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眾卉新,一雷始驚蟄始”。今日是驚蟄,陽光暖暖的照在身上,萬物都開始復蘇。此時此刻,你是否感覺到了春天的暖意?
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1.天氣回暖,春雷始鳴
驚蟄到了,這是一年中重要的日子,是春節后的第一個節氣,也是春天真正的開始。天氣漸漸回暖,萬物復蘇。辛勤的農民伯伯們要開始一年的勞作,在田野間,你能看見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滿懷希望,將幼小的禾苗種入田間,像期待新生兒一般,靜靜的等待著泥土下每一顆種子發芽。田野間的小道上,還開著些許油菜花,雖不及早春時節的盛放,小小的花兒襯著農民伯伯忙碌的身影也顯得格外和諧。桃花開了,粉紅的花朵點綴在枝條,為春天增添一絲暖意。青蛙、蟋蟀、小蜜蜂…細細聆聽,田野深處也總能聽見昆蟲的鳴叫。春雨淅淅瀝瀝,滋潤大地。
2.祭白虎、打小人
到了驚蟄這天,在廣東和香港地區,會有祭白虎和打小人的民間習俗。根據傳統說法,在驚蟄的時候,害蟲益蟲都出來了,寓意在身邊的小人在此時便會開始出現,也會在驚蟄那天出口傷人。于是,這天便要去“祭白虎”和“打小人”,透過白虎來鎮壓小人,也希望新一年小人可以遠離,為自己帶來好運。
打小人是利用各種象征物如委托者或施術者之鞋、宗教象征武器甚至是香枝或香煙等毆打、傷害小人紙。
若在驚蟄日打小人則須祭白虎。以黃色的紙老虎代表白虎,紙身畫有黑色斑紋,口角則畫有一對獠牙。祭祀一般是使用小塊生豬肉沾上豬血,放入紙制白虎口中(喂紙老虎),當老虎吃飽后便不會再傷害人。而拜神婆亦會以肥膩的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紙老虎口中充滿油水,使其不能再張口傷人。有些地方祭完白虎之后會將紙制白虎燒掉或用銅劍將紙制白虎的頭切掉。這就是民間習俗中的祭白虎。
祭白虎是為了化解口舌之爭,而打小人則是為了驅趕霉運,祈求吉祥。這都是人們為了祈求在新的一年內事事如意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3.氣候“乍寒乍暖”
寒冷的冬天已經過去,春意漸濃。人們感受到了天氣轉暖的氣息,許多年輕人紛紛脫下羽絨服,換上春裝,去進行各種戶外運動,享受這早春的喜悅。但是在這種乍寒乍暖的氣候下,人們還需要注意抵御外寒,防寒保暖。
古有諺語:冷驚蟄,暖春分。驚蟄剛到,春分也不遠了。南方很多地區也是雨水漸多,天氣明顯變暖,在飲食上應清溫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注意身體的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