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顧頡剛跟胡適、錢玄同等人通書信,提出歷史是層累地造成的。
例如維納斯,那是羅馬人的稱呼,她的希臘名字叫阿芙洛狄忒。
耶穌是在耶路撒冷被捕的,他是去那里過節,逾越節。
逾越節是猶太人的節日,猶太人慶祝逾越節最有特色的是家宴。和中國的中秋節很相似。不管離家多遠,猶太人都盡量的回到家中和家人團聚在一起。
根據猶太歷法,逾越節是春分后的月圓之夜。因為春分之后,太陽直射北半球,開始日長夜短,月圓之夜更是把黑夜也照得光明,象征光明戰勝黑暗。因此要大大慶祝一番。
古時候的人慶祝節日要祭拜天地神靈,和這個春分月圓之夜相關的女神叫做依絲翠Eastre,眼熟吧?對,復活節就是這個詞:Easter
女神有個寵物,也和月亮有關,中國人可以集體搶答:玉兔。美國人也可以吃著棉花糖回答:Easter Bunny
這就是歷史層累堆積的結果,Easter變成了復活節,其實叫中春節似乎更為恰當些。
其實類似的情況還有耶穌的生日,圣誕節以前是慶祝冬至,崇拜的是太陽神,因為太陽從這天開始慢慢變長了。中國人稱:冬至一陽生。
中秋節要吃月餅,中春節要吃點啥好的呢?
答案是烤全羊。
據《出埃及記》記載,上帝不許人用水煮羔羊,非要用火烤,而且是束帶、穿鞋、拿杖(標準的禮服)吃火烤的羔羊,一點點都不許剩。
到早晨,若吃不完一定要用火燒盡。
【出12:8】當夜要吃羊羔的肉,用火烤了,與無酵餅和苦菜同吃。
【出12:9】不可吃生的,斷不可吃水煮的,要帶著頭、腿、五臟,用火烤了吃。
【出12:10】不可剩下一點留到早晨,若留到早晨,要用火燒了。
【出12:11】你們吃羊羔當腰間束帶,腳上穿鞋,手中拿杖,趕緊地吃,這是耶和華的逾越節。
可以想象,最后的晚餐上一定有烤全羊。十三個人分吃一只羊,還必須吃干凈,大家一定吃得肚兒歪。所以耶穌給門徒洗腳。這天稱作泡腳周四 Maundy Thursday
吃完羊,泡個涼水腳,去去火。還真是養生有道。
我猜想這個中春節跟印度的春節Gudi Padwa也有些淵源。或者更確切點,是跟一個春耕季節的節日春天九夜節Chaitra Navratri有關。
因為這些不同文化里的節日傳統實在是太相似了,復活節之后的一天,也就是今天,叫做光明周一Bright Monday,讓我想起光明節Diwali
中國古人喜歡在春天郊游,在大自然里開慶祝Party,西安有個樂游原,就是盛唐的大趴勝地。
復活節之前的一周,也是四旬節大齋Lent的最后一周。Lent之前的周二即大名鼎鼎的油膩周二Mardi Gras狂歡節。
復活節之前的那一周除了泡腳周四還有Spy Wednesday,Good Friday,Egg Saturday
從周一到周日,天天過節,真是不負春光。
小貼士: