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作戰篇)現代詩解創作
作者:李府鐘
原文:
? ? ? ?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于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于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胄矢弓,戟盾矛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萁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詩解如下:
孫子說:
就一般作戰的常規而論,
出動輕車千輛,輜重車千乘。
率領全副武裝的士兵十萬,
備足沿途千里的糧草轉運。
還有前后方的部隊開支,
互派使者往來的費用等等。
修繕武器的膠漆材料,
以及兵車和鎧甲的保養翻新。
每日 須耗費千金之多,一切都準備妥當;
方可調動十萬大軍。
用兵打仗,要舉兵必克 戰之能勝;
若長久僵持則兵鋒折損、銳氣挫傷、必將力量耗盡。
導致國家財政枯竭,諸侯就乘虛入侵。
到這時,即使有智慧的人;
也不能妥善掌控局面,處理繕后事情。
用兵打仗,只聽說計謀不足者;
靠兵貴神速 可以出奇制勝。
沒有看見過有計謀之士,
卻要拖延時間 打持久戰爭。
久戰對國家有利,從未有過;
把戰爭拖向深淵就等于謀財害命。
因此,不能全面了解戰爭的害處;
也就不能真正懂得用兵,
向著有利的方面繞行。
善于用兵者,兵役不反復強征;
糧餉不再三轉載倒騰,
出征途中的軍需補給,在國內調取只是一次性。
來到戰場后,糧草要在敵國產生;
那么,軍糧就可以滿足供應。
國家的落后貧窮,
是興師動眾霸凌,
與長途運輸的根本原因。
長途轉運軍需,百姓又怎不貧困?
軍隊經過的地方,物價高漲不停;
物價的上漲,老百姓的財富就會枯竭干凈。
弄得一窮二白了,也只有向兵役打仗投奔。
都去打仗了,誰又來秋收春耕?
致使國力枯竭財盡,國內家家空虛空村;
百姓的財物,就會耗出十之七分。
國家的資產,戰車的破損;
戰馬疲勞得病,
盔甲、矢弩、矛盾、牛車之類,就會耗損十之六寸。
因此,高明的將領;
糧草必須取之于敵方陣營。
吃敵人一鐘糧食,
可與本國運出二十之鐘持平。
就地奪取敵方飼料一石(擔),
可與本國運出二十之石(擔)接近。
鼓勵奮勇殺敵,
激發士卒憤怒,把士氣提升。
凡奪取敵方陣地的戰利品,
要拿部分財物當嘉獎饋贈。
凡繳獲戰車十輛以上,
要獎賞最先奪得的勇士與功臣。
更換敵方的旌旗后,將戰車混編所屬車陣。
對于俘虜,要優待寬仁;
感化戰俘為我們而去奮勇獻身。
這就是所謂的戰勝勁敵以柔克硬,
日益強大自己的法寶靈魂。
攻敵莫貴于攻心。
所以兵無常招,用兵貴在于 以取得勝利為本;
不強調曠日持久,消耗財力精神。
懂得帶兵的將領,是民眾命運的掌握者;
國家安危的主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