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自己還沒復習多少東西,時間就沒多少了?!看著剩下的一百多天,大家心里有沒有產生些許迫切感?隨著初試越來越近,時間就越來越寶貴,我們要珍惜每分每秒。所以就要學會高效利用碎片時間,把你的零碎時間都給安排起來,讓你的時間比你的競爭對手更多,讓你離目標院校的距離更近。
下面就跟著幫幫來看看什么是碎片時間、怎么利用碎片時間,怎樣和對手拉開差距吧。
一、時間都去哪了
太忙。實習、上課、活動各種各樣的事情都壓在身上,導致大塊時間越來越少。
時間破碎。除了學習根本沒有一整段時間用于娛樂放松,即便是有時間,也時常是這里擠一點那里擠一點,沒法靜下心來。
迷茫。考研的壓力、提升自我的緊迫感、疲憊的身體、碎片化的時間、繁雜的瑣事,讓學習變得不那么容易,有時會有不知所措的感覺。
不管愿不愿意,時間碎片化已真實地存在于我們身邊。所謂碎片時間,是指那些沒有被安排工作、沒有被計劃,零散的、規律性較差的時間。
二、明確碎片時間
首先,碎片時間具有時間性,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分析個人常見的碎片時間分布規律,大多聚焦在早上、下午還是晚上,或是周末節假日。
其次,對碎片時間進行梳理,了解自己在這些時間里做些什么事情,有沒有哪些碎片時間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原本制定計劃早上背單詞1個小時,但又抵擋不住手機的誘惑,時不時地刷刷朋友圈,或者一會喝口水、一會調個燈光之類的事情,要盡量減少這類轉移注意力的行為。
最后,如果短時間內的碎片時間缺乏規律性,可以把觀察時間拉長,分析一周、一個月、三個月內的具體情況,找到其中的規律。
碎片時間最重要的是用來彌補自身原有的不足,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在備考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對自己做一個明確的學習評價。明確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哪,才能知道自己的碎片時間里更適合做些什么,學些什么。
假設你現在有5分鐘的碎片時間,想弄清楚一個問題,你可以這么問自己
問問自己:
(1)我要思考的焦點和任務是什么?我這篇法理的大作文或者小作文核心內容要表達什么?
(2)我能想到多少跟它們相關的信息、線索、可能性?對于這個核心內容進行發散性思維——熱門實務案例、某個法律原則、觀點交鋒等等。
(3)這些收獲中有哪些是可以進一步利用的?也就是在第二部基礎上進行的重點選擇,進行具有法律邏輯的論證。
簡而言之,這個的操作步驟就是:先澄清問題、確定自己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然后發散思維,讓大腦放松,想象出盡可能多的可能性和線索,把它們逐一記下來;最后,再從這些記錄之中,篩選出能用的,進行下一步的分析和推理。
三、對碎片化時間的誤區
對碎片化時間進行充分的運用并不意味著把我們考研過程中的寶貴時間碎片化,時間之于考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專業課的復習過程中,我們經常性的需要時間用于對某個問題的思考。比如說教材中出現的某個相對宏觀的問題,在以往的考研真題也出現過,此時便需要集中精力長時間的對這個問題給出我們自己的回答。這一定要成為復習的常態——也就是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多一些。
必須在閱讀的同時,同學們必須讓大腦參與進來,進行深度加工,才能提高對知識的吸收率。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碎片化的時間也僅僅限于我們進行這種整體思考之外的時間。諸如吃飯、去自習室的路上或者睡覺前等時間。
碎片化時間,往往比較短(15-30分鐘),也容易受到打擾,并不利于我們集中精力,進行沉浸閱讀。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閱讀效率,其實是較低的。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是匆匆一瞥,告訴自己我獲得了這些信息,但并沒有真的學會它們。對于記憶任務非常艱巨的考研來說,這也提示我們新知識的輸入是不宜在這些零碎時間進行的。所以,對于這些時間的管理以及運用成為考研學子研途的必經之路。
四、有哪些碎片時間
1、事實上,有些碎片時間是意想不到的。比如去辦一件事情,需要排隊、等人、等車,如果此時書包里裝著備考材料,就能有效填補空白,不至于因為浪費時間而心慌了。
2、睡前和醒后的時間也可充分利用。晚上睡前這段時間可主要用來復習白天或以前學過的內容。根據遺忘曲線規律,對于24小時內接觸過的信息,每個人大約能保持34%的記憶,這時稍加復習便可恢復記憶。這樣的回顧更易儲存,會由短時記憶轉入長期記憶,并且睡眠過程中記憶不會停止,大腦仍然會對接受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編碼、儲存。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可以利用的碎片時間,就需要你自己去發現咯。
五、碎片時間利用
1、詞匯點睛
考研英語的詞匯是需要不斷的重復鞏固的,但是大量的詞匯記憶需要一個固定的時間點來復習,零碎的時間不利于單詞的整體記憶。但是一些點睛詞匯卻可以在空閑時間加深記憶。
大家可以把核心重點詞匯總結出來,一天不能超過十個,把這些放到零碎的時間點中加深印象。這樣的復習方法會讓我們更加高效的記憶單詞。
2、政治強化
考研政治中也有一些知識點適合在閑暇時間記憶,比如在平時的復習中一些名人著作線索和時間會議線索可能都是背了忘,忘了再背,找不到記憶的技巧。我們可以利用零碎時間每天看一點,留下一點印象,這樣日積月累就可以輕松的將之記憶。
3、專業課真題瀏覽
對于專業課來說,一些概念性的理論不適合碎片化的時間閱讀,但是可以在這時把專業課的真題拿來瀏覽。不需要做真題只要瀏覽即可,最好的效果是能了解到它每年的出題類型和出題特點甚至是答案的設置,這樣掌握大局才能更有針對性的投入到復習中去。
六、碎片時間準備
碎片時間出現了,沒有做足夠的準備也無法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那么需要做做哪些準備工作呢?
1、列出自己所有可利用的碎片化時間
如果是作息時間比較規律的同學,可一次性列出自己每天可利用的碎片化時間,而對于那些“率性而為”的同學,則可以每天早上起來簡單對自己的一天進行適當地規劃,列出自己在這一天中可能會得到利用的碎片化時間。
例如,早上起床時的“緩沖期”(沒有起床困難癥的同學請繞行)不要將其用來刷抖音,而是用來看一些熱點問題,這些信息主要可以從微信訂閱號(法務之家、中國法律評論、法律圖書館等)中獲悉。午飯后午睡前的“緩沖期”則可以放下手機、離別快手,躺在床上閉目回想自己上午學習的內容。
2、電子設備
例如在公交車上的時候,可以下載一些英語聽力到播放器里,在碎片時間里練習英語聽力也是不錯的選擇。還可以將備考內容或課件在視頻網站、某度網盤上搜索,緩存在手機中就不用費流量聽課程啦——不管何時何地,都能想看就看、想聽就聽。這樣不僅將平時的碎片時間充分利用了起來,而且擠掉了用手機上網的時間,無形中增加了備考時間。
3、知識點小卡片
有時候出門帶書太麻煩,那帶點記滿知識點的小卡片也是一個妙招。可以提前將單詞、知識點、公式等寫在小卡片上,在碎片時間里拿出來看一看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4、筆和小筆記本
在碎片時間進行思考可能會靈感閃現,也可能會想出來題目的解答方法,所以這個時候可把想到的內容記錄下來,當然如果沒有帶也可以用手機代替記錄。
5、回憶式放空
如果你沒有帶任何東西就無法學習了嗎?不見得哦,這時候你不妨試試給大腦減壓,別再學習新的東西,而是閉上眼回憶舊知識,能想起來多少算多少,想不起來就徹底放松。這種不以學習為目的的回憶式放空,能讓大腦得以休息,也是另外一種種鞏固學習。
6、給自己“留白”
人都會有懶惰之心,誰都不是圣人。學習從來都不是一件能夠讓人真心熱愛,以至于廢寢忘食的事情(學霸學神請自動忽略這句話)。“睜眼學習、閉眼做夢學習”的那種心理上的壓迫感讓人頭疼,所以在備考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給自己排解壓力,每天給自己“留白”,千萬不要從天亮學到天黑,再從天黑學到天亮。
排解壓力的方式有很多,有人選擇跑步,有人選擇與好友聊天,當然也有人則選擇玩音樂、輪滑等自己所熱愛的東西,這些都可以。重申一遍,考研從來不是一場單純的時間上的博弈,比的也不是誰的學習時間更長,而是學習效率高低以及心理承受力的大小。
每天給自己“留白”,每天給自己緊張的情緒“放個假”,張弛有度,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學習效率的提高,如此也才能夠做到事半功倍。
7、反思
除了利用碎片時間去學習,平時專門抽出些時間進行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對報考偏文科類專業的考生來說。理工科的同學可以拿著錯題本進行反思,文科類生可反復利用自己的筆記。很多考生喜歡做筆記,但做完了就放在一邊,越做越多,到最后都不愿意回顧。
除每天晚上回顧當天學習內容外,隔一個階段也要停下來,進行階段性回顧。回顧時,可拿著筆記和書本的章節進行對比,查漏補缺。在基礎階段,考生要把書本吃透,這樣在考試答題時才能舉一反三,以不變應萬變。
總之,對考研人而言,時間管理的最大成功不是達成了什么了不起的大成就,而是讓自己能更明晰。
大家要清晰自己時間的去向,對考研的價值度有所衡量,并通過“管理時間”這一具體行動,讓自己不再盲目焦慮。在前進的路上,放棄那些次要的、可有可無的東西,獲取真正重要、有意義的價值,讓自己更加認同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方向,才是最大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