課程教科書。
筆者十多年前畢業于工商管理專業,五年前從一家媒體轉向一家制造型企業工作。在大學里,筆者所學的主干課程包括管理學、市場營銷、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國際貿易、金融學等。一門一門地學習這些課程,我花了4年的時間。但是由于很久沒有翻閱這些書籍,筆者對很多商業常識已經忘得差不多。為了應對工作需要,需要再次補課,但是要一本本地翻閱這些教材,耗時較長,而且不易理解,比較容易有挫敗感。
三是去讀一本商業入門書。
這應該是最節約時間又有效的方法。
最近,我看了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一本名為《認識商業》的書。這本書是美國高校采用量最大的商業入門書,被全球幾百所大專院校列為企業管理課程必選教材,非常全面、有權威性,又平易近人,我認為值得一看。
它從常識入手,介紹最經典的商業原理,讓讀者全方位地理解商業,更清醒地認識機遇與風險,提高自己的商業競爭力。內容涵蓋了商業環境,求職創業、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營銷財務、融資等方方面面,引領讀者全面掌握商業運作的相關知識。它的可取之處在于其深入淺出,讓人很容易就能看明白,并且穿插了豐富的專欄和圖片。對于我這種無法看下任何枯躁內容的人來說,這本書可以說是很有趣,看起來一點都不累。每一章,還會有一個非常棒的總結,讓人可以鞏固所學知識。
通過閱讀此書,我了解了商業方面的全面的知識,并更好地理解到現在商業的趨勢。這讓我在遇到工作中任意一件事時,都能找到理論依據。這本書,對于想了解商業的學生、在企業工作的人士,或管理者、創業者和媒體人士也會很有幫助。
當然,這本書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讓你發現自己對于商業中的哪些知識最感興趣,通過觀察自己的興趣所在,進一步去找更進階的書籍來看,可以說,它就像一塊敲門磚,幫你敲開商業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