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有個朋友叫積超,是一個軟件公司的老板。他的工作是做定制系統開發,比如說CRM系統、教育管理系統、餐飲系統……同時,他是一個廣泛閱讀的愛書人,最近一直在關注科學和哲學領域,對了,他還在投身教育事業,做跨界教育。
我們最早是在某一年的讀書沙龍上分享認識的,到現在應該有四年了吧。因為彼此還蠻認可的,所以一直有交流。2016年,我們一起合作開發了一個系統,彼此交流中發現他的認知深度很深,并且,他為人低調誠懇、不會跟他人起爭執,整個人很有邏輯性,我覺得我和他很像。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又在讀書沙龍上爭相分享,他在談論自己對科學和哲學的看法,我在談論不確定性、系統的關系,互相都有受益。之后,我們又偷偷搞了一個高智青年聯合會,按照多元的邏輯,拓展了幾個朋友,定期在一起碰撞交流,很有裨益!
今天,他主動聯系我,說看了我前天的更新,要找我聊聊,我們就約在家里交流,說了三個小時,給我巨大的啟發和幫助。
正式開始前,我要對積超表示一下感謝,他中午喝喜酒在遙遠的城南,為了來拯救我,他駕車穿過了威海市區來到城北跟我交流,他還給Doubling帶了玩具!把我搞定了之后,他又開車回城南,我覺得這次我欠他的啊~~
本文,我就把他對我啟發的結果給整理出來,過程的具體內容就不提了。
2
這段時間我遇到了幾個問題,分別是:情緒問題,因為過分想要得到激發出了情緒問題;信念動搖問題,因為看到了更大維度的真實,沖擊了我原有的認識;協作問題,因為某項目協作方的做法不厚道,對我的沖擊也不小。
可能還有一些小的問題就不提了,我將這些都匯聚成一個叫做意義感危機的嚴重問題,于是就有了前天的思考死循環。
試想一下,黃金思維圈也好、PORT模型也好,在做事情之前都要詢問“為什么”這個問題,也就是:“你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這個目的背后的意義是什么?”如果一個人保持穩定推進的狀態,他一定會在追求某些意義。如果,意義感消失的話,或者說你覺得做任何事情都沒有意義,那可不是會陷入巨大的危機么!
我對意義的懷疑來自于深深的無奈,好像三體星人的水滴、歌者的二向箔。當然,這種懷疑也是因為我陷入到果上努力的問題所導致的。說實話,我現在也沒有完全想得明白,不過我解決了意義感危機這個問題。
這就是和積超不斷討論、碰撞的過程中獲得的全新認識。
3
2014年,我在辭職的時候,給爸媽寫的未來發展分析的資料里面就談到,我受《道德經》的影響很重,書中一句“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給了我巨大的力量。
我必須要成為這樣的人,可以在混亂紛雜之中讓自己安靜下來,然后慢慢看清楚事情的真相;也可以在享受寧靜的狀態中讓自己重新生發,讓自己慢慢生長開。
用四個字形容這種狀態,那就是生生不息。
這次的意義感危機,又是這句話給我了拯救。觀察一下身邊的高手就會知道,他們會在一個范圍內波動,而不是在一個穩定的最佳點停留。也就是說,高手也會濁靜徐清,也會安動徐生,高手之所以高,不是高在掌握,而是高在調整。
他們拼命沖刺的時候,也會有人來安撫他們說:“你應該慢下來”,他們在不知所措的時候,也會有人來說:“先做起來再說”。重要的不是誰給了你指導,而是自己持續生長,畢竟,殺不死你的都會讓你強大,不用在意誰在你不爽的時候占了你的便宜。
4
那要如何解決意義感危機呢?我用的策略是分離,將人生的意義和做事的意義分開。
之前,我是將兩者混雜在一起的,也就是說,現在做的很多事情很可能沒意義,只要有全新的降維打擊,就可以瞬間將其擊碎。因為做事情沒有意義,那人生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我要嘗試著去追尋真相、本質,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有一個標準,知道自己可以通過本質找到意義。可能,這就是哲學上“本體論”的觀點,以及它必然被擊破的原因,那就是:就不存在一個本源,或者說沒有真實存在。
當尼采殺死上帝,本體的追尋必然沒有意義之后,那人類的精神世界如何構建?我想,這就是我遇到的問題——混雜的問題。
而我現在將其分離,做事情的意義,其實就是在于把事情做好本身,那么,我們就需要做“高概率正確的事情”,這就是做事情的意義。
而人生的意義跟做事沒有關系,我現在給出的是不基于人的意義。正如道德經提到的“上天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就是因為在上天的角度來看,人的意義就是被降維打擊的,就是不需要那么在意的。那么,如果脫離了人而談存在的意義,那么:存在本身就是意義。我想這就是我目前思考的結論,我存在的意義就是存在,只要我不死,我的意義就不會破滅。
總結來看,人生的意義已經被重建,那就是存在本身,原理是:道有內涵性,萬物都有道,存在本身就是道。這個意義很難被推翻了,即便AI取代人類、即便有三體星人或者高維生命打擊都無所謂的,只要我存在,那就是意義。存在,就要生生不息,那么,做事中必然也要追尋著相關的意義,那就自己為自己構建和賦予就好了,只要你自己相信就好。
5
這次的破和立,直接影響了三觀體系,我需要重新理順三觀。
世界觀。原來的是“在覺察的視角,看投射的世界”,現在也說得通,只是更加全面了。從下面的人生觀可以看出來。
人生觀。原來的是求真和求善,可是,那都是思考投影里面的人,他是如何求真和求善的。而現在,人生觀變得更加全面了,那就是多了另外一個視角:“覺察的視角”。以前我們從來沒有討論過“覺察的視角”的人生觀是什么,我想現在有答案了,那就是存在本身,正是因為這個視角的存在,投影里的“生生不息”才有了價值,正是因為這個視角的存在,每個人的投影才各不相同吧。
好了,現在我已經不再被意義感危機所困擾了。接下來,我也不會只是停留在主觀世界里,而是更多地在客觀世界里嘗試打磨我的手藝,我確實會有些畏難和恐懼,但是,生生不息嘛,做就是了!
謝謝積超跟我互相交流,幫我打通了整體邏輯,讓我的能量又滿滿了,而這次能量的充足,我想會用很久~
有人告訴我:“如果你要和你愛的人一直在一起,最重要的不是乞求,而是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陪伴。”這句話對我啟發非常大,做好自己并不是來自于對自己身份的認同,而是對于重要事情做到底、出成果,把喜悅和愛的人分享。
所以,小我的恐懼在生生不息面前就不算什么了,既然是成長型心智,既然利用不確定性獲得收益,那就扎實去做事情就好了,這本身就比叨叨來叨叨去有價值。
好了,今天是觀察實驗的第47天,幾天時間里你看到了我的陷落和自救過程,其實不該寫出來的,這樣會被很多人看不起啊……算了,寫都寫了,現在的蠢會給未來加分的。今天的文章不見得容易懂,很多抽象的內容,希望大家見諒吧。今天沒有問題,留言標簽是#觀察永澄50天實驗-47天#,快來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