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季羨林談人生》季羨林著
說來慚愧,這本書買回來置于案頭,已二三月有余,借著小灶行動營開始,我也以此書作為打卡的開始。這是季老耄耋之年的散文集,其中無不透露出先生的智慧與豁達,特選取一部分,轉述于此,是為激勵。
1、正能量
季老談人生,說到我們終究是被動的,但是,在被動地接受生死的過程中,卻是由主動選擇權的。做一個多為他人著想的人,為他人想得越多,做得越多,生命越有價值,越有意義。
2、學語言
多學一門語言,就多一個了解其他文化的敲門磚。季老說,學英語,讓他眼前浮現出更加五光十色的世界。
3、葆初心
看待任何事物,都用之前沒從未見過的心態,少了習以為常,生命會多很多精彩。
4、有無之術
養生的關鍵,在于養心。健康的心態,佐以適度鍛煉,合理飲食,才是長壽的秘訣。
5、健腦益智
腦子越用越靈活,許多人覺得中年以后記憶力走下坡路,原因在于大部分人墮于思考。稍微用點心思的事情都不愿去想。多動腦,有益身心健康。
6、盡人事聽天命
緣固然妙不可言,但抓不住的,也不會屬于你。要主動去做,才能不留遺憾。
7、當時只道是尋常
在經歷的時候,就用心去感受吧。過后這些經歷,都會變成美好,讓你久久玩味。把握好每一個當下,別讓現在變成往后的遺憾。
8、不迷信“老馬”
在這個變化速度超過多數人想像的時代,老馬識途的故事,多少有些迂腐的意味。善于根據環境調整認識,才是生存之道。
9、活得有“人味”
人無完人,不苛求自己,也不要去過高的要求別人。對人懷有真摯的愛,才有真摯的交往,才能獲得生活的樂趣。
10、回頭看看
老先生其實是在講“復盤”啊。回過頭去看,正確的要堅持,不正確的要揚棄。做得好的,我們持續去做,做得不好的,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提高。
不思考,何以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